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百團大戰的幕後故事:85個團沒打招呼就投入戰鬥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經典

“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今的繁華盛景已經使得一些人迷了心智,沉浸於虛假的自我強大之中,一切虛妄皆是阻礙。讀史可以明鑑,知古可以鑑今,在這種時候我們更應該回顧歷史,緬懷英烈,正是他們一次次浴血沙場、馬革裹屍,才有如今我們的美好生活。


關鍵的一次反擊

1940年,敵軍推行“囚籠政策”,在鐵路沿線的各個城鎮、隧道和車站建設無數的據點和碉堡,企圖隔絕八路軍,並藉此進攻抗戰根據地。

此外,敵軍全面加強對中國的封鎖,脅迫英法兩國不得向中國提供援助,並對國民政府進行武力進攻和政治誘降雙管齊下,以致於妥協投降的言論甚囂塵上。

想要和平,就要做好戰爭的準備,而在這關係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八路軍總部決定打破敵軍的“囚籠政策”,破壞其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的正太鐵路,從敵後出擊,一改往日的游擊戰,粉碎敵軍的邪惡計劃,為陷入泥潭的抗戰帶來新的轉機。

這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對敵軍進行主動攻擊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關鍵的一次反擊。

不僅打擊了敵華北方面軍的“囚籠政策”,而且以點帶面影響到全國的抗戰,使妥協投降的消極言論銷聲匿跡,此戰取得的勝利更是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


百團大戰的幕後

之所以將這場戰役命名為“百團大戰”,是因為參與此次戰役的兵力達105個團,但事實上,八路軍總部計劃投入到戰場的兵力只有20個團左右,所以有85個團“沒有打招呼”就主動的參與了這場戰爭,八路軍總部也是在之後對戰情進行統計時才意外的發現這一點。

因此,百團大戰與其説是八路軍總部發動的一場戰爭,不如説是全體軍民一條心的結果。百團大戰是在華北地區軍民自覺自願的參與下形成的,是中國人民對敵軍殘暴壓迫做出的一次主動反擊,是順應民心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是此理。

百團大戰是抗戰相持階段我軍發起的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役,起於1940年8月20日,結束於1941年1月24 日,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目的在於摧毀敵軍正太鐵路線;第二階段,破壞敵軍交通線路的同時摧毀敵軍的主要據點;第三階段,主要是應對敵軍狗急跳牆下進行的掃蕩戰爭。

正太鐵路是敵軍在華北的交通命脈,對於戰略戰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此我軍初期將其作為第一目標,並預備投入作戰兵力20個團,但主動配合作戰的兵力遠不止於此,於是才有了八路軍百餘兵團協同作戰的盛大場面。

在我軍的緊密配合之下,再加上出其不意,故敵軍只能被動挨打,我軍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並得到抗戰統一戰線的高度評價。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一階段取得重大勝利,正太鐵路被破壞,交通斷絕,我軍的預期目標已經達成,在這大好形勢之下,八路軍總部決定結束正太戰役,轉而進行第二階段,開始進攻敵軍據點,拔除敵軍扎入根據地的“釘子”。

吃虧是福這句勸人向善的古語似乎沒有發揮過什麼作用,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更是可笑至極,普通人打架尚且有來有回,更何況兩國之間的戰爭呢。

敵軍在華北戰場實實在在的吃了我軍兩記重拳,不管是為了穩定局勢,還是進行打擊報復,敵軍在華北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企圖打我軍一個措手不及,毀滅抗戰根據地。

八路軍總部及時下達反擊敵軍掃蕩作戰計劃,百團大戰的最後一個階段由此而始。

面對敵軍集結重兵對我軍進行的掃蕩戰爭,各地區軍民萬眾一心共同應對,無論是晉察冀邊區,亦或是晉西北地區,敵軍的掃蕩計劃都受到極大的阻礙,毀滅抗戰根據地的最終目標在中國軍民的眾志成城之下灰飛煙滅。


戰爭由生命書寫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在人類有國家、民族之分的時候,戰爭就已經不可避免,從古至今,戰爭巨人的身影無處不在,它似乎遨遊在時空長河之中,不經意間就會面向世間揮起屠刀。

為了財富資源也好,為了和平自由也罷,戰爭的發起就意味着生命的流逝,這一點無關正義,卻是歷史早已證明了的。

百團大戰無疑是一場中國軍民保家衞國為抵抗侵略者進行的一場正義的戰爭,但現實和童話總是天差地別,正義並不能讓我們在這場戰爭中毫髮無傷,也不能讓敵軍神奇的一敗塗地,童話承受不住生命的重量,也就無法承擔起戰爭。

根據八路軍總部統計,在百團大戰開始後的三個多月的時間,八路軍經歷大小戰爭1824場,擊傷敵軍兩萬五千多人,破壞了敵人的交通路線,繳獲大量的軍用物資,這一戰果不可謂不大。

但戰爭是相互的,傷亡自然也是相互的,在這三個多月的時間中,我軍的傷亡也有一萬七千多人,中毒的更是達到兩萬餘人,損失慘重,這是獲得勝利的代價。


百團大戰的歷史意義

百團大戰在我國的抗戰史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它在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刻重新打破了敵軍的封鎖,增強了人民對抗戰成功的信心,也遏制了國內妥協投降的消極言論,既提高了八路軍的聲威,也緩解了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面臨的壓力,戰略意義重大。

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韓非子的這句話用於人也可,用於國也可。

於個人而言,要立志,人在有了志向之後方能有前進的方向,我們立志不是為了超過別人,而是在於一次次的超越自我,實現自身的提高和完善,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所以,做到這一點的人才能稱得上強大。


於國而言,民族自信心和榮譽感應當是這個國家的志向,它就像一棵大樹的根,根深才能葉茂。在妥協投降的言論甚囂塵上的時候,就意味着我們的民族脊樑、我們的樹根和我們的志向面臨着毀滅,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承認失敗,屈服於失敗。

應該慶幸,百團大戰重新點燃了中國人民對於勝利的渴望,在我們即將迫於壓力而屈服之時,成功宛大廈於將傾,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團結。

只有勝利者,才能用戰爭去換取和平,卑躬屈膝得到的只有恥辱,中華民族經歷了五千年的風雨而不倒,我們無數次的用自己的決心和生命捍衞了自己的家園。


客人來了,我們有美酒,面對豺狼虎豹我們有刀槍,中華民族一次次用戰爭守護了民族尊嚴,志猶在,血未冷。

身為中國的青年一代,我們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我們應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努力奮鬥,效仿祖輩,在艱難困苦中接受洗禮,在日益繁華時守住本心。

青年當立志,立志當高遠,我們應當時刻提升自己,強大自己,自勝者為強,中國要做一個強國,就離不開千千萬萬的青年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