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整個世界進入冷戰歷史,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北約集團和以蘇聯為核心的華約集團。對於各自陣營來説,其實形成了兩個關係,一方面,兩個超級大國對於成員國的管控那是非常嚴格,不允許任何的顛覆和背叛,甚至模式和國家制度都不能改變。而另一方面,這些小國對於兩大超級大國形成依賴,超級大國必須保障它們的安全,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做出行動進行保護。最典型蘇聯,就有責任保護華約體系內,如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等國家,包括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但是在1989年羅馬尼亞的總統被槍斃的時候,當時的蘇聯為何沒有救援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三點。
在冷戰時期,尤其是60、70年代的時候,當時在華約國家內部,很多國家出現了動亂,甚至危機到蘇聯的模式。當時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都爆發了激烈的事件,為此,蘇聯第一時間出兵鎮壓,並且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成為總統,以穩定局面。
而這其中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那是跟隨蘇聯最忠心,最長的領導人了。齊奧塞斯庫在位20多年,一直堅持蘇聯的制度和模式,甚至學習蘇聯搞個人崇拜等動作,是華約體系內比較穩定也比較繁榮的國家。而且齊奧塞斯庫跟蘇聯歷任領導人的關係那都是非常好的,為此還讓西方對齊奧塞斯庫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
而1989年的齊奧塞斯庫事件,其實就是西方國家的顛覆行動。根據揭秘的現在文件顯示,其實就是當時美國的中情局策劃了推翻齊奧塞斯庫的行動,不斷的詆譭齊奧塞斯庫,不斷鼓動民眾反抗,最終齊奧塞斯庫被推翻,而且被以叛國罪等直接判處死刑。
當時齊奧塞斯庫夫婦那是直接被打了100多槍,而此時其實蘇聯還沒解體,而且完全有力量救援齊奧塞斯庫的。但是作為羅馬尼亞保護國的蘇聯,為何當時卻沒有救援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是三點。
第一,個人恩怨。
齊奧塞斯庫雖然一直效忠蘇聯,但是其實在戈爾巴喬夫時期,已經完全不是如此了。因為戈爾巴喬夫搞了新思維,而齊奧塞斯庫,認為這個新思維就是西化,那是非常危險的,還不斷的批評這個政策。
所以這一點讓當時的戈爾巴喬夫很是不高興,就跟當年我國不同意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一樣。當年赫魯曉夫很是生氣,而戈爾巴喬夫更是如此,甚至很是希望齊奧塞斯庫能夠倒台。所以在齊奧塞斯庫倒黴被槍斃的時候,蘇聯袖手旁觀,就是不去救援。
第二,自顧不暇。
當時因為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其實整個蘇聯內部已經是危機四伏了,尤其是黨內開始激烈的鬥爭,包括堅持蘇聯的保守派,以及葉利欽等解體派直接的鬥爭白熱化。甚至爆發了內部的政變,而且更加嚴重的是,整個的波羅的海地區,還有高加索地區,其實已經開始瞭解體的進程。所以當時的蘇聯那是自顧不暇,沒有能力去救援齊奧塞斯庫。
第三,向西方投降。
根據整個當時羅馬尼亞事件的揭秘文件顯示,當時美國在實施這個政策和顛覆行動之前,那是取得了戈爾巴喬夫的默許或者同意的。因為當時的戈爾巴喬夫其實已經徹底倒向了西方,整個民主化和市場化徹底的跟西方學習。
所以解體蘇聯,倒向西方的整體政策下,蘇聯不可能去破壞西方的行動,也怕得罪美國和歐洲。在當時西方推動的東歐顏色革命中,蘇聯選擇了沉默和默許的態度,放任西方的動作以及羅馬尼亞的顛覆和齊奧塞斯庫的被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