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趙博生
還記得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八佰》嗎?電影中的那場四行倉庫之戰來自於抗日戰爭期間最慘烈的的戰役之一,淞滬會戰,而這場戰爭不論是指揮者還是犧牲的,其實都是國軍。
跟如今一些電視劇拍攝的不一樣,真正歷史上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上一直都是國軍在支持,像是什麼淞滬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台兒莊戰役、包括爭奪唯一對外通路滇緬公路的遠征軍,也是國軍出了大力氣。
當然,我軍的游擊戰等也非常重要,沒有我軍在旁伺機行動,利用正面戰場的牽制作用收復失地,抗日戰爭肯定會更加慘烈。
介紹這個是因為我發現在寫一寫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的時候,很多人甚至不認識一些抗日名將。拋開其他問題不談,凡是在抗日時期出了力的前輩們,就值得我們去尊敬,比如説今天要説的這位甚至令日軍動容下令停止轟炸的將領,張自忠。
張自忠出生在山東,家境很是不錯,父親張樹桂先任江蘇贛榆巡檢,又署理贛榆知縣,出生於官宦世家的張自忠自然讀了不少書。那個時候清王朝還沒有結束,他的父親又是朝廷命官,因此仁義禮孝這些傳統思想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中,為將者需保家衞國的抱負同樣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辛亥革命後張自忠被民主、
自由的思想所吸引,他義無反顧投身同盟會,為民主革命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是個混亂的年代,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選擇一方軍閥勢力,張自忠選擇了馮玉祥,並在中原大戰期間力挫老蔣的部隊。
不過隨着張學良的中立立場改變,老蔣已然佔了上風,張自忠為避免部下兵力造成不必要的犧牲,也成了老蔣麾下一員。沒多久,日軍侵華,抗日戰爭開始了。
很多人以為當初1931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後就一直沒有動作了,直到七七事變後才正式揮軍南下,這種認為是錯誤的,在1933年的時候張自忠就有率兵前往如今北京、河北一線抵抗日軍。
七七事變剛爆發的時候,張自忠以為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於是找上日本方面想要和平解決,但日軍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張自忠不僅沒有達成想要和平解決的想法,還使得名聲受損。張自忠此時已經明白過來了想要驅逐日軍,必須得采用鐵血手腕,他開始了積極抗日的行動。
1940年棗宜會戰,已經控制了武漢的日軍發動30萬大軍想要進一步控制長江流域,並藉此進攻重慶,張自忠親自領軍出戰。但無奈雙方差距懸殊,在5月15號的時候,他與部下的1500士兵被4倍兵力的日軍所包圍。
儘管如此,張自忠還是不肯放棄,他想盡一切辦法想要突圍,一晚上發起9次進攻,但日軍不僅有包圍的部隊,還有飛機在上方轟炸,傷亡不斷上升。5月16號下午,這支部隊全軍覆沒,張自忠身中16槍也以身殉國。
老蔣聽聞張自忠犧牲後失聲痛哭,下令敢死隊一定要在戰場上奪回其遺體。英雄無論何時都是值得人們去尊敬的,當敢死隊奉命一定要奪回張自忠的遺體的那天,日本軍轟炸機為了不損毀張自忠的遺體,見狀也停止了轟炸。
抗日戰爭中像張自忠這樣以身殉國的人太多太多了,不論是將領亦或者是普通的士兵,他們以身為盾築起了血肉長城,一寸山河一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