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説起漢代李廣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人,善騎射,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時從軍抗擊匈奴,一生征戰大小七十餘仗。自古便是文臣想位列朝堂,宰一國之政;武將思沙場建功,封侯承爵,歷數文臣武將不外如是,李廣也是如此。

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境,李廣與堂弟李蔡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抵抗匈奴。因二人斬殺匈奴甚多都受封為中郎(類似於清代的大內侍衞,平時守衞宮廷,出行做隨從衞隊)。

這裏為什麼要提良家子弟呢,古時良家子弟就是有家有財產從事正當職業的人多為官宦子弟和家有田產者,相反的引車賣漿者流在古代就屬於賤職。而且不像後世有好男不當兵的説法,在秦漢時士兵地位高,士兵來源多是良家子弟。像是宋代刺配充軍的情況根本不會發生,受過刑罰的人是沒資格從軍的。

李廣和李蔡也是得益於良家子弟的身份做了武騎常侍,隨行護衞漢文帝。李廣跟隨漢文帝出行時仗其勇武常有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舉動,漢文帝曾贊其勇猛感嘆道: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户侯豈足道哉!”

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漢景帝繼位時,李廣已累功至秩比兩千石的隴西都尉。七國諸侯之亂時李廣領驍騎都尉之職隨太尉周亞夫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取了叛軍軍旗。在戰場上臨陣奪旗和斬殺主帥都是大功,本是一次封侯的大好機會,可李廣卻做了一件蠢事。

不知是此人沒有政治頭腦還是心思簡單,他竟然接受了梁王私授的將軍印。要知道梁王雖是漢景帝兄弟但之前一直是皇位的競爭者,貌合神離。而且作為漢廷的將領受諸侯王的賞賜實在是不智之舉,歷來君王都忌諱朋黨之交,何況所交的是一個諸侯王。李廣草率的接受梁王的將軍印,遭到漢景帝的記恨。平定七國之亂後,同行者皆都被封為侯,唯獨李廣不封不賞。

漢景帝在位期間,李廣一直在郡守之位上徘徊不定,先後做過上谷、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上郡等太守。而景帝在位期間更注重經濟建設,面對匈奴的騷擾沒有大規模的反攻,以防守為主,所以李廣難有沙場建業的機會。隨着景帝去世,武帝即位這一情況得到很大的改變。

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漢廷採納雁門豪商聶壹之計,以能使馬邑城投降為由引誘匈奴單于前來劫掠,匈奴貪戀漢地財貨領十萬騎入武州塞。六月,以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衞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伏兵三十餘萬於馬邑城旁。可惜,匈奴至馬邑城百里處驚疑不定,派兵俘獲了雁門尉吏得知了馬邑城伏兵,匈奴不敢前行連忙撤退,此一役漢軍功敗垂成皆無寸功。

自此之後漢匈關係破裂,馬邑城之戰結束了自漢太祖劉邦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漢廷正式向匈奴宣戰。

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元光六年,匈奴又一次南下入侵,漢武帝任命衞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此次出兵,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李廣領一路兵出雁門關進擊匈奴。這本是又一次沙場建業的好機會,奈何這次匈奴兵多,李廣軍隊寡不敵眾被殺的大敗自身也被匈奴俘虜。好在之後李廣尋機逃脱,但因其部隊傷亡太大自己又曾被生擒,罪當斬首。李廣回朝領罪時用錢贖了死罪,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遂被削職為民。此一役,四路大軍有兩路折損一路無功而返,僅衞青取得一場勝利斬首七百餘被加封為關內侯,李廣於侯位再一次失之交臂。

李廣被削職後閒居在家,不久後又因戰事緊張被任為右北平太守。

史記有載: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匈奴都不跟你交手,還怎麼去沙場殺敵建功立業,李廣職責在身不領皇令也不能擅自出擊。相比李廣,此時和李廣一同參軍的堂弟李蔡隨同衞青征戰匈奴右賢王部,立下顯赫戰功受封為樂安侯。而衞青不但經此被拜為大將軍,連他的三個尚在襁褓中的兒子都被封為列侯。於此間,筆者心生感慨,不得不同情李廣的際遇。

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廣又被任為後將軍,跟隨大將軍衞青的軍隊從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許多同行者因斬殺敵人首級符合規定數額,以戰功被封侯,而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功,空手而回。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調任郎中令的李廣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領一萬騎兵與李廣兵分兩路一同出征匈奴。兵行幾百裏處李廣軍隊突遇匈奴左賢王部,漢軍被匈奴四萬騎兵合圍,李廣只能結陣據守以盼。

匈奴面對漢軍遊走騎射,漢軍死傷慘重,可是張騫的軍隊遲遲不來。次日,這時的張騫領軍匆匆趕來,兩軍內外攻擊匈奴這才退去。此戰,李廣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但這並非是領兵不力,而是軍力懸殊加之張騫沒有及時增援。最後張騫因行軍遲緩延誤戰機被處死刑,張騫用錢贖罪後被削為民,李廣此役不獎不罰。

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元狩四年,漢武帝決定發動漠北之戰,意圖畢全功於一役。李廣曾多次請求隨行,可是漢武帝都沒有同意。要知道,李廣自漢文帝十四年從軍,歷經三朝,已然在軍伍之中度過了四十餘年,已經是個六十多歲的花甲老人。如果錯過此戰,恐怕再也沒有機會在沙場上馳騁了,甚至是不求能封候承爵有一次堂堂正正的大勝也好。後來經不起李廣的再三請求,漢武帝終於同意此事。

是年,武帝命大將軍衞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領5萬,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並以郎中令李廣為前將軍、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平陽侯曹襄為後將軍,公孫敖以校尉從大將軍,統歸衞青指揮。衞青出塞後,通過俘虜得知匈奴單于的駐地,便命李廣和趙食其兵合一處向東迂迴攻其側背,餘下軍隊隨他直擊匈奴本部。李廣對此很不認同,認為自己是前將軍應該做前鋒正面攻打匈奴,但是礙於軍令只能從東路出發。

李廣不知道的是衞青曾得武帝授意,不能讓李廣和匈奴單于對陣,説白了,就是認為李廣年齡太大而且運氣也不好,怕貽誤戰機讓匈奴單于逃脱。在這裏還有一個人物促使衞青做出這個決定,那就是衞青的救命恩人公孫敖。此前,公孫敖剛剛丟了侯爵,衞青想讓公孫敖和自己正面和單于對敵,好讓公孫敖帶罪立功再保其一個前程。

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敗則敗矣,大家都沒有功勞。可若是此戰功成,攻伐有主輔之分,功勞有大有小,這不得不好好思量思量,畢竟這可能是對匈奴的最後一戰。李廣有殲滅匈奴本部的能力,就不能讓他搶下這潑天之功;而他若是沒有這能力則是不能他壞事。於情於理衞青都不會讓李廣做這個先鋒,命其和趙食奇合併迂迴匈奴駐地也就順理成章了。結果呢,李廣和趙食其在沙漠迷路延誤行期未能和衞青在漠北會師,導致合圍單于失敗,衞青無奈只能退兵。

衞青南歸時路遇李趙二人的軍隊,派人前去詢問軍隊為何延期好向天子交差。李廣未答,衞青所派的人又去嚴厲責問李廣的幕僚、隨行官吏。李廣對此一把攬下了過錯,對來人説到:“校尉們都沒罪,都是因為我迷失方向,我會向大將軍稟告此事。”到了大將軍幕府,李廣對他的部下説了:“我從少年起與匈奴打過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去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了,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言罷,李廣舉刀自殺。

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李廣自殺的引子是此行迷失道路延誤行期,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出征匈奴迷路一直是阻撓漢軍攻伐匈奴的一大難題。前文説到李廣張騫一行,因為張騫的迷路使得李廣孤立無援無功而返;後來李廣因為迷路使得漢軍未能合圍匈奴本部自殺身死;包括之前的公孫敖也是因為迷路被削為民有了衞青調李廣為偏師的決定。迷路似乎不只是導致出征匈奴的種種失敗,同樣也使李廣迷失了封侯之路。時也,命也!不論是李廣痛恨這命運的不公還是對衞青命令的不忿又或者是不堪忍受小吏的責問。李廣已是垂暮之年,又因延期獲罪已無可能再上戰場,沙場建業轉眼成空,這不僅僅是一場戰役的失利,也是這世界對李廣的否定。項羽自刎是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李廣自刎則是無顏面對自己,無法面對餘生。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漢紀十》《史記·李將軍列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8 字。

轉載請註明: 李廣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難以封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