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議國際化人才培養:全球勝任力是重要素質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郎朗)突發的疫情為國際教育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5日,針對教育國際化和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等話題,來自高等院校新商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聯盟的專家、北京高校商學院主管領導,以及商科國際認證的相關專家等進行了探討。
圖為參會人員 主辦方供圖
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媒體教育學院、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產業金融管理專業委員會、高等院校新商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聯盟主辦。北京語言大學商學院、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商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等相關領導出席了此次研討。
眼下,全球疫情為基礎教育國際化帶來諸多不確定性。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大環境,對所有高等教育的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國際化與人才培養,對高校來説是教學國際化、科研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郭海濤表示,傳統的這幾個方面能不能國際化,跟學院、學校發展的理念以及大家的認識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中外合作辦學則是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
新商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聯盟的副秘書長,ACBSP國際認證中國區主任 彭彥 主辦方供圖
新商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聯盟的副秘書長、ACBSP中國區主任彭彥介紹,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開始起步,歷經60餘年發展,積蓄了後發力量和強勁潛力,高等教育自身的國際化需求日益強烈。
對於正在進行的“雙一流”高校建設,彭彥認為,“雙一流”本質上應該是世界一流、中國特色,不是盲從於全世界其他國家的模式,不是照搬照套,而是達到世界標準的同時,要保留中國的特色。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也是各國高等教育應對全球化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的一種方式。
線上教育或許會成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礙了人員往來,線下課程無法正常進行,線上教育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媒體教育學院副院長唐妮娜認為,今後的大學可能會成為全球化大學的聯合網絡。
她表示,過去十年,慕課讓各個高校把課程打通,接下來高校和高校之間還要進行選課,進行課程和學分的互認。疫情或許會進一步打通這個網絡,不同國家的高校也會搭建一個平台,讓大家來互選,建立一個全球化的大學網絡。
此外,她表示,除了學科知識以外,培養國際化人才還需要注重學生的思維方式,高校要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創業思維、文化敏捷性、批判性思維。“必須在跨文化環境下,去理解、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商學院副院長顧學華眼中,“全球勝任力” 也是國際化人才所要具備的素質。“是不是能夠適應全球的變化和發展,能不能勝任未來的角色?這個勝任是有素質的教育,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氣質、一種能力和氣度格局。”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牛華勇認為,國際化人才培養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要想在教育上做到教育服務的輸出,一定要讓教育的形式更高質量、更多元化,各個高校在國際化方向上可以向着高質量和多元化的方向嘗試和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