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旅遊勝地,每年都有大批遊客前來遊覽參觀,故宮城外有一條護城河,是拱衞京城防禦的環形大河。據護城河清理工稱,每到夏季,他們每天在河中清淤時,都能撈出10000多件“寶貝”,令他們苦惱不已。是什麼“寶貝”會讓人煩擾?事情又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翻開我國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精彩的戰爭史,從上古時期的黃帝戰蚩尤,到春秋戰國,再到三國紛亂與明末風雲,戰爭幾乎貫穿了華夏5000年的歲月長卷。有戰爭也必然會涉及到攻城,而城池的得失也顯得十分必要,因此守城方在加固城池的同時,會在城外掘一條“護城河”,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護城池,讓城池更不容易被敵人攻破。
北京是我國元、明、清三朝都城所在,是華夏曆史上著名的經濟文化中心,因此紫禁城的城池防衞可謂是“全國第一”。
紫禁城護城河又被稱為“筒子河”,是明代永樂18年修築北京城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之上擴建而成的。紫禁城護城河距離城牆20米,河道寬52米,周長3840米,水深5米,蓄水量達到了542880立方米,稱得上“皇家氣派”。
作為具備皇家威嚴的紫禁城,普通百姓是不允許隨便進出的,在護城河外也有侍衞日夜輪流值守,以防心懷叵測之人會對皇宮造成任何不利。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紫禁城外的護城河邊人煙稀少,沒有幾個人敢膽到此碰晦氣。河邊來往之人少了,護城河自然清澈見底,無太多的污染物。一旦有人敢向護城河中丟棄雜物,侍衞們也會將其捉住,輕則痛打一頓,重則關進大獄吃牢飯。不僅如此,一旦護城河中出現雜物,負責河道清理工作的內務府,也會派人及時清除,保持河水以及周邊環境衞生。
由於清政府徹底垮台,溥儀皇帝退位後,雖然生活在紫禁城內,但只能靠着國民政府的救濟金過日子。可皇室的開支太過巨大,根本無法滿足日常花銷,只能被迫將護城河租給藕户,用以種植蓮花(秋冬季挖藕賣錢)。一方面是為了得到“與民共生”的好名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自己能有一部分額外收益。
解放後,我國開始將故宮對外開放,中外友人紛紛前來參觀旅遊,讓他們見識到了這座宏偉建築,同時也領略到了故宮的神秘與莊嚴。可是隨着旅遊業的大力發展,一系列煩惱也隨之而來,護城河中的日常垃圾開始與日俱增,而河中的垃圾,都是遊客們在遊覽之餘隨手丟進河中的。
鑑於護城河被污染嚴重,故宮內的相關環境保護部門開始組織專人清污,以改善河水日益惡劣的環境。
清理人員在清理護城河時,各種垃圾都有,比如方便袋,餐盒和果核等等,當然出水最多的“寶貝”就是玉米芯(玉米棒子),它們都是怎麼來到河中的呢?很簡單,故宮景區有很多賣煮玉米的小商販,遊人們將玉米買到手後,用一根竹籤插在玉米芯中,邊走邊吃非常方便。
可是玉米芯無法隨地丟棄,因而有些遊客便順手將其拋入河中,濕潤的玉米芯密度較小,會飄在護城河的水面上,不僅會發毛腐爛,而且會污染水質,非常難以清理。據清理人員透露,他們每次下河清淤時,都要清理出10000多個玉米芯,可以裝滿幾百個編織袋。玉米芯的用途太廣,不僅可以製作成豬飼料,還可以製成藥物中間體——糠醛。它還可以用作防震的填充材料,可用製作橡膠助劑,製造輪胎。還可以製作木糖木糖醇,它更是食用菌種植行業不可或缺的原料。
即使退一萬步來講,這些玉米芯作為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被送到了焚燒廠,它們燃燒後產生的熱量,絕對是發電的好材料,你説它是不是“寶貝”?
現在垃圾已經分類,這種有用的寶貝,最好不要被丟在河裏……
如今的故宮,已經設立了專門的環衞組織,用來保護和清理護城河水域環境,乾乾淨淨的護城河,也為京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小編最後説一句,我們一定要提高環保意識,隨着自然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會越來越佳,這不僅是在提升我們的素質,也是在為我們的子孫後代造福。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