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很多的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那就是“中國是沉睡的獅子”,這句話在歷史的課本上也都會出現,這也讓很多人都津津樂道,其實關於這句話的版本有很多種,但是能夠肯定的一點是對於中國的重視是少不了的。可能有的人會問拿破崙是誰?他其實就是著名的法國皇帝,也是舉世聞名的君主,能夠獲得這樣一個人的肯定,還將我們的國家形容成是一個沉睡的獅子,這也是我國強大的最好體現。但是真正瞭解拿破崙説的這句話的人,根本就不會這麼想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拿破崙的這句話起源於哪裏呢?關於中國是沉睡的獅子這一言論,最先起源於1887年的中國外交官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在歐洲的《亞洲季刊》上發表的《中國先睡後醒論》裏面的:“愚以為中國不過似人酣睡,固非垂斃也。”
可是中國的民族圖騰明明就是龍呀,為什麼會比作成獅子呢?因為在西方人過去的神話傳説中,龍是一種非常兇猛狡詐的動物,而獅子則是有着威嚴之相的,而且在另一方面,龍已經被視為了清政府腐敗的象徵了,所以才拿獅子作為比喻。
這個時候的中國是積貧積弱的,有很多人都渴望着中國能夠重新的站起來並且覺醒,所以就將國家給比喻成了獅子,並且這樣比喻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而作為湖南人的陳天華曾經就在文章裏面寫到自己在做夢的時候夢見了被狼羣所追趕,嚇得自己大叫了一聲,而這一聲將山裏一頭正在睡覺的雄獅給驚醒了起來。他緊接着就喊了一句“遂號醒來了,翻身起來,大吼一聲。那些虎狼,不要命的走了。”在民國時期,像《雄獅》、《醒獅》這樣的雜誌也都是層出不窮的。
後來關於中國的“睡獅論”,還需要找一個比較有權威的人出來佐證才行,但是吧這個人又不能夠是中國人,不然這就成了中國人自己往自己的臉上貼金了。
而且這個人最好是全世界都比較有威名的,在經過了眾多的分析之後,有關於“睡獅論”的版本就有了很多,有的人認為是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説的,有人認為是“法蘭西之虎”法國總理克里蒙梭説的,傳播名聲最大的故事,還是源於拿破崙。
關於是拿破崙説的這個原因是,在1816年的時候,英國的阿美士德伯爵以英國外交官的身份來到中國進行通商問題的洽談,他當時拒絕向嘉慶皇帝磕頭,最終沒有能夠完成使命,而那個時候的清朝已經逐漸的走向了衰敗,在阿美士德伯爵回國的路途中,就專門前往了聖赫勒拿島,就非常想聽一聽當時被關押在這裏的法國皇帝拿破崙的想法。
而這個時候的拿破崙因為剛剛發動了滑鐵盧戰役,計劃着能夠重回自己過去的光榮時刻,但最終還是以失敗為結局,隨後就被關押在了聖赫勒拿島。並且他對於造成自己失敗的英國人是非常不滿意的,所以在和阿美士德伯爵談話的時候,拿破崙一直都充分的扮演着一個與他抬扛的角色。
阿美士德伯爵就認為,中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是國家卻非常的窮、並且百姓們都是非常弱的,在沿途中他看見了百姓們都是瘦骨嶙峋的,而官員們卻都是大腹便便的,拿破崙這個時候就反擊道:在任何的一種情況中,與這個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們會把你們打敗。
阿美士德伯爵就説:“中國在表面強大的背後是泥足巨人,很軟弱。”但是拿破崙認為:“中國並不軟弱,它只不過是一隻睡眠中的獅子。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我希望他永遠不要醒來。”很多人都記得前面半句,但是在聽到後面的時候並不會認為是讚美了。這也就是拿破崙的下半句目前聽起來稍微可靠一點的“睡獅論”故事,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來自於拿破崙之口,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講,這個空口無憑的消息卻能極大的滿足虛榮心。
但是不管怎樣,中國的近代史一直都是不一段值得稱頌的歷史,因為人們需要的並不是讚譽,而是反思。近代的中國,始終沉淪於“天朝上國”的美夢,固步自封,才有了慘痛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