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老師教體育?落實“雙減”不容打擦邊球
半月談評論員 柯高陽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學科類培訓機構經營資質、營業時間、資本化運作等各方面進行了嚴格限制,可謂條條重磅。一些從業者感嘆,教培機構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生意不好做了”。
與此同時,網上也有聲音擔心,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可能會“新瓶裝舊酒”,用套路應付監管,把補課轉入地下;或者打着素質教育的名義包裝課程,讓數學老師教體育、外語老師教繪畫,在邏輯思維、口語練習等非學科培訓方面打擦邊球……這些並非只是網絡段子的杜撰,個別現象在一些地方已經初現端倪,值得予以關注。
“雙減”是中央針對中小學生負擔重,尤其是“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等問題作出的重要部署,是立足“國之大者”作出的重大安排。《意見》的施行落地,直接關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構建教育良好生態。如果在執行“雙減”政策上打擦邊球、甚至陽奉陰違,將對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產生對沖效應,有損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工作大局,其危害不可小覷。
擦邊球行為是否得到嚴厲整治,也直接考驗着政策執行力與監督力。有業內人士分析,教培行業捆綁了眾多實力資本,牽涉利益複雜,這就對執行層面的智慧與改革的定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意見》要達到預期的施行效果,政策的執行就不能打折扣,後續監督也必須跟上。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意見》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從嚴監管,並不是一刀切禁止校外培訓,而是要求必須依法依規,在規定的時間與範圍內開展培訓,不得進行超標超前培訓。此前從事學科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可以轉型投身素養培訓、成人培訓和技能培訓等,這些非學科培訓的市場空間同樣廣闊。事實上,一些頭部公司已經悄然開始謀求轉型,積極拓展書法、美術教育領域,推出美育、益智、棋道等線下學習新產品,主動開闢“新藍海”。
“雙減”不容打擦邊球。對那些頂風作案的學科培訓、陽奉陰違的“假整改”,各地也要引起高度警惕,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讓“雙減”政策能夠完整落地。只有以政策利劍徹底斬斷資本干擾、壟斷教育行業之手,才能營造更加天朗氣清的教育生態,為師生家長撐起一片蔚藍的成長天空。(編輯:原碧霞)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