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師德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應該越來越優秀,為何教育問題不少反多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經典

師德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應該越來越優秀,為何教育問題不少反多?

教育成敗關鍵在於是否擁有一支德藝雙馨的師資隊伍。教育部歷來強調師資隊伍建設,特別對師德師風的規範要求很嚴,而且對師德要求是隨着社會發展不斷提升的;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也根據教育部的師德師風建設的通知精神,細化了師德師風的各項規定,學校更是絲毫不敢懈怠,大會小會逢會必講。

可以説,從上到下師德師風建設已經深入到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教師無論在校還是在社會,都以師德規範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儘管時有耳聞一些違反師德規範的例子,但這些教師始終是教師隊伍中的極少部分,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嚴守師德規範的。

按理説,師德要求如此之高,絕大部分教師又都能嚴守師德底線,那麼現在的學生教育問題應該越來越少,但事實上各校老師都感覺現在教育學生越來越難,教育問題似乎層出不窮,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我們舉例來闡述。

學生的主業是什麼?當然是學習啦,以成績來衡量學生學習努力的程度和效果。當然,由於個體素質的不同,學習成績自然是有高低之分的。老師們經常和學生講:學習好不好是能力問題,肯不肯學是態度問題;有時態度能決定能力。這句話含義很明顯,學校好壞主要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態度。

但是,能自覺自願學習的學生畢竟不多,絕大部分學生是需要督促的,甚至是嚴厲的督促;而事實上面對學生不認真學習,老師的督促很是乏力,簡直就是白牆上刷白水一點用處都沒有,根本不能觸及學生的內心。那麼能不能加強督促的力度呢?比如管教嚴酷一點?估計絕大部分老師不敢!

原因不言而喻,一旦管束嚴一點,生怕學生會有什麼不好的想法,做出什麼極端的事,禍及自身!被烙上師德不合格的烙印。因為師德規範特別強調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無論老師出於怎樣好的出發點,一旦學生有事,最好的方式都是不合適的。因此,老師們為了不觸碰師德底線,就儘可能不觸碰學生的情緒底線。對學生的學習督促也就軟而無力了。

學生的行為習慣需要在不斷糾錯中逐步提高。學生正青春好動又懵懂的年齡,犯點錯誤在所難免,老師為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天經地義;但是有時就是這些正常的教育行為也會觸犯師德規範。比如讓學生在教室外多站了一會兒、強制學生多罰抄了幾遍課文、停課讓學生反思自己的錯誤,等等;一旦不慎就可能釀成教育事故。

無論是對學生學習上的教學,還是學生品德上的教育,老師們時刻都得考慮師德規範,講究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教學的力度,力爭完全符合師德師風的規範要求。

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其實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的,在此過程中自然會有失誤;教師教育教學的力度不到位,自然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但是教師是無法預料實施的教育教學方式對某個學生是否有效,教育教學的力度是否恰當;最難意料的是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觸碰師德紅線。

預期有這麼多的未知數,還不如保守一點。長期以來教師都具有了這種心理,貌似師資隊伍很穩定很平靜,貌似每一位教師都恪守師德規範,實質教育教學問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潛滋暗長了,最終導致教而無為,各種學生教育問題層出不窮,教師往往束手無策。

必須強調師德規範,但如何讓教師既遵守師德規範,又能放手教育學生解決問題,這值得整個社會思考,非單單是教育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