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山關位於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又被稱為黔北第一關。它是大婁山脈的主峯,海拔1576米,南距遵義市50公里,在遵義、桐梓兩縣的交界處。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兵家必爭之地。古稱天險。關上千峯萬仞,重崖疊峯,峭壁絕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川黔公路盤旋而過。
提起婁山關,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紅1方面軍在二渡赤水,回師遵義戰鬥中,紅3軍團硬碰硬奪下婁山關,奠定了遵義戰役勝局。那一仗,當真是驚天地、泣鬼神。戰後毛主席登上婁山關,留下了《憶秦娥·婁山關》的著名詩篇。這一仗和這首詞也由此永垂青史。
實際上,這並非紅軍首奪婁山關。早在二渡赤水前1個月,被譽為“開路先鋒”的紅4團便已從黔軍手中奪過一次婁山關了。這一仗雖不及紅3軍團那仗有名,但是精彩程度卻並不遜色。
眾所周知,遵義城是紅1軍團紅2師紅6團在團長朱水秋、團政委王集成率領下,於1935年1月6日晚智取。紅4團緊隨紅6團之後,於1月7日晨入城,駐紮在遵義城北門附近。
遵義,是紅1方面軍自長征出發起來佔領的首座城市,又是貴州省第二大城市,街面比較繁華。因為突破烏江,已經三天三夜沒休息的紅4團,到駐地後忙着四處買菜,準備搞會餐,以兑現團長耿飈此前承諾的“到遵義補過新年”的承諾。大夥兒正高興着,紅1方面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和紅1軍團政委聶榮臻卻匆匆趕到剛剛安頓下來的紅4團團部。他倆一進門就説:“不行不行,4團不能休息,有任務。”什麼事居然讓兩位高級將領親自趕到一個團?
劉伯承指着地圖對紅4團團長耿飈、團政委楊成武説:“6團實際上是智取遵義。黔軍三個團從北門逃了,這是一股後患,必須殲滅這些敵人。你們立即出發,去佔領婁山關、桐梓。就是説,任務還很重。”聶榮臻補充道:“6團昨天比較疲勞,該用着你們這個主力團了,怎麼樣?”
這還能怎麼樣?紅軍中哪有討價還價,雖説並無思想準備,但是耿飈、楊成武仍爽快地回答:“堅決完成任務。”劉伯承、聶榮臻二位首長又接着強調:任務緊急,兵貴神速,不能在遵義停留。早飯也不能在這裏吃,途中去吃乾糧,而且要做到“奪關快,傷亡少”。劉伯承最後叮囑:“記住,要利用公路旁邊的第一根電話線與你們師部聯繫,隨時等你們消息。”
領完任務,紅4團的司號員們吹響了集合號。那些四處買菜的給養員們匆匆趕回,一邊入列,一邊議論着:“豬肉才兩角錢一斤,鹽巴倒要四角”、“差點買下一口肥豬”、“我剛買三匹布又退掉了”。雖然有這樣那樣的遺憾,但一聽説又領受了重要任務,大夥兒把一切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不到半小時,紅4團就整隊出發了。
1月7日下午,紅4團已長驅90裏,抵達板橋鎮,消滅了駐守於此的黔軍第3旅林秀生部的1個前哨排。團通信主任潘峯從山坳裏找到一位老獵人。據他介紹,從板橋到婁山關,除了一條公路外,還有一條羊腸小道。這條小道過去曾是通往桐梓的唯一道路,後來修通了公路,便無人再走小路了。因此,小路年久失修,路上都是亂石頭。不但難走,而且比走公路要遠上十多里路。
耿飈聞訊大喜,安排部隊吃飯休息,自己率偵察分隊前往婁山關實地偵察。從遵義通往桐梓的公路,沿着兩山之間狹窄的河谷蜿蜒而上。要奪婁山關,必須從正面沿公路仰攻。如此狹窄的正面,部隊展不開,而且守敵能將火力集中於一點,強攻必然要付出重大傷亡的代價。只能採用正面強攻、側翼包抄的戰法,才能達到劉伯承總參謀長“奪關快,傷亡小”的要求。不過,耿飈經過現地偵察後得出結論,婁山關左面的懸崖峭壁無法利用,只有在右面的高山峻嶺間找出老獵人所説的那條小道,才有可能派出奇兵從側背給守敵以有力打擊。
1月8日晨,紅4團主力由板橋鎮出發,向婁山關前進,8時許逼近山腳。1營作為前鋒,由季光順營長率領,展開戰鬥隊形對關口實施強攻。2營為第二梯隊,集結在山腳下待命。比團主力提前3小時出發的偵察隊和工兵連,在團參謀長李英華和潘峯率領下,覓路攀登右側高山,向守敵側後運動。
此時,駐守婁山關的,是從烏江防線潰退下來的黔軍第3旅林秀生的2個團。紅4團主力剛到山腳下,離關上還有2公里路程,這羣驚弓之鳥便開槍壯膽。如此遠的距離,自然是啥也別想打到。
戰鬥剛開始,紅4團通訊班已經在指定的第一根電話線上,接通了通往紅2師師部的電話。不過,他們感到很奇怪:自己還沒搖鈴,怎麼電話裏就有人在通話?耿飈拿起聽筒一聽,原來是侯之擔的黔軍教導師在和王家烈的軍部通話。一方説:“共軍來了好幾個團,正在向我們猛攻,聽到沒有,我們頂不住了。”另一方回應:“軍座交代,你們無論如何要頂住。已經派一個師去增援你們,快到松坎了。你們千萬要注意東邊的那條小路,加強警戒,提防共軍利用它偷襲桐梓城。記住沒有,否則軍法從事。”
事後分析,這是紅4軍在搭接電線時,無意間與敵人的線路搭在一起了。雖然通訊班事先剪斷了通往敵方的電線,但由於雨後地上積水,兩個斷頭掉在積水中,經雨水傳導,線路又接通了。這個意外,不僅證實了確實有小路存在,還提供了一個重要敵情:有援敵火速趕來,奪關務必要迅速。
耿飈立即將這些情報通報全團,並指定專人竊聽和記錄敵軍的通話。他心生一計,令側翼迂迴部隊改隱蔽前進為大張旗鼓地行軍,擺出一副繞道襲擊桐梓的架勢,以兵不厭詐的手段干擾敵軍的防禦決心。同時還命令1營暫緩進攻,待佈置好壓倒優勢的火力後,一併總攻。
一個小時後,總攻部署全部完成。耿飈正要下令總攻,“意外”發生了。通訊班監聽到一個重要的敵情變化:王家烈的軍部向侯之擔的師部打電話,聲稱在婁山關側後,發現共軍主力正在向桐梓運動,要求林秀生旅立即自婁山關撤退,不然就會被截斷後路。
敵軍要逃,紅4團立即吹響了衝鋒號,所有的輕重機槍,霎時間向婁山關噴出一條條火龍。紅軍指戰員們一躍而起,向婁山關猛撲上去。守敵躲在石頭後和掩體裏頑抗。山谷裏槍炮聲和喊殺聲響成一片。
突然,接連不斷的手榴彈爆炸聲從山頂傳來,守敵頓時亂成一團。原來,李英華和潘峯率領的側翼包抄部隊趕到了。他們沿那條廢棄的小路迂迴到守敵左側,從斜刺裏向敵後插去。這一路,他們走得有多辛苦,外人實難想像:有時要越過高高的山樑,有時要潛入深深的山谷,有時要跋涉一條條山溪。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路,得披荊斬棘開出一條路來。遇到斷崖陡壁時,矮的地方他們就搭人梯。高的地方。就用竹竿綁上鈎鐮,鈎住崖邊小樹,再把繩子套在樹蔸上,一個接一個地往上攀登。
這條小路,他們走了兩個多小時,終於佔領了婁山關左邊的山頭,按計劃參加了總攻。當這些“從天而降”的勇士們將集束手榴彈扔到守敵頭上時,敵人還以為是他們自己的增援部隊打誤會了呢!
迂迴成功極大鼓舞了正面攻擊部隊的鬥志,他們衝上關口,與敵展開白刃格鬥。殘敵眼見大勢已去,不顧軍官的恫嚇,紛紛棄械而逃。紅4團以摧枯拉朽之勢,一口氣衝下山去,順勢佔領了曾是“夜郎國”都城的桐梓縣城,俘敵數百,繳獲大量物資。從婁山關到桐梓,到處是黔軍丟棄的槍支、彈藥、煙槍、軍服、臂章、棉被、雨傘、包袱、揹簍和文件。
別看桐梓縣城不大,但因為是王家烈和侯之擔的老家,所以居然建了個電廠,比遵義還要更現代化一些。1月8日下午,紅4團指戰員忙活了半天,好不容易讓電廠恢復發電,正準備在城裏好好休息一下,紅2師師長陳光、師政委劉亞樓就趕來了,見到耿飈、楊成武的第一句話便是:“你們馬上出發,向北,佔領牛欄關,向松坎前進。”
1月9日拂曉,紅4團經過一夜奔襲,趕到了松坎。黔軍剛做好了早飯,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就被紅4團打出了鎮子。俘虜們驚訝地説:“昨天你們還在婁山關,怎麼一夜之間就到了,難道你們會飛?”
紅軍為何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敵人是永遠不懂得。劉伯承、聶榮臻、陳光、劉亞樓等人之所以“鞭打快牛”,讓自突破烏江以來就沒得到休息的紅4團接連斬關奪隘,為的是在遵義以北地區建立起一道穩固的防線,保證黨中央能安心地在遵義地區召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而紅4團指戰員們的表現,着實不愧是“鐵軍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