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名氣很大的戊戌變法以慘敗收場,戊戌六君子慷慨就義,留下不少傳世名言。
尤其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不斷激勵着後輩仁人志士。
這位維新黨的核心人物得到後世極高評價,梁啓超稱其為:中國為國流血第一士。
百多年後我們回看戊戌變法,它作為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啓蒙運動,推動了近代社會的進步。六君子捨身成仁的決心,我輩也感動容。
但歷史從來都是有侷限性的,如果我們詳細瞭解一下譚嗣同的變法細節,恐怕會驚出一身冷汗。
他始終有個大膽的想法:賣掉全部邊陲之地。
甲午戰爭後,要掏的賠款高達兩億兩白銀之巨,面對這筆天價賠償,心繫國家的譚嗣同就提出了自己的辦法。
當時譚嗣同只是個舉人,還在老家講學,説話沒什麼分量,但他老師歐陽中鵠充任過很多名人政要的幕僚,在京城頗有點名聲。
譚嗣同寫了封信給老師,裏面説到心中的計劃:
益當盡賣新疆於俄羅斯,盡賣西藏於英吉利,以償清二萬萬之欠款……費如不足,則滿洲、蒙古緣邊之地亦皆可賣。
這個計劃已不是大膽,而是瘋狂。
新疆賣給俄羅斯,西藏賣給英國,再不行,蒙古和大清的龍興之地滿洲也能賣啊,這樣二萬萬兩的數目不就夠了。
當時譚嗣同30多歲,還是個小年輕,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憤青的一時氣話,不必當真呢?
譚嗣同用實際行動告訴你,這不是氣話,這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幾年過後,得到光緒帝支持的變法即將開始,譚嗣同這時已經歷過公車上書,併入京結交了梁啓超、翁同龢等人,還到南京候了兩年缺,有了不少歷練,自稱“詳考數十年之世變,而切究其事理”。
變法要花錢,錢從哪裏來?
譚嗣同不能不考慮這個實際問題,他在和好友貝元徵商量的時候,又提出了自己賣地的計劃,這次的方案更加成熟,賣多少錢,譚嗣同也給算清楚了:
計內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不下二千萬方里,每方里得價五十兩,已不下十萬萬。除償賠款外,所餘尚多,可供變法之用矣。
每方里單價五十兩,估摸着能賣十億兩,去掉戰爭賠償款還能多出許多,變法經費綽綽有餘。
並且,這種想法並不是譚嗣同個人持有,整個維新派想賣地的大有人在。
比如,康有為。
吏部尚書孫家鼐也是個維新派,他問康有為:變法的錢從哪裏來?
康有為早有準備,果斷拋出賣地論,一點都不帶猶豫:
無慮,英吉利垂涎西藏而不能遽得,朝廷果肯棄此荒遠地,可得善價供新政用,不難也。
維新派並不是私下説説,康有為曾親自上疏光緒,提及自己的賣地論。不知光緒看到臉上是什麼表情,而變法短短103天就告失敗,此事也就無疾而終。
那麼問題來了,沒有一寸國土是多餘的,寸土必爭的想法在現代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譚嗣同、康有為這些維新派在當時也算頂兒尖兒的人物,怎麼會有出賣國土的想法呢?
開頭就説過了,這就是歷史的侷限性了。
譚嗣同的方案不光光是賣地,在他的想法裏,這些邊陲之地終究無法守住,加之產出效益有限,徒然耗兵靡餉,守之無益,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今夫內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無利於中國,反歲費數百萬金戍守之。地接英俄,久為二國垂涎。
情願少賣點錢,把西藏賤賣給英國,新疆賤賣給沙俄,這兩國自然對大清好感大增,順勢請求它們保護中國十年,為大清卧薪嚐膽贏得一個緩衝期。
以二境方數萬裏之大,我之力終不能守,徒為我之累贅,而賣之則不止值二萬萬,仍可多取值為變法之用,兼請英俄保護中國十年。
這種想法也並不是譚嗣同所首創,類似的想法在甲午戰爭之前就有清流派大臣提出過,他們的設想是朝廷出點兒錢,僱傭沙俄或者德國到朝鮮去和日本打,和維新派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賣地的想法上就能看出來,維新派的領袖如此幼稚,這變法還成功得了嗎?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真成功了,對今日是禍是福還真不好説。
假設一下,這個計劃成功,事情也絕不會向譚嗣同所期望的,英國和沙俄會為大清提供保護。叢林法則才是國際政治的本質,失去邊疆後朝廷不僅無法擺脱財政負擔,反而會加重財政負擔,這是中國作為大陸國家屬性所決定。
再舉例子,左宗棠和李鴻章的塞防與海防之爭也與之類似。李鴻章這樣的晚清頂尖人物,也是出過國見過世面的,他也認為新疆的得失並不重要,而從海上來的列強根本擋不住,一旦登陸就是直取北京,海防比塞防重要得多,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兩者擇其一,新疆是可以被放棄的。
總之就是一句話:我之力終不能守,徒為我之累贅。
幸好還有左宗棠這樣的精英,他的視野在李鴻章之上:一個都不能少。
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秩,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所以“時事之宜籌,漠謀之宜定者,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
這件事上,不得不提到慈禧,這老太太的的老妖婆人設也多是在變法之後形成的,當時要沒她的支持,左宗棠也不管用。
但是,能就此批評譚嗣同,稱他為賣國賊或是愛國賊嗎,那也是不公平的。
譚嗣同雖然是維新派領袖,骨子裏卻仍然是個傳統儒家士大夫,這套戰略的出發點仍然是挽救大清,富強中國,本質並沒有惡意。
堂堂大清脆敗於小國日本,而且是毫無還手之力那種,帶來的震動遠不止賠償兩億兩白銀那麼簡單,那是整個國家、滿漢各族的切膚之痛。
整個國家的知識分子都在拼命找救國圖存的方子,什麼辦法都用過了,不行。
這種情況下,賣地也不是不可接受了,賣出去,強大了再拿回來,總比窩窩囊囊死掉要強。
譚嗣同們意識不到的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國力碾壓是一個長期的事實,大清要想實現工業化,遠不是一兩代人能做到的。而相隔時間越長,對地區的征服、控制成本就越來越高,最後高到無法實現的地步。
最後,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又何苦苛責譚嗣同?
譚嗣同有顆真正愛國的心,也是條鐵打的硬漢。行刑時故意安排用的是鈍刀,根據《譚嗣同就義目擊記》裏記載,砍了三十多刀頭顱才落地,百年之後讀來仍然讓人頭皮發麻,但這就是當時有志之士的代價。
譚延闓也敬這位本家是條真漢子:
神采揚揚,刃頸不殊,就地上劙之三數,頭始落,其不恐怖,真也!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想法,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歷史使命,我們不能以現代人的標準要求古代人,他們有自身的歷史侷限性,沒能意識到時代已經變了,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