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師資招聘如火如荼,名校生高學歷是當老師的“標配”?好多校長選才其實另有標尺
這幾天,2021年春季長三角師資網絡招聘專場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之中。
參與視頻面試、和校長在線上“面對面”、錄製授課視頻自薦……儘管隔着屏幕,很多招聘在線上進行,但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和社會人士仍表達了有志於從教的意向。
正值招聘旺季,應聘者中自然不乏名校生和高學歷者。那麼,滬上中小學和幼兒園在儲備未來師資時,對人才的需求是什麼?在校長眼中,哪一類人更有機會脱穎而出收穫教職?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眾多學校在師資招聘上也傳遞出新風向:比起專業拔尖,“一專多能”者更有機會勝出。尤其在基礎教育學段,校長們對“綜合素質高的老師”也有了更精準、細化的描述:有愛心、能“跨界”,最好還有點個性,這樣的年輕人可塑性強,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你願不願意接種疫苗”納入師資招聘面試題
為了招募理想的師資,今年,不少滬上中小學校長都很“拼”,紛紛啓用直播,和求職者們“面對面”,傳遞更明確的招聘意向。
“我們學校每一個老師都是幹勁十足的,目前在校學生有將近1千人,到下學期會達到1300人左右的規模。”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外國語學校校長李莉戴起耳麥,拿上手機,從體育館一路直播到了學校大草坪。在“校長面對面”環節,李莉在介紹完學校的基本情況、硬件設施、課程體系、薪酬待遇等諸多求職者關心的問題後,又緊接着化身校園“講解員”,邊走邊聊,讓大家跟隨她的移動鏡頭,更為直觀地瞭解學校的點點滴滴。這兩段“走心”的直播,在師聘在線小程序上獲得了眾多求職者的點贊。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雙新’改革推進之下,高中學校須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全面培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在師資招聘上,相比過去注重求職者的專業功底、學歷背景等,如今我們更看中求職者的科學和人文素養。”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大境中學校長盧起升告訴記者,在面試環節,很多問題其實都經過精心設計。比如他就問過求職者,“現在上海在加快實施新冠疫苗接種,你願不願意接種疫苗?”在盧起升看來,年輕人來應聘教職,如果無法在這些問題前正面積極表述,那至少説明其對接種疫苗的認識還存在一定誤區,而這樣的認識誤區可能與其科學和人文素養具有相關性。“我希望未來的教師都能將科學和人文精神內化於行,既能使自已的人生充滿陽光,也能夠引領學生尊重和探究科學規律,從而成就學生幸福的人生。”
除此以外,求職者的個人專長,包括是否參加過公益活動、是否具有奉獻精神等,同樣是校長們所關心的。“學校的未來發展,需要有個性化的老師來引領,我們希望老師‘一專多能’,既能上好專業課,也能引領學生在其他領域有所拓展。”
招7位老師,校長要面試數百人
“今年的春季招聘,我們希望再招一個物理老師,能陪着孩子們一起‘探索太空’。”28日上午,寶山教育系統人才招聘會剛結束,寶山區美蘭湖中學校長陳明宏就邀請在招聘會上物色到的幾位條件不錯的物理老師人選到學校實地看看,並現場進行試講。
記者瞭解到,在美蘭湖中學目前在編的28名教師中,共有碩士、博士15人,其中不乏兩位中考命題專家。今年,學校將繼續招聘7位教師。雖是一所開辦不過兩年半的新建初中,但其雄厚專業的師資配備,已讓不少同行刮目相看。
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老師,短短2個月的招聘季,陳明宏往往要面試數百人,聽上兩三百堂求職者的試講課。除了考察求職者的學科專業能力,陳明宏努力發掘的是他們各自對於教育的“初心”。“你來當老師,是僅僅想有份謀生的職業,還是希望能靜下心來做點實事?”“我們是新學校,經不起等待,你是願意跟着大家一起向前跑還是隻想慢慢走?”“你是師範畢業,那當初進師範求學時對教育的‘信仰’,現在還有沒有?”
陳明宏告訴記者,他選人的理念很簡單:“我們一不講關係,二不看背景,三不重學歷,唯求‘德藝雙馨’,把每個崗位給到符合我們要求的人。不管你從哪畢業,或者來自哪個學校,進了我們學校大門後,就希望你把過往的一切‘清零’,和大家站上同一起跑線。”
小學幼兒園師資需求大,擅“跨界”者更易被相中
據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副主任潘國儉介紹,今年上海對於學前教育以及小學語文、數學等主學科的教師需求量仍然較大。
學前教育方面,截至2020年到2021學年第一學期,上海共有幼兒園1679所,在園幼兒超過57萬人,現有8萬多名教職工,目前每年仍存在3000人左右的師資缺口。
在中國福利會託兒所所長方玥看來,幼兒階段是整個人生髮展的基礎,很多幼年時養成的不良習慣,往往會對成年後產生長遠影響。因此從事學前教育不能僅憑“一腔熱血”或“經驗主義”,而是需要經過長期嚴格、系統的專業化指導。“我們招聘新教師的時候,除了關注求職者是否‘科班出生’,還會通過和她們對話、讓她們給孩子試講以及與孩子互動,來捕捉她們的愛心、童心、責任心,觀察她們的兒童觀、教育觀。只有孩子們真正喜歡的老師,才有可能為我們所用。”方玥表示。
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去年從師資招聘會的“非你莫屬”自薦環節招到了一個美術老師——畢業於蘇州科技大學的王栩晨。“當時那個環節有數百名競爭者,層層篩選後有10個學生走上了舞台。我記得當時王栩晨的即興展示很有個性,是用瓜子殼創作了一幅畫,現場模擬教學的思維也很敏捷。這樣的學生招進來之後,我們會安排經驗豐富的‘師傅’來帶教,教他們如何鑽研教材,怎麼跟孩子打交道。”吳蓉瑾説。
在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類似“跨界”的案例不少。英語老師施莉虹的學科背景是金融學,美術老師宋立芸則是由景觀設計師轉行而來。
吳蓉瑾説,在師資招聘上,學校近年面向各專業、各領域有志於從教的人才敞開大門。“從教學情況看,這些‘跨界’的人才,有時可以跳出教育看教育,也往往會將自己的所學所長都用到小學教學之中,經過一定的帶教和磨鍊,會成長得非常快。”
“對於小學老師而言,愛心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平時從事教學管理工作,還是在人才儲備上,吳蓉瑾特別看重一個細節:教師的眼神。“你從老師的眼神,就能看出她對學生有沒有愛。有些老師上課,目光一直聚焦在學生身上,和同學交流時也有很多眼神互動。但也有的老師,目光停留在黑板上的時間會比在學生身上多。老師有沒有愛,學生的感受最深。”
作者:王星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