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雲無心:毫無疑問:要。
孩子玩手機,跟喝碳酸飲料的情況很類似:
1、孩子對它們的喜好程度,具有正反饋效應。
玩得越多,就越入迷。
2、它們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它們本身。
不管是碳酸飲料還是手機的內容本身,對於孩子的影響不見得有鍵盤專家們説得那麼大,更不是喝幾杯碳酸飲料、玩幾次手機,身心就受到了摧殘。
它們的危害,更在於破壞了孩子們“應該具有的生活方式”。
比如説,當喝碳酸飲料成為習慣,通常就難以喝水以及其他健康的飲料,甚至對於飲食口味的偏好也會往“不健康”的方向發展;玩手機入迷,對於其他的各種事情就逐漸失去興趣——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去接觸儘可能多的、現實的新鮮事物,參與更多與人交往、與現實事物接觸的活動 。
3、它們不是洪水猛獸,沒有必要採取“嚴禁”的方式去防範,而需要“引導”。
“引導”方式包括兩點:一是約定限制使用時間和內容;二是引導孩子參與更多的活動,比如鍛鍊、全家一起參與的遊戲遊玩家務、參觀動植物園博物館.......
4、在特定情況下,要有足夠的靈活性。
比如去朋友家或者參加活動,就不要限制孩子喝碳酸飲料——很多父母把當眾“約束”孩子的行為作為顯示自己“教育有方”的方式,這其實會讓他們覺得“丟臉”從而牴觸,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把“想到辦法突破父母的限制”作為一種挑戰去完成。
更好的做法是在公共場合給足孩子面子,甚至孩子問到能不能喝,也輕描淡寫地回答“如果你想喝,就喝吧”,然後回家在跟他探討為什麼喝多了不好。
玩手機是同樣的道理,在一個陌生環境中,比如長時間坐車,到了他們陌生的親友家,允許他們玩來緩解他們的無聊,反倒有利於讓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互信和引導他們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