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麼沒有清洗開國功臣?

唐朝為什麼沒有清洗開國功臣?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很多王朝歷經開國創業的艱苦階段之後,或是為了集權,或是因為開國功臣“功高震主”,所以會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因此很多開國功臣自然是不得善終。諸如漢朝和明朝,就在開國以後大規模清洗開國功臣。

而歷數大一統王朝,唐朝就是少有的沒有大規模清洗開國功臣的王朝。

那麼唐朝在開國以後為什麼沒有大規模的清洗開國功臣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説説。

唐朝在開國以後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清洗開國功臣,主要原因在於秦王李世民就是唐朝最大的開國功臣。所以李世民與父親唐高祖李淵之間的鬥爭,可以視為皇帝要清洗開國功臣的行為,只不過李世民這個最大的開國功臣還是皇帝的嫡次子,因此最後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再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自己從最大的開國功臣成為皇帝。

首先來説説為什麼説李世民是唐朝最大的開國功臣。

唐朝為什麼沒有清洗開國功臣?

雖説李世民在登基以後,貞觀朝篡修的《高祖實錄》很明顯誇大了李世民的功績。諸如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功勞,還有唐朝統一天下也都基本上是李世民的功勞。

但縱觀唐朝開國史,李世民的功勞雖然的確被誇大,但説他是功勞最大的開國功臣還是當之無愧的。諸如唐高祖李淵在稱帝后不久的武德元年五月,公佈出的“太原元謀功臣”一共有十七人,其中第一人便是“尚書令秦王”。

正因為李世民功勞太大,並且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漸漸得形成了以自己為核心的政治小集團,所以與父親李淵的矛盾是越來越深。甚至後來李淵對裴寂等親信説道:“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像唐朝開國功臣中劉文靜和裴寂之爭,背後就是李世民和李淵父子二人之間的鬥爭。裴寂可以説是李淵的第一號心腹,而劉文靜則是李世民的支持者。後來劉文靜因事被下獄,李世民是力保,在李淵猶豫之際,裴寂説道:“文靜才略,實冠時人,性復粗險,忿不思難,醜言悖逆,其狀已彰。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李淵一聽,直接將劉文靜處死。

唐朝為什麼沒有清洗開國功臣?

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劉文靜屬於李世民派系,李淵為了抑制李世民的勢力,所以自然將劉文靜處死。

到了後來的奪嫡事件,看似是秦王李世民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奪嫡之爭。其實根本原因在於李淵在背後支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來壓制李世民這個最大的開國功臣。

像武德後期大的戰役統帥,李淵開始慢慢有意以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取代李世民,到了武德九年突厥犯邊,李淵更是“詔元吉率師拒之”。

李元吉藉着這個機會,是“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閲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又譖杜如晦、房玄齡,逐令歸第”。是赤裸裸的要奪李世民的兵權,要將其架空。

唐高祖李淵知道李元吉的所作所為,他的表現是“知其謀而不制”。

唐朝為什麼沒有清洗開國功臣?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是鋌而走險的發動玄武門之變,出其不意的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再派尉遲恭以保護為名去逼宮李淵,才奠定了勝局。

所以説唐高祖李淵在位後期,看似是三個兒子的奪嫡之爭,實際上是李淵藉着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兩人之手來跟李世民這個最大的開國功臣的鬥爭。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李世民這個最大的開國功臣勝出,所以也就避免了大規模清洗開國功臣的可能。不然若是李世民是失敗者,那麼李世民被殺以後,身為他派系的開國功臣,肯定會遭到清洗,到時開國功臣肯定會面對一次大規模的可怕清洗。

至於李世民登基以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也就是侯君集和張亮因為謀反而被殺,為什麼沒有出現大規模清洗功臣的情況呢?

唐朝為什麼沒有清洗開國功臣?

宋安之個人認為這是因為唐朝崇文尚武,所以在唐朝,很多官員不只是文武雙全,更是可文官也可武官。

諸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屈突通為武將出身,在唐高祖時期就擔任過工部尚書這種高階文職。還有侯君集,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後,侯君集身為武將,先後擔任過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

在地方任職上,當時武人和文人待遇是一樣的,像各州刺史很多就是由武將擔任的。甚至在唐太宗時期,武將出任刺史比文臣出任的還要多。

正因為唐朝這種崇文尚武風氣,武將是可文官可武官,還可以外放到地方為刺史。所以唐太宗既可以解除開國功臣的兵權,還可以將他們都妥善安排,將他們轉為高階文職等等,所以君臣之間沒什麼矛盾,自然沒必要再去大規模的清洗開國功臣了。

唐朝為什麼沒有清洗開國功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8 字。

轉載請註明: 唐朝為什麼沒有清洗開國功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