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地方軍:1937年時,晉綏軍一共有多少兵力?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抗日戰爭中,在中國軍隊這個大整體下,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軍隊,其中既有中央軍,也有紅軍改編而來的八路軍、新四軍,同時還有多支地方軍。
據統計,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時,全國軍隊共計182個步兵師、46個獨立旅、9個騎兵師、6個騎兵旅,此外再加上炮兵、裝甲兵、海空軍等,共計約200萬軍隊。
這200萬軍隊中,中央軍嫡系和旁系是最多的,其次是西北軍、川軍各部,再次則是東北軍、滇軍、桂軍、晉綏軍等。
關於晉綏軍,我們其實並不陌生。楚雲飛的358團便是晉綏軍的作戰序列,而且該團有5000人之眾。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在1937年時晉綏軍的兵力和實力大致是個什麼情況呢?
辛亥革命後不久,山西即被閻錫山所掌控。在北洋軍閥直系、皖系、奉系大混戰的年代,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反倒是北方比較獨特的存在,而其麾下的軍隊也稱為是晉軍。
1920年代,當北洋軍閥互相攻伐和南方的國民革命軍北伐之際,閻錫山穩定了山西,同時建立了太原兵工廠。
雖然太原兵工廠的設備及原料好多都需要進口,但是該廠可以大量仿造日式的41式山炮、輕重機槍以及美式衝鋒槍,同時還能提供大量彈藥。
在戰爭年代,有武器就能擴軍,依靠着太原兵工廠的武器和山西本地的財政、人力支撐,其麾下的晉軍到1925年時就擴充到了11個旅外加手榴彈旅和晉南、晉北鎮守使,共計6萬兵力。
1927年,閻錫山控制了綏遠,其麾下部隊則稱為是晉綏軍。隨着地盤的擴大,其軍力也與之劇增,實力數比兩年前擴充了一倍,達到了13萬人。
隨後,隨着國民革命軍的北伐,奉系軍閥退回了東北,閻錫山一度執掌華北大局,晉綏軍兵力在1930年初達到了25萬人,僅僅是步兵軍的番號就有10個之多。
但是這也是晉綏軍發展的巔峯時期了,幾個月後中原大戰爆發,最終以馮玉祥、閻錫山的失敗而告終。
此次大戰,三方合計傷亡達30萬人,晉綏軍精鋭損失慘重,而閻錫山也被迫下野,由入關的張學良奉命編遣晉綏軍部隊。
由於編遣之後的晉綏軍納入的是國軍的統一番號,而南京方面給晉綏軍的僅僅只有32軍、33軍、34軍、35軍四個軍的番號,而且每個軍僅能轄2個師。
很明顯,南京方面在有意壓縮晉綏軍的規模。
雖然事後張學良在編遣時默許了晉綏軍實編,甚至超編的情況,而且增加了護路軍等編制,但由於南京方面限制極大,故而晉綏軍僅勉力維持了15萬人的規模。
當時蔣介石本想繼續瓦解晉綏軍,但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使得北方局勢驟變,閻錫山趁機再度坐實了自己在山西的統治,南京方面也不得不默認現實。
而再度坐穩“山西王”寶座的閻錫山由於對部下猜忌過多,致使32軍商震率一部主力出走,晉綏軍的實力一度衰減。
不過隨着此後太原與南京方面存在諸多利害關係,其又拿到了19軍和61軍的番號,並且晉綏軍在旅級普遍編制3個步兵團,故而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其軍力總數達到了20萬人左右。
20萬人的軍力雖然沒有西北軍、川軍多,僅跟改編之後的東北軍相當。
但是,當時的東北軍已經被分化,而川軍和西北軍則是多個派系,西北軍派系較大的韓復榘和宋哲元部,各自只有10萬兵力,而川軍中兵力較多的劉湘部,實力數也不及20萬人。
至於滇軍和桂軍,其常備兵力不多,在抗戰全面爆發時軍力數都還在10萬人以下,所以閻錫山這20萬大軍其實在地方軍中是不可小覷的一支力量。
而且晉綏軍與其他軍系部隊不同的是,該部編制了10個炮兵團,其中大多數是仿日式的75毫米山炮,少數為原裝或仿造的重炮,75毫米及之上口徑的火炮在晉綏軍中有300多門。
這在當時的中國可是僅次於中央軍的存在,甚至以單位部隊配系的火炮而論,中央軍也不如晉綏軍。
全面抗戰開始後,山西劃為第二戰區,閻錫山為司令長官,所部晉綏軍先後進行了晉北防禦戰、平型關戰役、忻口會戰、太原保衞戰等役。
在忻口會戰中,晉綏軍集中了8個炮兵團與日軍對戰,其強悍的火力是會戰能持續那麼長時間的重要原因。
不過隨着以上戰役的結束,晉綏軍主力也基本打完,到1937年底閻錫山僅收容了2萬餘人,後緊急擴充才恢復到了5萬人。
此後,傅作義部事實上脱離了晉綏軍體系,而閻錫山則以晉西為基本盤,實施兵農合一制度,再度將晉綏軍擴充到了10餘萬人。
不過,此時的閻錫山已經開始頻繁與日軍接觸,甚至接洽投降條件了,而晉綏軍也再沒能與日軍有過大的血戰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