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吃草莓前一定要用鹽水泡?標準答案來了!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經典

草莓作為世界十大水果之一,不僅鮮美紅嫩,果肉多汁,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在寒冷的冬日吃上一顆“冬草莓”,更是冬日裏的專屬甜蜜。
但對於愛吃草莓的人來説,清洗草莓又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草莓是否有很多細菌?是否需要鹽水泡?怎樣清洗才能讓人放心食用?
接下來讓川觀新聞《金小妹闢謠》欄目的金小妹,帶你清清楚楚、乾乾淨淨吃草莓。
無皮+地載種植,草莓易受污染
據統計發展中國家兒童每年有2 ~3 次腹瀉和高達 70 %的中毒事件是由食源性微生物引起,而草莓也是一種食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的水果。
由於草莓本身無皮保護,且表面凹凸不平,極易受到外界直接或間接污染。同時草莓高含水量、高營養價值並且質地柔軟,也為微生物的繁殖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草莓是地載水果,其微生物污染主要是由土壤而來。一般表面未受損的健康草莓,微生物總體污染量是102~10? CFU/g的數量級,有破損或輕微腐爛的草莓微生物總體污染量更高。
微生物很“頑固”,一般方法拿它沒轍
與常規洗滌不能將果蔬表面的農藥殘留完全除去一樣,常規洗滌僅能在一定程度下減少微生物數量,這與果蔬的一些特殊結構,如微觀疏水區、氣孔區等區域和微生物內化有關,且微生物的減少程度也與果蔬的結構、清洗方法等有關。採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草莓表面微生物進行觀察,可以看出在草莓果肉的褶皺區有球菌和桿菌微生物附着。
那麼如何才能最有效地清洗掉草莓表面的微生物呢?金小妹選取了一批相同環境生長的草莓,送到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按照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清洗:
方法一:自來水連續沖洗5分鐘;
方法二:5%的NaCl溶液(鹽水)浸泡5分鐘,然後自來水清洗30秒;
方法三:含氯消毒劑(C3O3N3Cl2Na)0.2%浸泡5分鐘,然後自來水清洗30秒
方法四:日常有機清洗劑0.2%浸泡5分鐘,然後自來水清洗30秒
清洗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對草莓的細菌總數、大腸菌羣、黴菌進行比較,選取草莓中檢出率較高,最有代表性的4種微生物(銅綠假單胞菌、粘質沙雷菌、泛菌、陰溝腸桿菌進行)進行結果分析。
最終結果顯示,無論是從衞生指示菌總數還是從草莓表面個別微生物的總量控制來看,
鹽水浸泡和含氯消毒劑的清洗方法更為有效
,消除能力更高,細菌總數可以減少5倍的數量級,對其他微生物的減少量也在2.0~2.5logCFU/g,
但含氯消毒劑清洗後,消毒劑會有一定殘留。
綜合實驗結果以及家庭日常果蔬清洗的實用程度來看,
鹽水浸泡是較為有效且方便的方法。
同時,各類家庭常用有機清洗劑對陰溝腸杆、銅綠假單胞菌泛菌和粘質沙雷菌的清除結果僅為減少一半,相較於其他清洗方法效果較弱。考慮其殘留效應,不推薦果蔬清洗中頻繁或大量使用。
最後金小妹為大家提供一個鹽水浸泡的參考比例:1升水50克鹽,大概就是一瓶礦泉水加兩蓋子鹽,浸泡5分鐘沖洗後即可食用。
參考文獻
[1] 魏超, 代曉航, 郭靈安, et al. 春草莓表面黴菌鑑定及其致腐能力研究[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7(11):247-255.
[2] 魏超, 郭靈安, 代曉航,等. 草莓表面典型微生物鑑定、16SrDNA同源性分析及附着能力研究(Ⅰ)[J]. 西南農業學報, 2017, 30(3):2939-2943.
[3] 魏超, 郭靈安, 胡莉, et al. 草莓表面農藥殘留檢測及其對微生物羣落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 2014, 27(6):2534-2538.
[4] 柳增善,任洪林,孫鴻斌. 食品病原微生物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
[5]胡永紅,陳衞,歐陽平凱. 高效有益微生物生態製劑開發與利用——蠟樣芽孢桿菌[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3.
[6] Lindb?ck, Toril, Fagerlund A , R?dland, Marianne Skei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cillus cereus Nhe enterotoxin[J]. Microbiology, 2004, 150(12):3959-67.
[7] Ngamwongsatit P , Buasri W , Pianariyanon P , et al. Broad distribution of enterotoxin genes (hblCDA, nheABC, cytK, and entFM) among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Bacillus cereus as shown by novel prim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8, 121(3):352-356.
[8] Gerald M. Sapers , James R. Gorny,? Ahmes E. Yousef. Microbiolog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M]. CRC:Taylor & Francis.2011.
[9] 劉芳,蘭全學,李碧芳,楊萬穎.國內外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標準解析[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7,36(02):215-223.
[10] 周康. 食品微生物生長預測模型研究新進展[J]. 微生物學通報, 2008, 35(4):0589-0594.
[11] Stephen J Forsythe.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Food[M].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2.
[12] Guillier, Laurent. Predictive Microbiology Models and Operational Readiness[J]. Procedia Food Science, 2016, 7:133-136.
[13] 李柏林, 郭劍飛, 歐傑. 預測微生物學數學建模的方法構建[J]. 食品科學, 2004, 25(11).
[14] http: //browser.combase.cc/DMFit.aspx ?Combase
[15] 王軍, 董慶利, 丁甜. 預測微生物模型的評價方法[J]. 食品科學, 2011, 32(21):26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