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勞動課,不只是讓孩子參加幾次勞動,重要的是增強孩子對生產勞動、服務勞動的體驗,以及在勞動教育中收穫綜合素質的提升與發展。
西紅柿炒雞蛋,盆栽水產養殖……今年9月起,小學生要會這些。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併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也意味着,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我國中小學之前就對學生進行過勞動教育,但勞動教育存在被邊緣化、弱化的現實問題。那麼,將勞動課獨立成一門課程,能解決被邊緣化、弱化的問題嗎?毫無疑問,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以高質量的勞動課程教學,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勞動價值觀,並轉變家長和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認識。
↑資料圖:小學生們體驗收割水稻
對於今秋即將開設的勞動課,一些家長擔心,孩子除學習之外,還要參加勞動課,而佈置給孩子的勞動作業極有可能變成家長作業。如教學生學養魚,會讓家長去買魚苗、養魚設備,轉變為家長養魚;教孩子學煮飯炒菜,由家長配合、“拍照”上傳,這也容易讓勞動作業變為走過場和形式主義……
勞動教育最重要的價值有二,一是培養學生學會自主生活的技能,二是培養學生形成尊重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觀。在學校教育中開展的勞動教育,要實現勞動教育的價值,就需要各地學校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當地的情況,豐富勞動教育資源與內容。如對學生進行盆栽水產養殖方面的勞動教育,適合的方式不一定是佈置給學生種花、養魚的任務,而是在學校裏開設相關的實驗室,提供場地,在勞動課老師的指導下,參與、觀察、體驗、記錄、分析,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興趣,進而對孩子進行職業啓蒙,發展孩子的專業興趣、職業興趣,而不是把勞動教育變為家長的負擔。
把勞動課獨立成一門課程,更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按課程要求,加強勞動課專任師資建設和課程建設、場地設施建設,形成科學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地方政府要依法保障對學校勞動教育的投入,並督促各校按國家課程規定開齊開足勞動課。如果存在勞動教育缺師資、缺場地設施,以及學校的勞動教育課時被擠佔的問題,要依法追究地方政府和學校的責任。只有堅持依法治教,才能確保各校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給學生完整的義務教育。
勞動教育還需要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家長包辦代替孩子除學習之外的一切,不讓孩子做家務,甚至把學習與勞動對立起來,把勞動作為對孩子的懲戒措施,是不少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式。網上不時有家長上傳“孩子不好好讀書,就讓他體驗勞動艱辛”的視頻,這折射出不少家庭存在變形的勞動價值觀和成才觀。這顯然不是讓孩子熱愛勞動,而是討厭勞動、輕視勞動,既影響孩子學習必備的生活技能,又傳遞了家長的教育焦慮。
家長都希望孩子獲得高學歷、成為學術人才,而不願意孩子學技能,變為普通勞動者。可全社會又需要多少學術人才呢?
家長要意識到培養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重要性,這是真正對孩子負責,也有利於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從小教育孩子學會整理書包、洗自己的衣服、煮飯炒菜,這可讓孩子體驗生活的樂趣,培養孩子自主生活能力,也可增強責任意識。家長“大包大攬”更多會導致孩子獨立性弱,且缺乏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因此,從培養孩子成為有自主生活能力的勞動者出發,家庭教育要回歸生活教育、生命教育與生存教育。
我國教育已經進入各級各類教育均已普及的新時代,提高教育質量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要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就要給學生完整的高質量義務教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培養。為此,還要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在義務教育階段,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關注每個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以及每個學生的成才、進步。就此而言,開設勞動課,不只是讓孩子參加幾次勞動,重要的是增強孩子對生產勞動、服務勞動的體驗,以及在勞動教育中收穫綜合素質的提升與發展。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丙奇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