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始建於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侵襲而修築的軍事防禦工事,這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分佈在15個省區,全長21196.18公里,共設有200多個關口,其中位置最重要的有九大關隘,而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的雁門關,被譽為“中華第一關”。

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對於山西人來説,這座建築在峻拔雁門山脊上、以“險”著稱的關隘,不但是萬里長城最重要的一座關隘,也是晉北的標誌。據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在此置雁門郡,唐朝時設立西烴關,又名雁門關。現存的雁門關長城為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在古長城基礎上覆建而成。

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自唐朝設關以來,地形險要的雁門關就一直是中國北方邊境的重鎮要隘、戍邊軍政中心及商家貿易互往、行人往來之通衢。在這裏發生過一千七百多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戰爭最頻繁、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廣的長城關隘。

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在這裏,你能找到周穆王、李牧、蒙恬、劉邦、衞青、霍去病、李廣、隋煬帝、薛仁貴等歷代帝王名將的足跡,包括“漢高祖北征”、“王昭君出塞”、“蔡文姬歸漢”、“隋煬帝北巡”等許多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均與雁門關密切相關,因此自古有“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鐵打的雁門關,流水的王朝”之説。

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千百年來,關於雁門關的故事不僅存在於史書,也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唐代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雁門關主要由關城、甕城和高約8至10米的圍城三部分組成,整個景區蒼涼凝重、雄渾大氣,堪稱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位於關城北側地利門外的甕城,俗稱小北門,城門兩側鑲嵌着明末清初書法家傅山題寫的一副對聯:“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關城南側的第一道城門“天險門”,其主體建築為明代城樓。值得一提的是,在城門上方雕刻的“天險”二字,很多遊客都不認識,因為這個字在古代與現代的字典中均找不到。其實這塊匾額為唐朝武則天題寫,“天”字的結構為“草頭,田腹,戈為基”,是其獨創的則天文字。

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提到雁門關,就不得不提到戰國大將李牧,正是因為李牧在此守邊十餘年,才使得匈奴不能越雁門半步。因此,去雁門關一定要去看一看始建於公元1506年的李牧祠和李牧碑。如今的李牧祠,經復建後改名鎮邊祠,成為展示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間守關名將的展覽館。

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自清代以來,雁門古道成為晉商通往歐亞的通商之路,雁門關也沒有了詩人李賀《雁門太守行》詩中描寫的那種危機四伏和刀光劍影,但歷代守關將士的英雄豪氣卻從未消失。2001年,雁門關被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榮獲“中國最佳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稱號。此外,雁門關還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裏走走轉轉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4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城最重要的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入選5A景區 遊客卻不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