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
如果家長想要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品德兼優的人,那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需要給孩子定下一些規矩。
在12歲之前,父母給孩子立規矩,會對孩子終身有益。
1、自覺遵守規則
一味地溺愛,遲早會讓孩子買單。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紀律規則無處不在,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一個孩子能自覺遵守各種規則,是他從家庭順利進入學校,最終順利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的重要前提。
從小幫助孩子遵守和學習社會規則,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但是等到孩子長大,會讓他們收穫一份融入世界的快樂。
建立規則,是給孩子管理自己創造基本條件,是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的開端,也是作為一個人內心修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做力所能及的事
人們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不幫孩子做事就是不愛孩子,就是狠心的父母。
我們養孩子的終極目的是教會孩子做什麼,而不是替孩子做什麼。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並不僅僅是因為你陪不了他一輩子,不能替他做一輩子,還因為,孩子需要在一件一件的力所能及的事裏體會成就感,培養責任感。
孩子雖然還小,但應該讓他知道,他要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甚至對社會負有他應該負的責任,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為人父母可以做的,是給孩子必要的支持,把屬於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把屬於孩子的人生讓孩子自己經歷。
3、做錯事要承擔責任
有句話説得好:在這個社會上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心理健全的人。
孩子小的時候,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這時候機智的父母都會告訴孩子,任何人犯了錯誤都需要承擔責任,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家長可以過日常教育使孩子瞭解和懂得他們所必須盡到的責任和義務。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真正自覺地承擔起他們的責任和義務。
另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的表率作用是關鍵。耳濡目染的榜樣作用,比任何方法都更有效,以身作則是最好的良藥。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與基本禮儀,立下這些規矩,孩子才能健康快樂成長。
我們常常追求一些宏遠的目標,卻不如從小事細節處做好,培養好習慣,會有利於孩子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