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國不到300萬人口的西夏,如何對抗宋朝長達100餘年?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經典

其實,西夏的勢力在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沒有厚積哪有薄發?

如果有人問你:西夏曆史總共多少年,你一定會脱口而出:李元昊於1038年建立,1227年被蒙古滅掉。

沒錯,李元昊1032年開始統治西夏, 1038年稱帝。一般情況下,以李元昊稱帝為標誌,作為西夏起始點沒啥問題。畢竟這算是個正式的儀式,讓別的大佬承認。


實際上,在李元昊稱帝之前,西夏的歷史已經持續了157年了。也就是説,西夏真正的歷史要從公元881年算起。

西夏皇帝本來不姓李,而是姓拓跋,也就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後代。唐朝末年有個叫拓跋思恭的將軍,他在公元873年佔據陝北宥州,現在的內蒙古西部鄂托克旗南邊。


唐末黃巢起義,夏綏銀節度使諸葛爽投降黃巢,夏綏無人管。唐僖宗就讓臨近的拓跋思恭權知夏綏銀的留後。党項拓跋家族開始控制這一戰略要塞,這一年是公元881年。

唐僖宗為何不直接封拓跋思恭為夏州節度使呢?因為你還沒給朕立功呢,先派兵剿滅黃巢再給你轉正。


公元881年的七月,拓跋思恭派弟弟拓跋思忠在長安東渭橋,和黃巢大將朱温(梁太祖)作戰,結果拓跋思忠戰死。

拓跋思恭不服氣,厲兵再戰,唐僖宗當然感動的鼻涕一把淚一把,賜夏綏銀節度使為定難軍。


你看五代十國的彩色地圖,左上角有個粉紅色的小方塊,那就是定難軍。等拓跋思恭幫助唐朝剿滅黃巢起義後,公元883年,唐朝正式給他轉成正式工,五險一金啥都有。

拓跋思恭被封夏國公,賜國姓李,不要再姓什麼拓跋,幾百年的老黃曆了。當時能被賜國姓,那可是莫大的榮譽,朱温也不過只是被僖宗賜名“全忠”。

李思恭於895年死後,孫子李彝昌年齡太小,就由弟弟李思諫代理節度使職務。李思諫等侄孫李彝昌長大後,又把職務還給哥哥這一脈。

定難軍遠處西北,土地荒涼,人口稀少,怎麼存活下來呢?一個獨家秘方就是:向中原王朝稱臣當孫子。梁唐晉漢周,你們互相砍,誰砍贏了,通知孫子我一聲(哪敢稱老子?),我給你們磕頭,你賞我口飯吃。五代都忙着造反,也沒工夫管定難軍,所以就一直存活下來。


到了北宋趙匡胤對定難軍的態度和五代一樣,你不造反,老子不管你。直到宋太宗趙光義,要統一天下,時任定難軍節度使的李繼捧決定主動降宋,以免宋兵殺過來,雞犬不留。

公元982年,李繼捧正式降宋,遷居汴州。

本來,西夏的故事還沒開始就應該結束了,但有個人不服,他就是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李繼遷的高祖父,是上面提到被朱温幹掉的拓跋思忠。從血緣上講,李繼遷是定難軍旁支的旁支,李繼捧降宋和李繼遷本沒有任何關係。可李繼遷狼子野心,李繼捧不降宋,李繼遷也不會老實。


李繼遷帶定難軍殘部逃入地斤澤,使盡吃奶的勁,讓党項各部支持自己反宋。李繼遷確實有本事,再加上軍事是趙光義的短板,北宋圍剿李繼遷越發吃力。李繼遷是本地人,騎馬亂跑,打一槍換一地,又有遼朝的支持,北宋被動挨打。公元991年,李繼遷收復夏州,雖然名義上對宋稱臣,還被賜名趙保吉,但趙光義的臉是丟盡了。

李繼遷越戰越勇,公元1002年,攻佔了宋朝在西北最大的軍事重鎮靈州(寧夏靈武西南)。李繼遷把靈州改名西平府,也就是西夏未來的國都興慶府。

李繼遷在1004年死後,兒子李德明繼位。李德明不像老爹那樣梟雄,但也不是善茬,在休養生息的同時,拿下河西走廊,正式奠定西夏的版圖。李德明其實就是西夏皇帝,只不過沒稱帝而已。而李元昊,就是李德明的兒子,於1032年繼位,這才有了北宋王朝近百年的西北噩夢。


嚴格來説,西夏真正的起點是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割據定難軍。這麼算起來,西夏曆史長達346年,比宋朝還長。即使不算定難軍,西夏從李繼遷反宋的982年算起,也長達245年。

看看西夏皇帝的廟號就明白了,開國皇帝一般都是太祖太宗,而李繼遷的廟號就是夏太祖,李德明的廟號就是夏太宗。李元昊是西夏開國皇帝,他的廟號卻只是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