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夫人遊春圖》之謎
大家好,我們的子萱愛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盛唐畫家張萱描寫天寶年間楊氏姐妹奢華生活的一個片段,現存《虢國夫人遊春圖》為宋代摹本,絹本設色,縱52釐米,橫148釐米。張萱生活在唐代最繁榮又是開始轉向衰落的時代,這一時期是我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個高峯,同時,以唐玄宗與楊貴妃為首的封建統治集團的荒淫驕縱也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有大詩人杜甫的《麗人行》為證: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為錳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極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鞍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逐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藐,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舊唐書》五十一卷《楊貴妃傳》中也有對楊氏姐妹的記載:“楊貴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並封國夫人之號,長曰大姨,封韓國,三姨封虢國,八姨封秦國,並承恩澤,出入宮廷,勢傾天下……三夫人歲給錢千貫,為脂粉之姿……”
杜甫的詩和《舊唐書》中的記載完全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描寫:李隆基取得帝位後,在政治上驕侈,生活上專寵楊貴妃,“君王從此不早朝”,國家大事都交由奸相、宦官掌握,楊家姐妹顯赫一時,每年由皇帝賜給的脂粉費用就高達千貫,過着極度奢侈腐朽的生活。天寶十一載,楊國忠做了右丞相,楊氏姐妹聲勢更為顯赫,虢國夫人和楊國忠比鄰而居,姐妹三人常和國忠並轡騎馬入朝,平民不敢正視。
《虢國夫人遊春圖》的主題就是虢國夫人遊春情景的真實寫照。圖中,一箇中年太監騎淺黃色駿馬前行,戴烏紗冠,衣物上的駕鳳團花,做工極為精細。其後是一位乘菊花青馬的少女,烏黑的頭髮左右分開,梳成兩個髮髻,着胭脂紅窄袖衫下襯紅花白錦裙,動作栩栩如生。在少女左略後又一乘黑色駿馬的中年太監隨行。後面是並排而行的兩騎雄健驊騮,其中右邊的女子雙手握繮,臉龐豐潤,是淡掃娥月不施脂粉的本來面目,表情凝重而有些藴藉的意味,鬢髮濃黑如漆,身着淡青窄袖上衣,下着胭脂描金花團裙。在其右面的女子,裝束如出一轍,側面似有所語。最後為後衞三騎,居中的年紀較大,神態矜持,懷中幼女態度安詳。整幅畫中人物風姿綽約而又豪華耀眼。
此圖雖名為遊春,但畫面背景一片空靈,沒有任何鮮花、草木,只是通過畫面人物從容前往的神態、輕薄豔麗的服飾、駿馬緩行的優美姿態等,讓人體驗到春和景明、鳥語花香的氣息。虛實相映,畫面在突出主題的同時又給觀者以想象餘地,將虢國夫人的奢侈放蕩生活表現得細緻入微,也體現出了作者的非凡才能和高超藝術修養及其敏鋭的觀察力。
現存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是北宋年間臨摹的,因其卷前有金代章宗完顏璟的瘦金體楷書“天水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題簽(“天水”即宋徽宗趙佶),所以有專家認為,該畫作是宋徽宗被俘到五國城(現黑龍江省依蘭縣境內)後所制。然而,鑑賞家楊仁愷先生考證後認為,該畫作上沒有“御製”、“御書”、“御畫”等宋徽宗的款識、押印,並且人物畫並非宋徽宗所長。因此該畫作應為當時畫院高手臨摹、複製,而非宋徽宗。
但是,圖中人物究竟哪個是主角虢國夫人呢?據史料記載,楊氏姐妹三人當中,“虢國夫人”最為放蕩不羈,經常騎着宮中御馬,帶着英俊青年侍從出行。安史之亂中,楊玉環被縊死在馬嵬坡後,“虢國夫人”見大勢已去,落荒而逃,追兵將至之時,她將五六歲的女兒扼殺,然後自盡身亡。但《虢國夫人遊春圖》中,人物穿着豪華,主僕難辨。因此,關於畫中人物哪個是虢國夫人,多年來一直爭持不下。
有人認為,隊列最前面穿男裝的是“虢國夫人”;有人認為,隊伍最後一列3人中,抱女孩的中年婦人是“虢國夫人”;也有人認為,行列中間的某個豔妝少婦是“虢國夫人”。這些觀點有一個共同的依據;“虢國夫人”騎着當時名貴的三花馬。
楊仁愷先生比較認同第三種觀點,他認為,從出行儀仗看,主人不可能走在最前面。抱女孩的中年婦人已經人老珠黃,毫無貴夫人氣質風度,並且位於隊尾,也不可能是虢國夫人。根據敦煌壁畫《張儀潮出行圖》,以及歷代帝王《鹵簿圖》描繪,都是主騎中間偏後,前有開道的,後有墊隊的,這點已成封建定製。所以,中間並騎貴婦中,應有一人是“虢國夫人”。
另有專家表示:盛唐時代貴夫人,往往在臉上塗抹厚脂粉濃妝,而“虢國夫人”個性鮮明,“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從不施濃妝,即使見皇上也不濃妝豔抹。據此《虢國夫人遊春圖》中處於中心位置、身穿藍衣粉紅裙的婦人,淡掃娥眉不施脂粉,面容肌膚端莊豐腴,眼神旁若無人,微閉朱唇,顯露出雍容的主人身份。而且她藍衣粉紅裙,配上白色披巾,時裝簡約而飄逸;裙上描金團花圖案和鞋上飾品,顯示出着裝華美;其馬上鞍具樸實無華,透露出主人喜歡自然的個性,應為“虢國夫人”無疑。另外,與之並行、眼睛看着“虢國夫人”的婦人,神情老成多謀,應該是“虢國夫人”的姐姐“韓國夫人”;緊隨其後的是宮女、侍母、侍從官,騎三花馬的侍母懷抱的女孩,便是“虢國夫人”的女兒;而前面的則是引導官。整個遊春陣容,主僕的坐騎都是宮中駿馬,隊伍等級分明、次序謹嚴,突出了主人的尊貴身份、豪華氣派。
《虢國夫人遊春圖》的原作早已失傳,但在北宋內府《宣和畫譜》中,卻著錄着唐代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12世紀初的北宋宋徽宗時代,畫院興盛,使宮廷繪畫再次出現高峯。當時一位沒能留下姓名的畫院畫家,精心臨摹繪製了現存的這幅《虢國夫人遊春圖》,保持了唐代張萱原作的面貌和神采,還糅合了北宋畫院雅緻、飄逸、明快的繪畫風格,成為融合唐、宋兩代宮廷繪畫的稀世傑作。
1127年,北宋“靖康之難”之際,《虢國夫人遊春圖》與宋徽宗、欽宗一道,被金人掠到北方。六七十年後,《虢國夫人遊春圖》又以交換方式回到南宋,相繼為宰相史彌遠、賈似道收藏。賈似道將《虢國夫人遊春圖》帶回了福建老家珍藏。
到清朝末代時,愛新覺羅·溥儀在遜位之後的11年中,受到“清室優待條件”的庇護,從1922年起。利用兩名弟弟每天上午陪讀的機會,以“賞賜”為名,將字畫、古籍等珍貴文物藏在包袱裏,由他的弟弟們每天下學時運出紫禁城,存放在天津英租界的樓房裏,打算以此作為留學國外的資產,這些稀世文物竟多達1200餘件。
1945年8月17日,原本打算出逃日本的溥儀在瀋陽東塔機場被俘,他隨身攜帶的書法名畫和一批珠寶玉翠也被繳獲,交付遼寧省博物館前身東北博物館,《虢國夫人遊春圖》便在其中,現已成為遼博的“鎮館之寶”。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