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半月談記者 原碧霞
“一去學校就頻繁生病請假”“學校讓我感到恐懼”“我不想去學校”……近年來,中小學生主動缺勤和拒絕上學的情況日益增多。疫情期間,線上線下教學不斷切換,拒學現象更像水草一般浮出水面。
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心理學系何麗副教授和阮琳燕博士及其團隊近年來一直研究青少年拒學問題。他們發現,拒學現象呈多發趨勢,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師對此手足無措。孩子們為何拒絕上學?如何讓他們重回正軌?半月談記者採訪了何麗。
拒學已非個案
半月談記者:什麼是拒學?拒學的具體特徵是什麼?
何麗:拒絕上學,簡稱拒學,是指學齡期兒童以及青少年因為社會心理因素不願意(拒絕)到學校上學的一種狀況。
拒學的主要特徵有四個:上學嚴重困難,經常長時間缺課;對上學有嚴重的情緒困擾,如發脾氣、痛苦或在沒有明顯身體原因的情況下感覺不舒服等;上學時間,孩子不去學校待在家裏,父母都知曉;不存在嚴重的反社會障礙,如青少年犯罪、干擾性的行為和活動等。
拒學一般最初是間歇性請假,再到長期缺勤,同時伴隨着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適特徵,最後由於長期缺勤而休學。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些孩子拒學是由厭學發展而來,但拒學不等於厭學。部分拒學的孩子在拒學之前可能學習很好,只是因為焦慮無法到學校上學。
半月談記者:目前我國拒學問題的總體情況如何?哪個年齡比較高發?
何麗:國內學者劉亮的研究顯示,在精神科門診中,有拒絕上學行為的兒童佔尋求心理諮詢兒童的5%。國內學者陳玉霞等調查了廣州市6369例中小學生,結果顯示,這些學生的拒學行為檢出率(存在拒學潛在風險)為22.5%,且檢出率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雖然潛在風險不一定最後發展為拒學,但可以肯定的是,拒學現象已不侷限於極少數家庭。
我和研究生何穎鑫2021年收集了200多個孩子已完全拒學的家庭的數據,結果顯示,初一、高一是青少年拒學的高發年級段。疫情對拒學是一個催化因素,恢復線下教學後不願意去學校上學的學生人數增加較多。
大多蟄居在家
半月談記者:拒學的孩子一般處於什麼狀態?這會對家庭帶來什麼影響?
何麗:不少拒學的孩子出現蟄居情況,不出門、不社交、生活作息紊亂。一些孩子長期沉溺於網絡世界,生活作息晝夜顛倒,親子衝突頻繁;一些孩子抑鬱、焦慮,心理健康堪憂。家長們往往心急如焚、焦慮萬分,陷入自責、憤怒、後悔、無助、無奈、絕望等情緒,夫妻間相互指責,家庭矛盾頻發。
半月談記者:有人認為孩子不上學是心理疾病,需要送到醫院去治療,您怎麼看?
何麗:孩子拒學之後,家長的確應該去青少年精神專科門診就診,聽取醫生的評估和建議。拒學的孩子可能存在抑鬱、焦慮、強迫等症狀。但這不一定是拒學的原因,而可能是長期拒學在家的次生症狀。
拒學的原因很複雜,我和研究生史曉宇調研後,將拒學原因歸納為四個方面:敏感、追求完美等性格特質;讓學生倍感壓力的學校環境;缺乏支持的家庭環境;網遊、手機等事物的干擾與誘惑。
走訪中,一個學習成績一直很好的學生進入尖子班後出現拒學行為,她説:“尖子班的生活快要壓垮我。如果我學習成績比別的同學差,就感覺好沒面子。”類似的情況不少。現在許多學生執着於自己的“學霸”人設,為了維護自己的人設不崩塌,壓力倍增。
拒學干預,須共同努力
半月談記者:目前,似乎主要由家庭獨自在面對拒學的困境。
何麗:是的,“孤立無援”是許多家長的共同感受。在我國,拒學仍被視為家庭自身的困境,學校和社會未形成有效的干預體系。許多學校和老師不太瞭解拒學是怎麼回事,有的認為是孩子懶,逃避上學,故意不遵守學校出勤規定;有的只是簡單認為孩子得了“抑鬱症”,要求家庭出示醫院診斷證明,以辦理休學手續。
由於大部分學校心理老師數量少,學校也沒有形成拒學學生心理輔導、評估、干預的工作機制,所以孩子一旦休學,學校基本上就不管了。而且,當一些孩子情況好轉申請復學時,還會遭遇重重困難。學校通常這樣要求:“請出示醫院心理健康鑑定”“復學可以,但復學之後,必須保證出勤,不能再頻繁請假了”……
實際上,拒學孩子復學之後,會有一段反覆波動期,需要更加友好和彈性的出勤制度,才能助力他們完全復學成功。否則,對於這些曾經“脱軌”的孩子而言,重啓將會困難重重。有的孩子在復學之後,不適應學校環境,再次拒學,這樣未來干預的難度就更大了。
半月談記者:應該怎樣去幫助這些拒學的學生和家庭?
何麗:希望能構建起“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拒學干預機制,每個責任主體都不應該缺位。
一方面,家長要提升學習力,積極與教師溝通,多用心陪伴孩子,及時發現孩子不良情緒和問題徵兆。另一方面,家長要保持開放心態,不要有病恥感,如果孩子出現問題,須儘早尋求專業幫助。如及時就醫或者尋求專業心理諮詢服務,也可以加入“抱團取暖”的網絡或實體社羣,相互幫助、相互支持。
另外,要強化學校責任。學校應該開展拒學的預防工作,尤其是改善學校氛圍、預防校園欺凌,對於一般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於有潛在風險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對於已經拒學的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系統支持方案。
日本及歐美國家已出台政策、頒佈法案來防治該問題,為拒學的孩子和家庭提供幫助。目前我國拒學現象有增多趨勢,希望相關部門儘快在全國範圍內對此現象進行調研,出台適應本土情境的政策,為拒學孩子及其家庭提供一個友好和富有支持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