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風雲鉅變,仍要力挽狂瀾 2020高考作文擬作

觀古今看世界
即便風雲鉅變,仍要力挽狂瀾 2020高考作文擬作
2020年高考上海卷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着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文/黃帥
古人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一度成為很多人篤信“命定論”的觀念來源。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古代社會,如此觀念頗為流行。但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定勝天”的觀念也一度被廣泛接受。但是,自然與社會有其固有的運行規律,個人能動性也不能決定一切。客觀而言,人對事物的發展進程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面對那些意想不到的轉折,主觀層面的努力至關重要。
即便風雲鉅變,仍要力挽狂瀾。大浪淘沙的歷史進程中,有太多震撼人心的瞬間,都是個人面對劇變的形勢時,做出力挽狂瀾之舉所致。武王伐紂時,戰爭極其慘烈,《史記》稱之“血流漂杵”,周武王與八百諸侯也一度擔心滅商大業不能完成。但在周公等賢臣的鼓勵下,武王最終下定決心,迎戰敵軍,完成了商周代際的交替,開啓了周代八百年的基業。再如,明代漠北草原勢力曾一度崛起,京城陷入絕境,昔日靖康之恥極有可能再度出現,但于謙率領死戰之士力保京城,最終打贏了北京保衞戰,為大明存續了上百年的國祚。
與之相反,有太多慘烈的教訓告訴我們,缺乏主觀能動性對命運走向負面結果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三國時鄧艾偷渡陰平,蜀漢後主劉禪幾乎未作有效抵抗,便出城投降。但屯兵在外的姜維仍有不可小覷的實力,若能讓姜維起兵勤王,蜀漢未必會有滅國之災。這種“臣正要死戰,君為何已降”的故事,在歷史上頻頻上演。13世紀的中亞大國花剌子模,面對蒙古鐵騎的征伐時,也缺乏玉碎的勇氣,一再放棄主觀努力,直到被逐漸吞併,國王摩訶末蘇丹最終也客死他鄉。那些歷史上悲情的失敗者,大多都是因為錯估了形勢,也沒有智慧與勇氣來面對現實,更沒有做出必要的努力與抗爭。
在現實生活中,這個道理也完全説得通,只是很多人沒能意識到它的存在,或者即便有一些認識,也因為勇氣與智慧不足而裹足不前。有多少人因為現實的困難而畏懼不前,又有多少人看到形勢變化後,不能因勢而變,最終一敗塗地?一個人面對形勢與命運轉折時,依然保持必要的信心,持久的熱情,可貴的勇氣,才能攻堅克難,進而“狹路相逢勇者勝”。
其實,個體的努力最終將匯成集體的創造,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近在眼前的時候,我們要實現偉大的目標,仍需要克服困難,迎接挑戰。沒有任何人能擊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這是我們堅定的信念,也是走向一個又一個歷史輝煌的必然要求。對於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我們將親歷與見證更多精彩的歷史進程。
名師點評
即便風雲鉅變,仍要力挽狂瀾 2020高考作文擬作
面對重要轉折,人對事物的發展的進程是否無能為力?本文作者的選擇是“有”能為力。文章扣題而發,立意明確。首段提出觀點,指出“主觀層面的努力至關重要”,接着列舉正面事例,繼而進行反面例證,最後聯繫現實,闡述在關鍵時刻,信心、勇氣、集體的力量對創造歷史輝煌的重要性。文章中規中矩,結構完整,層次分明,語言暢達。然事例列舉有餘,説理論證不足,對題旨缺少辯證分析。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6 字。

轉載請註明: 即便風雲鉅變,仍要力挽狂瀾 2020高考作文擬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