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日不落強國,在世界各地殖民,強大的帝國是如何衰弱的!
百家號作者:海峯説史大家都知道,原來英國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但是在世界上進行了許許多多的殖民統治力,但之後慢慢的就沒落了下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小編看了當時歷史,發現其中英國的政治制度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內部腐敗和制度混亂。今天小朋友帶着這個,看這段歷史。在力圖解釋獨立戰爭的結果時,許多新老作家都強調這樣一個論點:英國全國人民在整個漫長的鬥爭期間對戰爭並不怎麼熱情。有些作者甚至把武力鎮壓殖民地的做法説成是由一個驕傲自大的國王和諂媚奉承的大臣們乾的,那些大臣在英國人民中普遍很少得到支持。事實上,英國的輝格黨歷史學家和他們在美國的模仿者已經把導致戰爭的措施和發動戰爭的行動的主要責任放到喬治三世身上。一位地地道道的輝格黨人托馬斯·厄斯金·梅爵士在其1871年出版的《英國憲法史》中,把國王描繪成這副模樣:在整個鬥爭期間,他以路易十四那種驕橫恣肆的方式操縱議會,分配官職,決定內外政策,指導爭論,授予爵位和勳章,決定大臣們的命運。他下結論説:“這場可悲的鬥爭被稱為國王的戰爭,不是沒有理由的。”約翰·理查德·格林在其1874年出版的《英國人民簡史》中描寫諾思政府時宣稱:“從1770年到美洲戰爭結束,在諾思內閣在職的整整12年期間,喬治是事實上的首相。多年以後,偉大的輝格黨辯護人麥考利的外甥、另一位英國自由黨人喬治·特里維廉爵士作了一次特別的努力,收集證據來證明“戰爭本身是全國人民所厭惡的”。根據收集到的證據,指出:由倫敦選出的下議員是反對這場戰爭的;英國陸海軍中的幾名軍官曾拒絕參加戰爭;正當戰爭激烈進行的時候,有個公開反對戰爭的人於1779年在紐卡斯爾舉行的一次議員補缺選舉中幾乎被選入議會;英國的統一公債跌價;有大量的對政府的坦率批評,如果在美洲的武裝鎮壓深得人心,這種批評本來幾乎是不會得到容忍的。 我們不用試圖反駁這種概括性的論點,只要回憶一下某些同樣重要的事實,就可以得出相反的結論。固然,喬治三世對議會的活動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竭力誇大他的特權,利用權力去懲罰那些反對他決定要採取的措施的人,任命朋友擔任高官,有一次用不無幼稚的姿態指指他的佩劍,揚言如果有人迫使他解散議會,他就要用劍來砍死他。但是那些逐字逐句翻閲國王信札的輝格黨歷史學家,並沒有發現任何段落足以表明喬治三世為了強迫制定一項針對美洲殖民地的鎮壓法令而使用了他的權力。實際上,國王的這種干預是不必要的,因為正如頗有見地的萊基所指出的,“在獨立宣言以前制定的所有鎮壓美洲的措施,都是在議會由絕大多數的議員通過的。”他本來還可以補充説:在這件大事發生後通過的所有戰爭措施,也同樣是由絕大多數人通過的。實際上,在與美洲衝突期間使用王權來壓議會的一個顯著事例發生在諾思勳爵1775年向美洲伸出“橄欖枝”這種表示和解的決議案上:提案在下議院遭到激烈的反對,以致內閣不得不求助於國王的影響來迫使議會通過這項提案。毫無疑問,喬治三世在為政府的方針辯解時是非常坦率的。有一次他宣稱他決不同意任何贊成停戰或准許美洲獨立的首相;但在發表這些強硬言論的前一年,他確曾企圖接受內閣的主張和平並同意美洲獨立的建議。因此,輝格黨歷史學家們的論斷似乎需要修改;就英國而論,戰爭的責任主要應由統治階級而不是喬治三世一人承擔。狀至於究竟英國“全國人民”在多大程度上贊成進行這場戰爭,當時根本沒有經過任何類似公民投票那樣的手續來加以測定。1774年舉行的一次普選一其時同殖民地的爭論正在激烈進行支持了諾思勳爵的內閣並給了他絕大多數的選票。在衝突的過程中,諾思勳爵通常能在下議院湊集大約260票,以對付糾集在反對派方面的90票。毫無疑問,地主鄉紳是以雄厚的力量團結一致地擁護政府的;如果我們可以把埃德蒙·伯克的話作為根據,那麼,工商業集團也差不多同樣對政府忠心耿耿。1775年1月,伯克嘆息着説:“商業利益集團本來應當有效地全力支持反對派的意見,不讓產生那種極其不幸的禍根,但結果卻受人慫思,起來反對我們,於是我們不得不屈服於這個王國所有利益集團的重重壓力。”在同年較晚一些的時候,伯克又發出了同樣的怨言:“商人們離開了我們,也離開了他們自己的立場……他們中間的領袖人物被承包合同、匯款以及各種各樣的業務餵飽了,並且孜孜不倦地竭力使別人保持緘默…他們全體或大多數人已經開始嗅到了有利可圖的戰爭所散發出來的屍首般的腐臭氣息。”伯克還發現,“英國人民的大多數”在戰爭進行期間是同大臣們站在一邊的;毫無疑問,他們受到“內閣、宮廷及其支持者的虛偽的陳述和種種手段”的矇蔽,但他們在政府為實現它的主張而奮鬥的時刻是效忠於政府的。在伯克以後很久,萊基在查考大量的證據時提出了同樣的論斷:“據我看來很明顯的是,1775至1776年佔優勢的意見或至少社會上最有勢力和最有才智的階級的意見在美洲問題上是與國王及其大臣們的意見一致的。”國教的主教們當然支持政府,各大學也宣告對政府絕對忠順,而律師們作為一個階層也從歷史和憲法上找到了一些支持內閣行動的根據。大批主編、牧師、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文學家,或出於信念,或為求得報酬,各自施展他們的才華,用言語和文字表達了官方的政策,以激發那些決心不惜一切代價要把革命黨人打翻在地的人的勇氣。從這段歷史中我們瞭解到了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後,一躍為世界最強的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而且因為政府內部的制度腐敗和政治制度的混亂,導致國家出了內亂。所以漸漸的衰落下去,我們看到一個國家還是要有正確的領導,制度才能發展的長遠。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感慨可以去評論。(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