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勇猛不亞於關羽,為何曹操從沒招降馬超的意思,卻獨愛關羽?
馬超,絕對是三國時一位重量級人物。連曹操都説:馬超之勇不亞於呂布。曹操有資格這樣講,畢竟前有呂布曾打得他狼狽不堪,甚至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曾用方天畫戟,敲着曹操的頭盔問:説,曹操在哪兒?
曹操隨手一指:那人就是曹操。呂布追“曹操”去了,而真正的曹操卻撒丫子逃路了。這段描寫其實是有根據的,但不是呂布敲着曹操頭盔問這話,而是呂布的一位手下。但無論如何,呂布讓曹操愛恨交加。
以至於在白門樓,要不是劉備多嘴,曹操説不定就真招降呂布了,畢竟曹操愛才,需要勇猛的呂布。所以當馬超出現時,曹操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呂布,一番對比後,才説出這句話。但讓人奇怪的是,連呂布都想招降的曹操,為何卻從沒對馬超動過招降的心思?還喪氣説出了:馬兒不死,孤死無葬身之地。偏偏劉備又不這麼想了,最終招降了馬超,哪料又讓關羽不平衡了,表示要跟馬超鬥一鬥,看看誰才是“蜀漢第一猛將”……
看馬超、呂布、關羽這三人,都是三國名將,可誰最牛?真不好説,所以只能套用曹操的那句名言:馬超之勇也不亞於關羽。問題又回到曹操這裏,為何這三位猛將,曹操卻獨獨對關羽情有獨鍾,對馬超卻從未有過招降心思?
一、需求度決定
曹操遇到關羽,甚至呂布之時,是他創業初期,當時袁紹、劉表等這些強大的競爭對手還都在,尤其是袁紹對曹操形成了碾壓勢態。自然這一時期,對如關羽和呂布這樣的猛將,曹操的需求度就非常高!
也正是因有強大對手的存在,所以曹操對關羽異常渴求,哪怕明知關羽不會跟着自己,但依然想感化,也正是因曹操的感化,使得關羽產生了必報效完曹操後,才離開的想法。這才成就了關羽斬顏良。呂布其實也是這種情況,雖曹操明知呂布反覆無常,之所以動心,依然是這原因。
反觀馬超出現時(公元211年),這時已經是曹操一統北方,兵敗赤壁之後了。赤壁之戰,不但是三國曆史的分水嶺,也更是曹操人生的分水嶺,這時的曹操已經意識到,一統天下這個任務,只能交給下一代去完成。
所以馬超的勇猛雖讓曹操驚歎,可非但不再被曹操需求,反而使得曹操產生了為“下一代做牛馬”,幹掉馬超這等猛人的心思。這其實跟馬超為人如何沒關係,因為曹操最大的特點就是“唯才是舉”,他發佈的《求賢令》中,已經闡述了,只要有才,哪怕有污點也照樣啓用甚至重用。
二、英雄情結的影響
曹操是一位英雄情結很重的人,這點從他早期不畏權貴等的表現就能看出,而真正説明問題的,是他跟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當時曹操就説了,當今天下,就我曹操和你劉備是英雄。
而曹操對關羽的評價是:天下義士!這其實就是英雄的別稱!而關羽也的確做到了,比如關羽真就丟下處於上升期,前途無限的曹操,而回歸到顛沛流離,看不到希望的劉備身邊。所以這才是曹操獨愛關羽的原因。
反觀馬超,雖勇猛,但恰恰缺少了英雄氣。比如為了自己的前途,認殺母仇人韓遂為義父,完全不顧在曹操手心中的老爸馬騰的安危。這在曹操眼中,顯然沒法跟關羽相提並論了。
一個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大義,掛印封金,丟棄榮華富貴迴歸舊主身邊,一個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認賊作父間接害死生父,這如何能讓曹操愛得起來?沒有喜愛,更沒有需求,曹操憑啥招降馬超?反觀劉備,他之所以招降馬超,則是因為他那時正攻擊西川,處於事業上升期,急需人才,所以對馬超的需求度是超高的。
三、內部矛盾的衡量
曹操大戰馬超,是他赤壁之戰後至漢中戰役前,最重要的一次親征。由於赤壁戰敗,導致曹操集團內部的矛盾開始爆發,曹操的名譽也遭到了各種貶低,比如什麼漢賊論,野心論等等。
這就使得曹操必須要再靠一次像樣的大戰,挽回榮譽,鞏固形象。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馬超起兵西涼,等於給了曹操一個機會。所以曹操必須要打勝。若再敗了,曹操勢力就面臨崩盤的危險了,內部矛盾也必然大爆發。
正是出於對內部矛盾的衡量,曹操是絕不能招降馬超的。這等於是在本就不安穩的內部中,又增加了一大變量。一旦馬超跟那些反曹勢力結合,以馬超的驍勇,曹操這不是再給自己找麻煩嗎?
反觀關羽和呂布那時,是不會有這考量的,因為那時曹操弱小,所謂大有大的難出,小有小的優勢,馬超偏偏在曹操最強大,卻又最需要安定時出現,就註定了他不可能被曹操招降,所以這一切同馬超自己的原因,沒多大關係,畢竟對曹操來言,馬超有張繡可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