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20週年大會舉行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經典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20週年大會,4月16日上午在清華大學大禮堂舉行。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衞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中國外文出版發展事業局局長杜佔元,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正榮,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副台長王曉真,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中國日報社原總編輯朱英璜,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新華社研究院院長劉剛,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等嘉賓出席大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國內科研機構和兄弟院校負責人、媒體機構負責人、業界導師代表、校友代表及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員工參加了大會。大會由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主持。

大會現場。

  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在致辭中回顧了清華大學設立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初衷。為了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複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清華大學在原有傳播系的基礎上,成立了新聞與傳播學院。他充分肯定了二十年來新聞與傳播學院在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希望學院未來能夠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供更多人才儲備和學理支撐,在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方面更加積極作為,持續探索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新聞傳播教育,努力打造清華文科高原上的新高峯。

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致辭。

  業界高度評價清華新傳二十年

  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原學院顧問委員會主任趙啓正在線表達了對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祝福與期待。他回憶了參與清華大學籌建新聞與傳播學院和新聞發言人培訓制度的珍貴往事,充分肯定了學院在培養政治成熟、立場正確、內知國情,外知世界的新聞人才方面的成果與貢獻,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未來的發展抱有極大的信心和希望。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原學院顧問委員會主任趙啓正視頻致辭。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回顧了人民日報社與清華大學共建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合作歷程。過去二十年裏,秉承着對黨和人民新聞事業的忠誠和熱愛,人民日報社與清華大學同向同行,並肩努力,共同見證和推動了新聞與傳播學院事業發展。雙方在共建管理機構、骨幹隊伍、實習基地、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活動交流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他表示,今後人民日報社將一如既往,繼續大力支持學院工作,紮實推進部校共建,共同書寫美好未來。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致辭。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局長杜佔元在致辭中回顧了外文局與學院在國際傳播、專家諮詢、行業高端論壇、重大課題研究,冬奧傳播平台建設等領域開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雙方共同致力於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他表示未來將與包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內的國內外院校、研究機構進一步加強合作,廣泛匯聚國際傳播的資源力量,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局長杜佔元

  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正榮在致辭中指出,清新二十年的發展體現在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師資隊伍越來越強大,學科建設越來越完善,對外合作越來越廣泛,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越來越高。清新為國家的新聞人才培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為國家新聞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正榮致辭。

  兩大脈絡、五個集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代表學院總結了二十週年發展歷程,向學院的創建者胡顯章、孫寶寅、劉建明、王健華、熊澄宇、李希光、尹鴻和校內外幾代建設者致敬,向院友和同學們表達了學院的問候,並深切緬懷範敬宜院長、徐葆耕教授。她表示,經過二十年的打磨,新聞與傳播學院逐漸凝練成兩大學科脈絡,五個學術集羣,形成了兩大人才培養特色。清新的發展脈絡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教育學科,建設中國特色新聞與傳播理論體系,教育教學體系和學術共同體;另一個發展脈絡是基於清華大學學殖深厚,學科交融的傳統,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新聞傳播學,形成清新特色的科學應用傳播研究,培養文理兼備的複合型人才,這個脈絡既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也符合國家發展的戰略。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回顧學院二十週年發展歷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主持大會。

  國內外學界同行寄語

  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方漢奇在視頻致辭中回望了清華大學新聞傳播的歷史傳承。他表示,清華大學的國學四大導師之一梁啓超是新聞傳播學的一個高峯人物,他在新聞傳播學的理論實踐上一直到現在都有着很大的影響。而清華的新聞傳播教育始終有一支強大的教學科研團隊,同時在新聞傳播學科建設方面做了很多開拓性工作。

  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方漢奇視頻致辭。

  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在致辭中表示,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取得的成績是與一代一代師生共同奮鬥是分不開的,首任院長範敬宜將自己的晚年幾乎全部傾注給了新聞學院的建設;柳斌杰院長繼承傳統,把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建設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面對新聞與傳播事業的機遇與挑戰,他充分肯定了學院確立的“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這一辦院方針和指導思想的正確性,指出應該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新聞傳播事業辦得更好。

  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致辭。

  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高曉虹以虛擬形象作了別緻的致辭。她表示,過去二十年裏,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不僅在國內學術界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也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展現的中國新聞傳播學者的智慧和聲量。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聞傳播領域發生了深刻變革,新聞與傳播領域的同仁要堅定信心,攜手並肩,創造新聞傳播教育事業更加輝煌的明天。

  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高曉虹視頻致辭。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唐緒軍在致辭中用“三好”評價了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發展優勢。一是學生好,學院生源素質高;二是師資好,在清華高標準、嚴要求下,學院聚集了國內外一大批高水準的老師;三是領導好,對學院的建設傾注了心血,將學院師生擰成一股繩,推動學院飛速發展,成為了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的領頭羊、在國際上進入前百名的位置。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唐緒軍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鬍百精在致辭中表示,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一直走在立德樹人的大道上。在新聞輿論領域和其他領域的關鍵崗位上,清新的畢業生目光和信念一樣堅定,能力卓越,在大時代有擔當,有作為,有創造,建設中國,成為高手。他們今日的德行、智識、能力和勇氣正是學院當年許諾給他們的。未來,他希望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兄弟院校立足新發展階段,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鬍百精緻辭。

  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學會(IAMCR)主席尼科·卡彭鐵爾(Nico Carpentier),亞洲輿論學會(ANPOR)會長、亞太新聞傳播學會(APCA)聯盟副主席、簡媞瑪·科考(Jantima Kheokao),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與新聞學院院長威羅·貝伊(Willow Bay)通過視頻向學院表達了祝福,並表示未來將繼續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方面與學院開展合作。

  海外新聞傳播學研究機構和院校負責人致辭。

  學院師生深情話清新

  經濟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2001級碩士校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喬申穎代表校友向學院表達了感謝與祝福。她表示,學院“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辦學理念,為她打開了一扇門,門後的世界無比廣闊,可以裝得下所有少年的熱望和理想。畢業十幾年,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心中的新聞理想,也一直有着把冷板凳坐熱的決心。她勉勵在校生把握好時光與機會,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自己精彩的人生。

  經濟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2001 級碩士校友喬申穎代表校友發言。

  教師代表、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金兼斌在發言中回憶了自己與學院二十年同行裏的重大時刻。作為教師,他特別感謝學院的師生校友賦予了教師在這個院子裏從事教研工作最真切的意義,他們是學院教師們職業生涯成就感的終極源泉,是教師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一個學院可以真正累積的財富和希望。他相信新一代清新人一定會在新的十年把共同的清新家園建設得越來越好。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金兼斌代表教師發言。

  學生代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019 級本科生陳宇分享了自己在清新成長的故事,清新教會了學生少一些空談,多一些實踐。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業,清新的教誨始終教育着學生家國情懷的責任擔當。

  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衞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在總結髮言中感謝了各領導單位在二十年裏對新聞與傳播學院發展的關心與支持。他指出了當前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在世界大變局的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進行的俄烏衝突,這三大事件考驗了世界各個國家的傳播力問題,中國一定要在國際輿論鬥爭中掌握話語權。他提出新聞與傳播學院要圍繞培養人才,建設科研,建設社會服務的新聞觀,穩穩地站在世界傳播制高點上,掌握國際話語權,為中華民族、為世界的人類做出重大貢獻。

  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衞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

  大會上還播放了建院二十週年紀念視頻,並向校友代表贈送了建院二十週年系列叢書。在院慶期間,學院舉辦了新聞傳播學科論壇,包括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新聞傳播學科建設、新聞傳播業界學界共同體建設與實踐前沿、新聞傳播學術出版共同體建設與研究前沿、新聞傳播師資隊伍引進與建設、新聞傳播交叉學科融合與合作、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與創新六個分論壇,全國新聞院校負責人、媒體機構和科研機構負責人共同參與研討。

  二十年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始終堅持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以高水平的學科建設成果展示了獨具魅力的“清新”風采,學院立足自身優勢,推動中國特色新聞學、視聽傳播與創意媒體、新媒體傳播與科技應用傳播、傳媒管理與經濟傳播、國際傳播與全球治理形成國際頂尖學術成果,探索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新聞傳播教育,凝聚新聞傳播領域的“清華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