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局其實就是物流公司,快遞小哥們送貨,表面看是比拼貨物分揀速度和運輸手段,但這些都需要社會安全做大背景。
古代社會可沒現在這麼安全,既沒有社區、也沒那麼多警察,更談不到快速出動的特勤。
很多人把“皇權不下縣”,幻想成君與士大夫(鄉紳)共治天下,帶着莫名的鴛夢暖色。
其實,皇權根本不是不想下縣,而是成本壓力無法承受!
古代低下科技水平,無法快速傳遞消息和動員人力,導致國家無法面對數以億計的個體,只能藉助宗族、社團來實施管理。
因此,行走在江湖上的快遞小哥們,要是沒有幾件法寶傍身,還別説送貨,説不定走到哪個山溝裏,就被人“管殺不管埋”了。
一、鏢局的起源
鏢局是社會不安全狀態的映射,當安全需求不能被個體保鏢保證,鏢局作為保鏢的社團便出現了。
關於鏢局起源於何時尚存有爭論,多數人都支持鏢局出現在明清時期的説法。
在清朝人所撰的《堅瓠集》中描述,明正德年間,出現了一種叫“打行”的組織。
“打行”裏聚集着一批孔武有力、一臉橫肉的壯漢,專為富豪提供安保服務,甚至充當賞金打手,專治各種不服,因此被稱為“鐵拳頭”。
另外,在著名市井小説《金瓶梅》裏,西門慶的生意除了綾緞鋪、藥材鋪外,還開着“標行”。
雖然此時的標行與鏢局尚有差別,但小説裏標行的業務是以“標船”運送貨物,顯然已具備了鏢局的功能。
要注意一點,“西門大官人”生意做得再大,也不過是地痞出身,真正的達官顯貴,是不會涉足這種沒本錢生意滴,丟不起那人!
“西門大官人”的“標船”能通行無阻,主要是靠江湖朋友給面兒。
在衞聚賢先生所著《山西票號史》裏,將山西人神拳張黑五的鏢局,定做正規鏢局的鼻祖。
這家名號為“興隆”鏢局,總號在北京前門外大街,創立於清乾隆年間。
不管上述説法哪個更符合實際,至少我們能夠知道,鏢局是由單打獨鬥的保鏢聚合而成,用抱團取暖的方式,應付更險惡的社會環境,並發展壯大自身。
二、拿刀開路的行鏢?
説到行鏢運貨,你腦子裏會不會浮現出這樣一幅場景,長長的鏢車隊伍上,插着鏢局的鏢旗,前面的趟子手沿途高喊:“我武維揚!”
等遇到剪徑毛賊、江洋大盜、冷峻的目光先在空中碰撞出火花,而後一聲斷喝:“爾等大膽!”
旋即拔刀相向,殺個痛快!
要真是這樣的畫面,恭喜您,武俠小説沒白讀。
“我武維揚”是金庸先生《書劍恩仇錄》裏的橋段,講的是北方最大的鏢局——鎮遠鏢局。
只可惜,拿刀開路從來都不是走鏢的方式,現實裏的鏢師不是一幫肌肉長到腦袋裏的愣貨,而是個非常低調的行業。
低調才是走鏢的不二法門!!
沒有哪個鏢局是靠拳打腳踢行走江湖的,這種方式對一個企業來説,成本太高,根本維持不下去。
鏢局走鏢的線路,都事先派人趟過,沿途大小碼頭、説話好使的提前拜好。
趟路都是銀彈開道,打通各種關節後,鏢旗一亮自然有人照應。
有些特別不太平的地面,則乾脆和當地大佬結成聯盟,鏢局按時孝敬,大佬出面擺平道上朋友。
聯盟優點在於一旦鏢車被劫,當地大佬有義務出面鏟事兒。
自己家的地面,您都鎮不住場子,收個毛線孝敬?!
越多的聯盟關係意味着走鏢線路的豐富,也代表着鏢局的實力。大鏢局手裏的線路多,甚至可以出租線路牟利。
所以,鏢局選擇鏢師,最重要的不是看手上功夫硬不硬。
當然了,如果你出身高門大派,師傅牛逼、師兄弟也牛逼當然更好,一旦出了事,師門不會坐視不理,這也算種背景資源。
但一般來説,鏢局選擇鏢師,首先看腦子靈不靈活,看不看得出眉眼高低,不能是愣頭青。
在走鏢過程中,遇上江洋大盜、剪徑毛賊,也不像文藝作品描述的,一幫人拿刀站在路上,高喊:“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
而是在路上做個路障,因為攔路的也不傻,也得看看劫的是誰,不是所有的鏢局都能劫。
一看車上鏢旗是大佬們打過招呼的,該放還得放。
另外,也要看鏢局名號、鏢師數量,別踢上鐵板(這就是樹鏢旗的作用)。
行鏢車隊一看有路障,就知道有人要做沒錢買賣。
會立刻停下鏢車全員戒備,但絕對不會動手清理路面。
因為,這種舉動意味着不懂規矩,要武力闖關,雙方再無迴旋餘地,只能動刀死磕。
這是行鏢的頭領會走到前面,抱拳拱手低調錶示,“小號行經貴寶地,請江湖兄弟賞口飯吃!”
隨後,雙方出來一通盤道,各自表述背景、師承關係、跟哪位大佬是朋友。
如果雙方一盤,你是我師叔大姨媽哥哥的鄰居,不看僧面看佛面,鏢局花點小錢,就能安全通過。
這也是鏢局喜歡招大派弟子,軍中袍澤的原因,拐彎抹角指不定能跟誰掛上鈎。
如果碰上愣頭青,油鹽不進,只能比劃一番,也不是兵對兵將對將拿刀互砍。
而是各自比劃一段,看看手段高低。
兩邊都是練家子,指不定一亮相就知道幹不過,也能和平解決。
上面這些都不行了,鏢局才會卸下鏢旗,全部鏢師亮傢伙硬闖。
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前面的“盤道”過程,基本都能解決問題,拿刀砍出一條血路的情況非常罕見。
有時,鏢師見對方人多勢眾,也會主動放棄,首先保證人身安全,貨物等總鏢師出面解決。
而打劫的拿了貨物,也未必會馬上分贓,而是等着鏢局總鏢師出面。
對於劫道的來説,次次都拿刀砍成本也太高,鏢局總鏢師來了,説不定能談成定期的孝敬,可以低成本高收益。
因此,鏢師個人的武力值很重要,但並非次次都能用上,真正重要的是背景,包括鏢局的背景和鏢師的背景。
三、鏢師的基本技能和規矩
行鏢路上拿刀砍人的機會很小,會做飯、會修鞋、會剃頭,反倒是更重要的技能。
古代城鎮之間的距離,可沒有現在這麼密集,野外宿營幾乎是每天必經之事。
走到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能打獵就打獵,不行就拔點野菜吃乾糧,但不管怎樣生火做頓熱乎飯吃,都是緩解一身疲勞最好的方式。
除了吃飯,另一個重要技能是修鞋。
能天天騎馬的主,估計也不幹了鏢師這苦差事,每天奔走在路上的鏢師們除了費飯,再就是費鞋了。
會修鞋,會打草鞋,便成鏢師們另一項經常用到的技能。
鏢師們的另一項必備技能,就是會理髮。
衣着邋遢,鬚髮凌亂可是影響鏢局的形象,要是進了市鎮,誰知道你是鏢局的,還是劫道的?
所以,鏢師間相互剪頭,刮鬍子,是必備的手藝,而且經常用到。
會做飯、會補鞋、會理髮,這三項生活技能,再加上揮刀砍人的武力,就是常年在外走鏢的四件法寶。
鏢師行走江湖,除了四件法寶護身,其實最重要的是規矩。
不拆路障是種規矩、與人盤道是種規矩、儘量不直接衝突也是種規矩。水路行鏢的“晝寢夜醒”、“人不離船”、“避諱婦人”三規;
陸路行鏢的“不住新店”、“不住易主之店”、“不住娼店”駐店三規;
進旅店後的店內巡視有無“異相”、店外巡視有無“異風”、廚房巡視有無“異味”的“三異”;
睡覺時“身不離衣”、“武器不離身”、“車馬不離院”的“三不離”。
上面這些異常瑣碎行鏢的規矩,涉及到了生活瑣事,但卻是鏢師們用血的代價總結而來。
很多人不知基於什麼心理,總願意將古代生活描述成一幅雞犬相聞、田園牧歌的畫卷。
但畫卷永遠是畫卷,只能掛在牆上。
任何時代的人都在面臨生存壓力,這種壓力既來自於自然環境,也來自於人類之間。
古代技術能力的低下,只會讓生存壓力比今天更甚,那些無腦仰慕古代的人,一定要注意穿越時投胎的技術含量。
投胎要不高不低,生在大富之家,做個混吃等死的富N代是最佳選擇。
投的太好,生在帝王之家,沒準兒混成了哀宗、思帝,被人咔嚓了。
投的太低,絕對比現在更慘,除非你想腦袋別腰帶上,做陳勝吳廣。
可話説回來,要是能決定投胎目標,直接投個今天的富二代豈不更好,跟古代較什麼勁?!
詳解歷史細節,釐清來龍去脈,視角不同的中國歷史!
歡迎關注“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