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帝國自建立伊始,便一直受到北方突厥的襲擾,面對突厥的頻頻挑釁,隋文帝楊堅一方面修長城,另一方面開始調集大軍準備對突厥發起反擊,但是此時的突厥已經在北方草原苦心經營了數十年之久,兵強馬壯,氣焰囂張,要想從根本上剷除突厥,絕非易事,這考驗着楊堅和隋朝這個新興王朝的勇氣和智慧。然而,在此關鍵時期,一位文武兼濟的人才,出現在了楊堅的視野中,此人便是後來民政突厥的長孫晟。
這位長孫晟也是一位漢化很深的鮮卑人,他的高祖時代開始,這個家族就隨着孝文帝有平陽一帶遷居到洛陽,所以史料上説他是洛陽人。説到這位長孫晟,知道他的朋友一定知道,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兒子,他還有一個更加著名的女兒,他的兒子叫長孫無忌,是後來的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主謀之一。那麼長孫晟的女兒也就是唐太宗的皇后,著名的長孫皇后。
長孫晟生性比較敏捷,從小還好讀書,尤其有兩件本事一般人趕不上,什麼本事?騎馬和射箭。而且他這個射箭,不僅僅是射箭,他還會彈弓,所以史料上記載他是“善彈弓射”。他的彈弓使用的非常好,弓箭也非常的嫺熟。當年無論是鮮卑貴族,還是漢人的上層,都有尚武之風,所以年輕人小孩子也經常是比試武藝,一旦比武長孫晟總是藝壓羣勇,所以大家對他非常佩服。
到了18歲的時候,作為貴族,可以開始入職了,所以長孫晟也開始入職,做了司衞上士。這個司衞上士是什麼官?實際上是宮廷衞士裏面的下級軍官。這個時候還沒有混出名堂來,但是有一個人一直在關注這個年輕人,誰關注他?當時的大將軍,柱國。更後來的隋文帝楊堅在關注他,一次楊堅還拉着長孫晟的手,向朋友進行介紹,“長孫郎武藝逸羣,適於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耶!”大家都知道長孫上士,他武藝超羣,箭射的非常準,彈弓玩得非常厲害,但是我剛剛跟他一番交談,發現還擅長謀略,以後我們要求名將,不能忘記長孫晟,並且勉勵長孫晟好自為之。
正是由於楊堅慧眼識英雄,所以才在他建立隋朝以後,能夠在和突厥的這種對峙之中,能夠具有主動。當年隋朝也好,北周北齊也好,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經常有使臣來往。使臣的往來很有意思,雙方或者多方都會派出武藝超羣者,為什麼?比武,射箭,要藝壓羣芳,來壓制敵方的鋭氣,來長我方的威風。實際上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 唐,一直延續到清,清朝的康熙皇帝在現在的承德,建避暑山莊,同時建立木蘭圍場,每一年秋天,帶着滿族的武士,和蒙古族的武士,實際上所謂的木蘭圍場,就是一場勇士的角逐。
在北周宣帝宇文贇的時候,當時突厥的首領叫沙缽略汗,就向北周求婚,宇文贇把一個宗室的女兒叫千金公主嫁到突厥去,他就要派送親的使者,這個正使比較好找,只要是宇文家族的長輩相貌堂堂,不給國家丟臉的那就可以了。但是副使一般還是比較難找,為什麼比較難找?一方面要相貌堂堂,不損國威,另外一方面,要武藝超羣,長孫晟非常榮幸的被選中為副使。雖然史料上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可以推測,推薦他的人應該就是對他極其賞識,那個時候已經是大司馬上柱國的楊堅。
來到了突厥,長孫晟果然不負眾望,所謂的內行伸伸手就知有沒有了,他一亮相一伸手,武藝超羣,所以得到沙缽略汗的極大的這種賞識。前前後後他已經見過許多位來自北周的使者了,都不看在眼睛裏頭,但是唯獨對長孫晟特別器重。把正使打發走,婚事已經完了,但是把長孫晟留下來,留下來幹什麼?交談。因為長孫晟讀書也讀得多,又見多識廣,又善於言論,所以他很喜歡這一位來自於南方的使者,同時武藝超羣,切磋武藝。
結果有一天沙缽略汗帶着親信帶着隨從去狩獵,遠遠看到兩隻大雕正在爭食,沙缽略汗怎麼辦?抽出兩支羽箭交給長孫晟,這又是一次考驗了,怎麼考驗?給你兩支箭意思是説那兩隻雕你給他射下來,怎麼射?你射一隻大雕可能容易,可能一般的突厥勇士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你要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兩支箭射兩隻大雕那就極其不容易了。長孫晟怎麼辦呢?彎弓搭箭,見兩隻大雕正糾纏在一起,説時遲那時快,一隻箭過去直貫雙鵰,兩隻大雕墜落而下,一片沉寂。什麼原因?驚呆了。然後是一片歡呼,沙缽略汗也非常高興,把長孫晟留下來,讓子弟們好好向他學習。
這一留長孫晟就在突厥待了一年。他朋友多,到各處,於是各地的這種地勢的險要情況,各部落的這種強弱狀態以及部落部落之間,突厥的首腦兄弟之間,父子之間,他們的關係,他們的親疏遠近,熟知在胸。他並且通過自己的方式,向開始是大丞相的楊堅,後來是皇上的楊堅作彙報,楊堅極其的高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準備應對突厥的進攻了,聽説,長孫晟還為楊堅提供了幾道妙計協助楊堅攻打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