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齊徵
“我們有專門的中醫藥文化體驗與研修教室,現在教室裏也擺着這套《全國中小學中醫藥文化知識讀本》(以下簡稱《讀本》),孩子們來活動,一翻就能翻好一會兒,説明書的內容很吸引他們。”在近日召開的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孫京菊老師説。身為政治老師的她因興趣負責起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工作,至今,學校開設中醫相關課程已經是第7年了。
《全國中小學中醫藥文化知識讀本》小學版。
201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中小學進一步豐富中醫藥文化教育,使中醫藥成為羣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
研討會上,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部門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有關同志,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光明日報》原總編輯苟天林等中醫界、教育界專家及北京市中小學在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領域實踐工作代表齊集一堂,探討如何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同時,探討如何讓這套由院士和國醫大師主編的《全國中小學中醫藥文化知識讀本》到達更多孩子手上,成為他們的心頭好。
院士和國醫大師來主編
研討會現場,王琦院士發言。
2017年9~10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有限公司曾對全國各地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類選題出版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浙江、北京、上海、江西、內蒙古等地已經出版了中小學中醫藥文化相關選題圖書。其中,浙江科技出版社《中醫藥與健康》已於2017年秋季學期出現在浙江省小學的五年級課堂上,這標誌着浙江省成為全國首個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的省。
面對全國上下大力提倡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熱潮,中小學教育界專家反映,市場上的中醫藥知識教材質量參差不齊,沒有一致的教學目標,沒有優秀的教材,沒有生動鮮活的案例,對中小學生而言,接受起來難度會很大。2017年1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啓動《全國中小學中醫藥文化知識讀本》項目。
“《讀本》分別由王琦院士和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擔任主編,湖南醫藥學院校長何清湖教授和浙江中醫藥大學原校長方劍喬教授擔任執行主編,彙集了全國中醫藥界中醫藥文化專家、知名中小學教育專家和教師。”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副總編輯宋春生介紹。這既保證《讀本》的專業知識準確、權威,還能結合青少年的接受能力,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編寫。
《讀本》分為小學版和中學版,分別設上冊和下冊,共4冊,每冊18學時,於2020年7月正式出版發行。《讀本》內容包括:醫史人物、中醫思維、中藥常識、養生知識及針灸推拿等中醫特色療法。每篇課文都包括“讀一讀”“想一想”“學一學”和“做一做”4個部分,“讀一讀”精選趣味性、科學性、實用性強的小故事,貼近學生認知水平和閲讀興趣;“想一想”通過對故事的解讀,讓學生理解故事背後的中醫藥文化精華和智慧;“學一學”向學生介紹與故事相關的中醫藥知識,使之成為他們今後健康行為的動因;“做一做”在實踐活動中讓孩子體驗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全國中小學中醫藥文化知識讀本》中學版,舌尖上的健康密碼插圖。
“劇本”已經編寫得相當精彩,但沒有舞台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院士審讀樣書後説:“《讀本》整體內容設計精良,涵蓋了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元素,集權威性、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通俗性、趣味性、可讀性於一身,符合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基本要求和中小學教學實際需求,值得推薦。”
“我們現在‘劇本’已經編寫得相當精彩,但沒有舞台。”王琦院士在研討會上説。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小學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也給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迎來了最好的時機。大家呼籲中央和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協作推進此項事業,落到實處;從教材的設計和內容上,要符合教育教學理念和實際,充分調研做好頂層設計,編好教材、培訓師資隊伍,編出學生喜歡學、老師方便教的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材。
目前,這套《讀本》還不是課輔教材,只能算課外讀物。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一直在為中小學減負,對課外讀物嚴格控制。《讀本》要想作為中小學課輔教材進校園,需要教育部審定。而作為一門課程教材,不單單需要有教案教義,中小學課程設置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評價體系,需要反覆修訂和論證。與會者共同呼籲,相關部門聯合行動起來,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儘快把中醫藥文化教育提上工作日程,納入中小學課程規劃。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還面臨不少難題
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在中小學階段開始學習並加強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讓更多的青少年瞭解、走近中醫藥,增強其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讀本》出版後,出版社組織了多次圖書捐贈活動。已向山西五寨中小學,福建三明市原中央蘇區多個縣的中小學,北京市朝陽實驗小學,温州醫科大附屬小學,大同實驗小學等捐贈了《讀本》近7萬冊。在重慶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工作中,《讀本》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在重慶市10餘個試點區縣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這些舉措無疑是對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出動,但是學校面臨着許多困難。
“在前期調研中我們瞭解到,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阻力還來自各中小學相關師資的缺乏。目前,開設了中醫藥文化相關課程的學校,有的是科學老師來教,有的是語文老師來教,也有歷史等方面授課老師教的,老師們專業知識匱乏,難以全方位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為此,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經過選拔後,遴選多位有中小學中醫藥科普授課經驗的老師錄製《讀本》配套示範視頻課程,於學習強國App中推出,以解決廣大中小學面臨的師資難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有限公司教材中心主任沈承玲説。
“我們現在有中醫教室,也有‘百草園’,學校領導對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工作很支持。”孫京菊老師説。
對於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開展得比較早、比較好的學校來説,孩子們也產生了進一步的需求。“這套專門的中醫藥文化教材很重要也很必要,但孩子們瞭解中醫藥文化還需要更豐富的閲讀層次,比如需要一套適合小學或更小的孩子閲讀的中醫藥文化的繪本;在孩子們的閲讀書目裏也應該有中醫藥經典篇目的內容;中醫藥文化除了以教材的形式獨立出現,還可以更多融合進語文、歷史、道法等教材的內容中去。”孫京菊老師説。
這是我們中醫夢開始的地方
蘇州望亭中心小學“我是小中醫”社團的社員寫給王琦院士的一封信。
研討會上,王琦院士分享了蘇州望亭中心小學“我是小中醫社團”同學們學習了《讀本》後給他寫來的一封信:
我是第一批“我是小中醫”社團的社員,我們社團從2019年成立,已有一年多了。自從參加了這個社團,我們的校內生活隨之豐富起來:每週三中午,相城區中醫醫院的醫生都會給我們上課,讓我們學習到了更多中醫藥知識。我們還走進大陽山認識中草藥,去實踐基地種植金銀花,一起製作藥包、設計畫展……
王琦院士應孩子們之邀,為該校中醫館題了兩幅字,一幅是“壺天館”,一幅是“百草堂”。孩子們在表達感謝的回信裏寫道,我們是這樣理解的:“壺天”意為懸壺濟世,醫者仁心;“百草”意為百草皆為藥,人人可成才。
孩子們的這封信令王琦院士非常感動,“這説明我們的書起了作用,讓孩子們成立了社團,每週三還有專門的課程,一句‘雖然我們不能為人把脈問診,但這是我們中醫夢開始的地方’讓我們要有信心把這件事辦好,我相信我們能夠辦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