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本 文 約 3900 字

閲 讀 需要 10min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這首《中國歷史朝代歌》,是我們中小學階段必學的知識之一。但是,簡單的朝代歌中略去了許多分裂時期割據政權的國號,比如十六國的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等,比如南朝的宋、齊、梁、陳,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這些割據政權的國號,經常會使用秦漢以前的名稱,其中尤以戰國七雄為主。可是,除了韓國因為實力最弱而不受青睞外,為何強大的"楚"在後世也鮮有出現?

國號從哪來?

國號是古代政權最直接的標誌,因此歷朝的開國君主,不管是一統王朝還是割據勢力,都對國號的選用相當重視。國號關係一國之命運,代表其法統的承續,絕對不是隨心所欲的即興之做,那麼古代的開國之君是如何確定自己的國號呢?

國號的來源有幾種方式。首先是根據地名,也就是政權的發跡之地,這是古代政權國號最常見的命名方式。相傳大禹曾受封為夏伯,夏是古代的地名,在今天河南省陽翟一帶,因此稱其政權為"夏";商朝的始祖契曾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商在今天河南省商丘一帶,其後便以"商"來稱其部落,商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商湯。來源 / 網絡

其次,有些開國君主是前朝的臣子,他們往往將自己的爵號作為新建立政權的國號。比如西漢的開國君主劉邦,曾經被項羽分封為漢王,後來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國號就定為"漢",史稱西漢或者前漢;楊堅建立了隋朝,他的父親楊忠曾幫助宇文覺建立政權,是北周的開國元勳,被周明帝封為隋國公,後來楊堅承襲了父親的爵位,登上皇位後就以"隋"作為新政權的國號;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同樣是北周的開國功臣,八柱國之一,他死後被追封為唐國公,這個爵位隨後也被李淵所繼承,李淵在正式稱帝后也就選擇了"唐"為國號。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楚漢之爭"。來源 / 電視劇《楚漢傳奇》劇照

地名和爵位以外,還有的君主會選擇一些有特別意義的字作為國號。比如元朝的國號取自《易經》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其中"元"有大、首等意思。

還有許多開國君主會沿用前朝已有的年號。其中有些是為了表明對前朝法統的延續。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稱自己是"匈奴夏后氏之苗裔",就以復興大禹之業為名,定國號為"夏";匈奴貴族劉淵是冒頓單于之後,他立志統一天下,以漢朝和匈奴有和親之節而接續漢統,建立的政權取"漢"為國號;李克用作為沙陀貴族,因為曾幫助唐朝平定叛亂而被賜姓李氏,所以自視為李唐後裔,建立的政權也延續了"唐"的國號。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最終秦國攻滅六國而統一天下,但在漫長的歲月中,許多國號也逐漸成為地名,在此建立的政權也常常沿用了這些國號。羯族人石勒先在劉淵手下擔任將軍,後來又以襄國,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為根據地發展勢力,而襄國乃戰國時期趙國之地,所以建立的政權就以"趙"為國號,史稱後趙;氐族首領苻洪佔據了秦國故地關中,因此建立的政權以"秦"為國號,史稱前秦。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東晉十六國形勢圖。來源 / 網絡

先秦以來的"楚"國號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楚國的王室是羋姓之族,根據傳説,他們的始祖叫祝融。祝融在後世被尊為火神,後裔分為六姓,最後一個便是羋姓。

羋姓的祖先是鬻熊,他是周文王的臣子,三傳到熊繹,受周成王分封,立國於丹陽,就是楚國的第一代君主。丹陽在今天的湖北秭歸,當時國號為"荊",後來遷都於郢,在今天的湖北江陵,才改國號為"楚",後世常將"荊楚"連稱。

"荊"和"楚"的本意都是落葉灌木,也代指了先秦時期農業開發較為落後的湖北等地區。《左傳》中説楚國的先人們"篳路藍縷,以啓山林",就是他們駕駛着簡陋的柴車,穿着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道路。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楚懷王熊槐。來源 / 電視劇《羋月傳》劇照

楚國作為春秋霸主、戰國七雄之一,疆域東至今蘇、皖交界處,東南以長江為界,南到洞庭、鄱陽兩湖之間,西達川、鄂、陝三省交界,北至秦嶺、淮河一帶,是當時面積最大的國家。即使在秦統一天下後,仍然流傳着"楚雖三户,亡秦必楚"的讖言。

但是,除了項羽以楚國貴族的身份建立了西楚,號為"西楚霸王"以外,後世卻鮮見以"楚"為國號的政權出現。

這與"楚"字本身的含義有一定關係。"楚"與"荊"的本意相同,都是落葉灌木,其枝幹堅韌,可以做杖,也就成為古代刑杖常用的材料,來捶打犯人。逐漸的,"楚"也就引申為"酸辛痛苦"之意。"苦楚""痛楚""悽楚""酸楚"都是引申出來的詞彙,這一含義顯然不適合作為國號,而楚國在戰國時期的悲慘命運也讓其很少受到後世君主們的青睞。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負荊請罪。來源 / 網絡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號大多轉換為地名的代表,"楚"也不例外,成為以今天湖南為主體地區的代稱。

但是,作為政權的核心區,楚相比於秦、魏、趙、齊、燕有明顯的劣勢。一個政權想要穩固和發展,最重要的是人力和財力。

南宋之前,北方不管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人口規模都遠遠高於南方,所以只有立足於關中或中原的政權,才有角逐天下的資格。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佔領關中,以長安為根基逐步統一了天下;劉秀起兵於南陽,以河北為根據地,陸續消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定都洛陽,成就了漢室的中興。

南方雖然沒有統一天下的能力,但某些地區憑藉險要的地形,往往也能具備割據一方的能力。巴蜀地區憑藉北方的劍閣之險,經常出現割據政權,比如東漢時期的白帝公孫述、三國時期蜀漢劉備;吳越之地依靠長江天險,依託富庶的太湖平原也足以支撐起割據政權,比如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建立東晉的皇族司馬睿,因此蜀、吳在後世的國號中也頗為常見。

相對而言,楚地位置非常重要,是溝通中原、巴蜀和吳越地區的樞紐,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關羽鎮守的荊州,正是楚地的主要地區。它南連五嶺,綿延的羣山是嶺南地區的屏障;西據三峽,連山疊嶂,遮天蔽日,長達六、七百里,是入蜀川的重要通道;北接漢水,與中原重鎮襄陽相對;東近九江,沿江而下可以直達吳越。和平時期,楚地的財力、人口不足以支撐獨立的政權,戰爭時期又面臨三個方向的軍事壓力,成為四戰之地。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圖。來源 / 網絡

關羽鎮守荊州時,試圖北攻襄樊,威脅中原以配合蜀漢在關中的軍事行動,但仍然派糜芳、傅士仁率重兵駐守江陵、南郡、公安等。一方面是給前線軍隊供給軍資糧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備東吳。只是他沒想到,這些人居然投降了東吳,最終導致關羽大本營被破,大意失荊州。

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千百年來很少有政權能夠以此為核心地區長久存在。

項羽的西楚之後,以"楚"為國號而得以立國者,只有五代十國馬殷建立的楚國。那麼,馬楚是如何在羣雄並立的時期存在下來的呢?

馬楚的生存之道

馬楚(又稱"南楚")政權的建立者是馬殷,他家境貧寒,少年時期曾做過木工。唐末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引發了裘甫、龐勳的叛亂,後來又爆發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大起義。馬殷在戰爭中逐漸發展了自己的勢力,控制了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後來被唐朝任命為武安軍節度使,勢力擴展到嶺南以北,成為唐末南方一支重要的力量。

天佑四年(907 年),朱温滅唐建梁,馬殷因為上書"勸進"有功,被其封為楚王。朱温登上帝位後,馬殷又上書請求依照秦王李世民的故事,開天策府、署置官員,繼續維持在湖南的獨立統治。

公元 923 年,李存勖滅掉梁,建立了"後唐"。馬殷也隨之依附後唐。後唐天成二年(927 年),李嗣源進封馬殷為楚國王,准許他"立宮殿,置百官,皆如天子制",作為割據政權的楚國也正式建立起來。

馬殷建立的楚國,以長沙為中心,共傳 6 王,歷 45 年。馬楚政權雖有一定的力量,但在羣雄林立的五代十國中,同樣不具有獨自生存的能力。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公元 943 年前後的馬楚及其周邊地圖。來源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它的東部先有楊行密的吳政權,一直與中原王朝爭雄;後有李昪的南唐,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政權。西部先有王建的前蜀政權,後有孟知祥的後蜀政權。北方佔據中原的政權,無論後梁、後唐,都是當時最強大政權。

楚國之所以能夠維持下來,與馬殷的外交政策有很大關係。他在入主楚地後,採取了"上奉天子、下撫士民"的策略,在朱温與楊行密爭奪中原之時,果斷選擇投靠更為強大的後梁。這種選擇使楚國得到了中原王朝的保護,具有了存在的能力。後梁開平元年(907 年),楊吳派水軍三萬,佔領楚國嶽州,並以此為基地,與朗州兵水陸合力攻打楚國。朱温害怕楚國被打敗會對自己不利,令荊襄、湖北等地的水師入援,大敗楊吳軍隊。此後,這也成為馬楚的基本國策,後來梁、唐、晉、漢、周幾經更替,馬楚一直選擇依附中原王朝。

除了依附中原王朝,馬楚對鄰國採取了和好的策略,從不輕啓戰端。馬殷先後與嶺南的劉隱、吳越的錢鏐實行和親,保持了很好的關係。北方實力相對弱小,依附於淮南政權的荊南雖然曾經扣留楚國的朝貢使,掠奪中原王朝賜予的財物,一度挑起戰端,但馬殷仍然採取攻而不滅、存為"捍弊"的策略,不主動打破各政權之間的平衡。

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楚國在戰亂頻繁的五代十國時期能夠延續下來,並以湖南地區為核心建立了西楚以後唯一一個以"楚"為號的政權。

隨着北宋的統一,作為割據政權的"楚"便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在此之後,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羣雄林立的亂世,"楚"國號也不再出現於史書之上,成為統一王朝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童書業:《春秋史》;

2、徐俊:《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3、胡華:《中國古代朝代國號由來》,《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 年第 1 期;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33 字。

轉載請註明: “楚”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後來的政權很少再以“楚”為國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