學校課程是一個不斷生長的有機體,學校課程規劃是改革的首要條件,也是課程生長的主體部分。學校課程不應是無根的野蠻生長,要實現課程體系化、整合式、智慧型發展,需要科學規劃、整體設計。
學生經過幾年的在校學習,是否能成為理想的畢業生?
核心素養和學校育人理念,如何通過日常的課程落地?
教師課程研究與課堂教學,如何在整體規劃下有序進行?
蒲公英教育智庫內涵發展研究院,五年來協助近百所學校完成了課程體系的規劃和升級。我們認為,學校課程規劃建構需把握以下要點:
三個起點:
學校師生髮展特點及需求
國家、地方及學校課程發展要求
學校的課程建設現狀與方向
四個方向:
國家核心素養
學校育人目標
面向未來的學習方式
無邊界的資源整
五個層面:
以頂層視角,實現內涵式發展
以主體身份,探尋育人價值
以系統思維,建構課程生態
以落地策略,實施可行性操作
以科學指標,設計校本化評價體系
因此,在學校課程規劃中,我們關注課程系統中重要因子,不斷迭代更新。在理念層面,把握課程規劃內涵,明確價值取向;在行動層面,重視課程結構優化,統整課程內容,體現特色化、精細化、靈活化。從頂層視角、主體身份、系統思維、落地策略、科學指標等層面確保課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羣體化走向個性化,實現課程規劃可持續發展。
案例1:提煉課程理念,以頂層視角實現內涵式發展
北京某中學:“全學習”課程
以“全學習”課程理念,架構三維度五層次的“全學習”課程體系,將時間、空間的學習環境與學習主題“人”相結合的課程生態。以培養什麼人為支點,作為“全學習”課程體系最重要的維度;以空間融合為亮點,將學習環境與課程創新結合;以學習方式的進階,推進學生在時間維度上的“全學習”成長。
案例2:明確課程目標,以主體身份探尋育人路徑
南京某小學:“博求”課程
人作社會主體存在三個維度,一是人存在於實踐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二是人存在於歷史中,三是人存在於發展中。博求教育的學校生態,就是立足於兒童作為主體存在的三維繫統,以博求的時間跨度、真實場景、人的發展為三大主軸,建構育人模型。
案例3:分析課程結構,以系統思維建構課程新生態
深圳某小學:“小種子”課程
以課程為學生營造自由、寬鬆的成長環境,激發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的三大課程羣。在建設與實施中呈現四個多樣化:多樣化的課程選擇、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案例4:聚焦課程實施,以落地策略開展可行性操作
南陽某學校:“夢想+”課程
低年段以啓夢向寬(佔比40%)為側重實施板塊,重在引導學生髮現自身的興趣愛好,建立對未來的好奇與嚮往,樹立正向的生涯信念。
中年段以追夢向深(佔比45%)為側重實施板塊,重在引導學生在悦納自己的同時,基於對職業角色的體驗與認知進行探索嘗試,提升生存技能。
高年段以圓夢向上(佔比50%)為側重實施板塊,增強學生參與實踐和適應社會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生涯決策和管理能力。
案例5:完善課程評價,以科學指標設計校本化評價體系
濟南某學校:“潤心”課程
建立學生心泉口袋,從知識、身心、意志、行為四個維度進行綜合考量。關注學生人文積澱、學會學習、身心兩健、審美情趣、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勇於探索、實踐創新等素養的提升。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