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上3個熱門成語,第1個下流,另外2個社會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經典

本文“歷史上3個熱門成語,第1個下流,另外2個社會”由吳老師帶你看歷史原創發佈,如有抄襲,必維權!
中國成語,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千年的演變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誤差。有些成語,因為日常口語,從而掩蓋了原本的意思。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歷史上有哪些成語,本意和現代不一樣。

衣冠禽獸,不下流
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標題黨層出不窮。我們在網絡上,經常能看到一些寵物,穿着花花綠綠的衣服,配上誇張的標題,吸引人的關注。譬如:美美的”衣冠禽獸”。
也不是説這樣不好,但是在語言快要失去本真的年代,並不利於中華文化的繼承和傳播。
而”衣冠禽獸”這個詞,在現代社會,人們對他的印象實際上不是那麼友好。因為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道德敗壞,徒有其表,穿着人的衣服,幹着禽獸不如的壞事。
但,在最初,這個成語的本意並非是這樣。據史料記載,“衣冠禽獸”原本是形容明代官員的服飾。在當時,“衣冠”是權力的象徵,在衣服上繡上飛禽走獸,用來表明官員的等級。
根據明清兩史《輿服志》記載,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描獸,官員之間,等級鮮明,不得逾越。
“衣冠”上的“禽獸”與文武官員的品級一一對應,具體來看一下張圖片。

也就是説官員才能穿上刺着禽和獸的官服,這是一個非常高級的待遇。對於明代的人來説,這是一個褒義詞。
當官穿袍,那個不樂意?
而衣冠禽獸什麼時候作為貶義詞呢?
根據明末陳汝元所寫的《金蓮記》一書中記載,明朝中晚期,官場腐敗,民不聊生。這時候,老百姓將穿着官服的人視為強盜劫匪,於是,“衣冠禽獸”這個成語開始有了貶義之意。此時的意思,就是形容朝廷官員,為非作歹,道德敗壞。

三教九流,很正當
“有賣藥的,有做早點的,還有算命的,等等,是一個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的大集市。”這是某一文章中截取的一段話,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人們對這個詞的看法。
在現今社會,人們認為三教九流,是從事一些不正當行業的人。這都是受到,一些小説影響,把這個中性詞,誤解為貶義詞。
實際上,三教九流在古代史對人職業地位的劃分,最早起源於商周時期。
三教,即是儒教、佛教、道教。其排列順序,源於北周建德二年(573年)。
根據《北史·周高祖紀》記載,武帝宇文邕舉行大會,辯論三教先後。

自此,儒在首,佛次之,道在尾。
而九流的説法,最早源於《漢書·藝文志》,指的是九個學派,即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這本書,收錄了諸子189家,所以也有諸子百家之説。
後來,九流又被用來代表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在九流中,又被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朝代輪轉,時代更新,九流的標準一直在發生變化,其中有一下兩個不同的版本。
具體觀看下面的圖片。

在瞭解了“三教九流”的歷史來源,我們知道它只是一個對人羣職業劃分的標準,不存在什麼貶義。
上下其手,不猥瑣
現在關於一些新聞報道,經常用“上下其手”來形容對女性羣體的動作騷擾,而一些社會不雅現象,也對歹徒的下流行為,描繪的非常傳神。
於是,人們就把“上下其手”與猥瑣的動作結合在一起。
實際上,上下其手源自一個歷史典故,並非人們想象那樣的下流。
根據《左傳》記載,楚康王和秦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的大夫皇頡和楚國對戰時,被俘虜。而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圍想要搶奪戰功,就説皇頡是自己俘虜的,於是便和大將傳封戌爭執起來。
兩人請伯州犁判決,伯州犁也不能判定是誰的功勞,就出主意説,問問俘虜。
三人把皇頡帶過來,問是誰俘虜你的。

由於,公子圍是楚康王的弟弟,伯州犁自然向着他,於是伯州犁向皇頡“上其手”,就是高舉手,介紹公子圍,這是他們大王的弟弟。介紹完後,伯州犁把手垂得低低,指着穿封戌,這是他們大將。
隨後,伯州犁問皇頡,是誰俘虜了你?
皇頡自然知道伯州犁的暗示,想着以後能能舒服點,便説是公子圍。
後來,人們看不慣伯州犁諂媚的做法,便將他製造弊端,歪曲事實的行為叫做“上下其手”,指某些人相互勾結,玩弄花招的惡劣行為。

這三個成語僅僅是中國辭海中的一朵浪花,想要真正的瞭解成語文化,不僅僅要讀成語字典,還要了解成語背後的歷史和起源。
中華文字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就在於他的傳承性。可是,當今社會,人們對於文字的理解,僅僅趨於表面,而沒有挖掘內在。
想要重振中華文字,就要開墾新的土壤,以吐納百川的氣魄,吸納時代和傳統的精髓,重新再現中華文字創造力,創造無愧於時代,也無愧於世界的文字文化。正如梁啓超先生所説:“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承繼中華文字,必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