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明朝時的豪華房車!一廳一室一衞50平方米,還有陽台!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經典

房車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已經不陌生了,對於普通家庭來説,雖然是一件奢侈品,但也不是不能得到。
開着房車去遊玩,那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你所認識的房車,一開始也不是以汽車的形態出現。
不是靠燃油發動機才叫房車,靠人力也能稱為房車,房車也並不是現在才有,早在古代,房車的雛形就已經形成了。
別以為只有四個輪子,一台發動機,把車做出房子,就是房車的唯一標準。
明朝時期,就有一輛豪華座駕,再説它之前,先來捋一捋明朝的轎子等級制度,這樣你就會感到這輛豪華座駕是有多壕了。
當然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和轎子,轎子是那時候權貴的座駕與身份象徵,普通老百姓當然坐不起。
轎子的種類也大有講究,根據官品和社會地位,轎子的類型和帷子的用料顏色都不同,有着嚴格的區分,在古代封建社會里森嚴等級制度很常見。
明朝時的地主豪紳,家底厚實,不差錢,但也只能坐黑油齊頭、平頂皂幔的兩人抬着的小轎子,這種配置相當於現在標準版的A級轎車。
四品以下的官員乘坐的是錫頂小轎,也是兩人抬的,也就是豪華版A級轎車。
三品以上的官員乘坐轎子是銀頂,皂色蓋幃,有四驅版和八驅版,在京城內是四個人抬,出了京城後,就是八人抬,屬於B級轎車配置。
而皇上的座駕稱為龍輦,還分7種不同版本的配置,最高級的轎子是大輅,其次是玉輅,這兩種是在非常正規的大場面才用的,用兩頭大象來拉。相當於兩台8L渦輪增壓發動機。配置相當豪華。
第三等龍輦叫大馬輦,用八匹馬拉車,第四等叫小馬輦,用四匹馬來拉車,再往下一等就是步輦,驅動方式是人拉車,步就是走路的意思,最下一等就是輿,就是轎子。
這是皇帝座駕的配置,但是在明朝就有一位大官,他的轎子不是什麼八抬大轎,而是一輛“房車”。
32人抬的轎子,甚至比皇帝的排場還大,皇上出巡也就16抬大轎,這個轎子也非常大,內部空間不亞於現在的房車。
這位大官是什麼來頭?
他就是明朝歷史上頗具爭議的宰輔張居正。
先來上一堂歷史課,張居正是湖廣荊州人。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在內政方面,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創制了“考成法”;
在經濟方面“一條鞭法”,是中國封建社會賦役史上的重大變革。
張居正的改革在明朝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國家的財政收入增加了不少,邊境穩定安寧。
改變了明朝自嘉靖、隆慶以來政治腐敗的形象,改善了邊防鬆弛的局面,解決了民生問題。
拋開正面的一面,也有人評論他飛揚跋扈獨斷專行,私生活下貪戀美色,生活作風奢侈。
男人嘛,美色誰不喜歡?奢侈這一點從32人抬的房車就能體現。
這輛房車是真定知府為了迎合張居正,特別供奉給他的禮物,轎子的內部空間足足有50平方米!
這是什麼概念?就是一個小套間,一般的轎子就是一平,而它足足50平!
用人力抬一個50平方米的小房子,突然有點心疼那32人。
想想我們現在的A、B、C型房車,內部使用空間有多少是超過20平方米的?
大多數在10平方的狹窄空間裏倒騰,如何最大化利用空間,有沒有獨立衞生間,上下鋪夠不夠睡,還要把沙發桌椅摺疊。
古代人的房車就領先大過現代房車30平方米,這個巨大的轎子,前半部分辦公區,主要用於辦公用的,也是客廳,後半部分為生活區,就是卧室,還有獨立的茅廁,比我們房車的衞生間還大。
一室一廳一衞的格局,簡直就是現代版房車的佈局,而且它還有一個陽台(觀景走廊)。
這個轎子還有一個名字:如意齋。
轎子的做工非常精密,各種花紋的雕刻,堪稱藝術品,是最早的房車。裏面還有兩個僕人伺候張大人。
如意齋就是行走的豪華別墅,用昂貴的烏木製成,就是陰沉木,喜歡帶手串的人,可以自己體會下。
張居正曾坐過這輛房車從京城回荊州,全程一千多公里,天啊!32人抬這麼大這麼重的木質房子,走一千公里!這要走到什麼時候?
整支隊伍還有一支鳥銃手隊,這可是當時最先進的火器。
所到之處,還要交通管制,沿途的官員紳士都要過來夾道歡迎。
當時的張居正坐在超級轎子裏,以為自己就是皇帝,有點飄飄然了。
《萬曆野獲編》裏就説過:“江陵以天下為己任,客有諛其相業者,輒曰我非相,乃攝也。”這個“攝”字,對於他現在的成就來説,也是事實,但從他嘴裏説出來,就有點狂妄的意思了。
當然張居正也很享受這種待遇,哪裏都少不了拍馬屁的人,所以有人制作了一副黃金對聯:“日月為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把“太嶽相公”(張居正號太嶽)和“大明天子”相提並論,張居正當然是很高興的認同了。
這輛超級豪華房車也成了張居正一個污點,在他病逝後,就因為這輛超級豪華房車,皇帝授意下的反攻倒算風波,差一點就要他從墳墓裏挖出來焚屍揚灰。
説得好像有點遠了,這32人抬的大轎在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可以看成歷史上房車最早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