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科涅夫、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並稱為蘇聯陸軍野戰的“三駕馬車”。
不過,相比於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頻頻打勝仗來説,科涅夫則打過不少敗仗。1939年,他所在的西方面軍遭到了德軍的合圍,導致了數十萬蘇軍被俘,無數裝備補給,也被德軍繳獲。
斯大林在聽説這個消息後怒不可遏,他以“指揮無方、通敵叛國”的罪名,處死了包括西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和其他四名集團軍指揮官。
然而,同樣身為集團軍指揮官的科涅夫,卻沒有受到任何的處罰。
1941年莫斯科會戰前期,科涅夫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被德軍大敗,又使得幾十萬蘇軍遭到俘虜。而這一次,他同樣沒有受到任何處罰。
多次打敗仗,竟然都沒有受到斯大林的懲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説起來,1939年蘇聯西部地區的戰役失敗,確實和科涅夫沒有太大關係。
當時,西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在接到蘇軍敗報後,非常慌亂。為了截取德軍的情報,他親自去收聽德國的國家廣播。然而,除了一堆聽不明白的德語之外,他沒有收穫任何有用的信息。之後,巴甫洛夫又以方面軍司令員的身份,跑到了一個集團軍陣地上去進行指揮。在整個戰役中,巴甫洛夫像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跑卻又無計可施,這最終才導致蘇軍大敗。
在蘇軍大面積潰敗的時候,只有科涅夫從容鎮定地阻住了德軍的進攻,成功鉗制了德軍的第3坦克集羣。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斯大林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1941年,當科涅夫被德軍的大縱深合圍戰術擊敗,損失了幾十萬部隊後,情況就要嚴峻多了。斯大林聽到科涅夫戰敗後,當時相當憤怒,專門派出最高統帥調查組前來興師問罪。
在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斥責科涅夫時,科涅夫卻理直氣壯質問説,他早就向斯大林報告過西方面軍主力可能被包圍這一情況,但最高統帥部,卻沒有下達任何指令。他説,最高統帥部所構建的蘇軍防禦戰爭形態,根本就存在嚴重的問題。
因為這件事,科涅夫同伏羅希洛夫大吵了一架。最後伏羅希洛夫放出狠話説,要把科涅夫送上軍事法庭,要把他槍斃。雙方始終僵持不下,場面一度非常緊張。
最後,是朱可夫的到來,才解決了問題。朱可夫首先對雙方進行了安撫,接着又當着兩人的面,與斯大林進行了通話。
朱可夫告訴斯大林,科涅夫雖然失敗,但他最後能調動部隊成功實施反突擊,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在莫斯科仍然處於危機的時候,戰前斬將,顯然是不利於蘇軍的。
因為朱可夫説情,斯大林最終取消了處罰科涅夫的命令。並且,他還將科涅夫派去擔任朱可夫的副手。
事實上,斯大林確實收到過科涅夫的預警提醒,但他卻錯誤地估計了德軍實力,沒有下達任何指示。這也就導致科涅夫沒有作出任何行動,最終招致慘敗。
而斯大林之所以一開始要處罰科涅夫,當然也是必須要找一個人來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畢竟斯大林一直在搞個人崇拜,他不能容許自己的身上出現污點。
當然,斯大林也看得出來,科涅夫確實很有能力。比起朱可夫等人來説,政委出身的科涅夫,在激勵士氣方面要更加出色。而他所擅長的步炮協同作戰,也是蘇聯軍中比較稀缺的。
所以,斯大林既有愧,又愛才,他當然不會處罰科涅夫了。
朱可夫説情後,斯大林又有了台階,又不傷面子,處罰科涅夫一事,自然就取消了。
而科涅夫也沒有讓斯大林失望。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中,科涅夫率領蘇軍成功攻破了哈爾科夫。在之後的反攻階段,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一、第二方面軍,更是成為了德軍的夢魘。
戰後,科涅夫因為在軍中威望甚高,被斯大林調去擔任了“喀爾巴阡山脈戰區”司令官。當時,蘇聯勞苦功高的將軍們,幾乎都遭到了打壓。不過,科涅夫這時候不像在戰爭中那麼,直接指出斯大林的錯誤。而是表現得逆來順受,所以並沒有受到斯大林的處罰。
斯大林去世後,科涅夫回到中央。1962年,科涅夫成為蘇聯駐東德軍司令。1973年,科涅夫去世,他被葬在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中,受到後世的膜拜敬仰。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