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軍事奇才,東王楊秀清的巔峯之戰,太平軍一破江南大營
太平軍一破江南大營為中國咸豐六年(1856年)6月17日起,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達開率軍四十萬以上,繼破武昌、南京清軍後,再次以優勢壓倒多數兵力“反圍攻”駐紮在南京城外明孝陵三年圍天京的向榮領導綠營近十萬人的殲滅戰。
江南大營
第一次江南大營,清軍駐軍近十萬兵力,欽差大臣向榮軍司令部及重兵置於“北營”,目的在待時圖謀進攻天京;少兵布兵於“南營”,以綠營水師扎南京南澤湖區域御防太平軍派兵進攻蘇杭富庶區域。
戰役過程
戰役起始
1853年5月以後,太平軍的精鋭部隊分別調往北伐、西征戰場,天京附近兵力大為減弱,以致經常受到江北、江南大營清軍的威脅。1854年7月,清廷從廣東所調的五十隻紅單船陸續駛抵鎮江一帶江面,太平軍的“龜船”和部分營壘相繼被其擊毀,對天京的水上運輸威脅甚大。1855年,形勢更趨嚴重。繼北伐軍於當年5月全軍覆沒之後,天京西翼重鎮太平府和蕪湖又於7月被清軍攻佔。11月,皖北重鎮廬州失陷,天京的東方屏障鎮江及其對岸的瓜洲,也屢遭清軍進攻,使天京受到日益嚴重的威脅。好在自1855年初起,西征戰場轉敗為勝,太平軍又重新奪回了武漢以及湖北、江西部分地區,湘軍陷入了兵分數處,被動挨打的局面。這就使天京當局有可能從西征前線抽調大軍東援,摧毀江北、江南大營,改善天京處境。
打通天京與鎮江的聯繫
清軍於1853年5月就開始圍攻金陵下游的咽喉要地鎮江。1855年4月,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在鎮壓了上海小刀會起義之後,率清軍七八千人到達鎮江外圍,加緊對鎮江的圍攻。鎮江城內米糧、火藥漸感缺乏,形勢十分嚴重。所以,太平軍調兵回援後,首先東援鎮江。
鎮江城內有太平軍約萬人,守將為檢點吳如孝。太平軍東援時,由吉爾杭阿統領的鎮江外圍清軍兵力已增至萬餘人,分別駐紮於城西南之九華山和城東之京峴山一帶,另由提督餘萬清率兵一部駐於下蜀街,總兵虎嵩林率兵一部駐於高資,準備阻截由天京東援的太平軍。1856年初,冬官正丞相陳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等奉命自皖西率部返回天京。2月1日,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太平軍數萬人自天京分兩路東進:一由天京東北的觀音門沿江至棲霞一帶,直趨鎮江;一由神策門至紫金山東面的仙鶴門,以為掩護。清軍一面在仙鶴門一帶迎戰,一面由鎮江方面派兵防堵。雙方連日接戰,不分勝負,後相持於龍潭、下蜀之間。鎮江守將吳如孝得知天京派兵東援,曾多次派兵出城接應,均被清軍堵回。
為了打破僵局,秦日綱等商定由陳玉成率少數精兵於夜間乘小船順長江“舍死直衝到鎮江”,“與吳如孝計及抽軍由內打出”,以便東西兩面夾攻清軍。4月1日晨,秦日綱等率大軍由倉頭一帶向東直進,清軍迎戰。至午間,戰鬥正酣,先一日抄小路迂迴至下蜀清軍後路的李秀成所率三千人突然發起攻擊。清軍腹背受敵,陣勢大亂。這時,陳玉成、吳如孝也率鎮江守軍趕到,兩支太平軍勝利會師。次日,太平軍又大敗吉爾杭阿等部清軍,連破敵營十六座,直抵鎮江,屯紮於金山、金雞嶺、九華山腳,與九華山的吉爾杭阿大營對峙。太平軍會師鎮江後,連夜調集船隻,載大部軍隊由金山渡江至瓜洲,另留夏官又正丞相周勝坤一軍扼守倉頭後路。
攻破江北大營
1853年底,太平軍為籌組北伐援軍而放棄揚州之後,瓜洲一帶仍由賴漢英等率兵一部駐守。由於這一帶地勢平坦,駐該處的太平軍全恃木城、深壕,引水環繞防守,多次擊退江北大營清軍的進攻。1854年秋,琦善病死於揚州軍中,清廷以江寧將軍託明阿繼任欽差大臣,而以陳金綬、雷以諴幫辦軍務。清軍為防止瓜洲太平軍北進,西自儀徵的新城,東至運河邊的施家橋,築長牆一道。後為了進攻瓜洲,又在長牆以南,從八里鋪向東西兩側延伸,加築土牆一道,綿亙四十餘里。土牆築成後,江北大營也前移至八里鋪,並沿土牆修築營盤和炮台各二十餘座。
1856年4月2日,吉爾杭阿派人向江北大營通報了太平軍將渡江北上的情報,但未引起託明阿等的重視。當晚,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大軍渡江,到達瓜洲。4月3日拂曉,太平軍對土橋發起猛烈進攻,清軍大敗。秦日綱等督軍乘勝猛進,連破虹橋、朴樹灣等清軍營盤。敵人望風披靡,爭相逃命,潰散大半,炮械旗帳盡棄,託明阿等逃奔三汊河。太平軍一鼓作氣,次日又大敗三汊河之敵,連破敵營一百二十餘座。清軍餘部千餘人退守秦家樓、蔣王廟一帶。託明阿僅帶數十騎連夜逃往揚州東北的邵伯鎮。5日,太平軍乘揚州城防空虛,兵不血刃地再克揚州。至此,經營了三年之久的江北大營被太平軍一舉摧毀,萬餘清軍作鳥獸散。
秦日綱等率軍北攻揚州,主要目的在於徵集糧食,以濟鎮江、瓜洲守軍的急需。因此,在攻破江北大營並完成糧食徵集任務後,為了回軍天京進攻江南大營,隨即率部南返,僅留少數兵力駐守揚州,致使這個江北米糧集聚要地又於4月17日被清軍江南大營所派援兵及江北大營的敗兵再佔。
秦日綱等本欲率軍自瓜洲南渡,因得悉據守倉頭的周勝坤部被清軍所敗,由南岸返回天京之路已被切斷,乃於4月14日率兵自揚州西進,前隊於16日攻佔浦口,準備由此渡江南返。但就在當天,欽差大臣向榮派總兵張國樑率兵勇二千四百名由南岸棲霞附近之石埠橋渡江,配合北岸清軍於4月22日攻陷浦口,27日又進佔江浦,致使太平軍由浦口南渡之路被阻。秦日綱等只得於28日折而東返,經儀徵至三汊河,並在此休整二十餘天,於5月27日由瓜洲渡江,屯駐金山。於是,大江以北仍僅有瓜洲一地為太平軍所據守。
清廷因揚州之敗,將託明阿等革職查辦,任命副都統德興阿為欽差大臣,統率江北諸軍。
影響
三個月後,秦日綱追擊向榮,自江北返天京後,發現楊秀清將戰功俱納己有,及先前“戰爭時不準秦返天京”之舊仇;再加上楊秀清意圖爭奪天王洪秀全神權領導,“往之倚為心腹股肱者,今乃彼此暌隔,猜忌日生”,導致“北王”韋昌輝不滿,韋、秦密謀合作暗殺楊秀清;石達開逃出天京至湖北前線抽調援軍攻天京,導致武漢失守清軍反攻成功。
陳玉成、李秀成此戰時皆尚未封王,顯見是“燕王”秦日綱所實戰調教訓練,成為太平天國後半兩大能戰支柱。
向榮死後,和春升欽差大臣,張國樑由提督升官為江南提督;託明阿返江北後又失數城,江北大營欽差大臣被革職,北返歸建僧格林沁部;德興阿升官欽差大臣,勝保總兵升官提督,戰敗但能力守不致於慘敗,以激勵清軍士氣。
作者: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