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編一起走進今天的主人公張謇,聽聽他們的家風故事吧!
在中國上千年的科舉史上,狀元一直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但這其中有一位“狀元郎”與眾不同,他以巨大的實業成就和社會貢獻被人們代代傳頌。這個人就是清代光緒年間的狀元張謇。
張謇是江蘇南通人,在考中狀元的第二年就開始投身實業,先後開辦了數十家企業,在近代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還倡導“教育救國”,一生創辦了各類學校近400所,涵蓋了小學、中學、師範學校、職業學校和大學等教育階段。張謇被譽為“中國的大實業家、大教育家”。
張謇家雖世代務農,但他的父親非常重視教育,儘量為孩子們提供好的學習環境。5歲時,張謇就被送到私塾讀書,在兄弟們中表現得最為聰慧。16歲時,他參加南通的州試,結果排在100名以外,先生大為失望,恨鐵不成鋼地説道:“如果有一千個人考試,錄取九百九十九個人,唯一一個不被錄取的人可能就是你。”張謇很慚愧,從此以後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勤奮刻苦,頑強不屈,終於在41歲時考取了狀元,名震一時。
考取狀元后,張謇進入翰林院任職。不久後,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殘酷的現實驚醒了張謇。他認為,要挽救中華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創辦實業,在興辦實業的同時興辦教育。張謇聯合上海、南通一帶的富商,經過不懈的努力,創辦了大生紗廠。紗廠在開辦第一年即實現了盈利,此後即使遭遇戰亂也依舊盈利,張謇的經商才能得到了廣泛的讚譽。此後他又陸續創辦了農業、電力、交通、鹽業、漁業等方面的企業,大都取得了成功。
秉持“父教育而母實業”的救國理念,張謇拿出大生紗廠的多年盈利,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所民間私立師範學校——通州民立師範學校(今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張謇自己生活簡樸,在辦學上卻出手大方,一生創辦了近400所各類學校。
張謇為國奔波半生,45歲時才有了兒子張孝若。對於唯一的兒子,張謇寄予厚望,經常教育兒子要自愛自重、勤學立品,告誡兒子要記住“四不”,即:不説謊,不驕躁,不懶惰,不放縱任性。修好品德的同時,張謇還督促兒子勤奮學習、鑽研學問,他説:“如果沒有學問,沒有技能,如何救亡圖存?”
除了言語上的教育,張謇也重視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張謇生活非常樸素,平時吃飯就是一葷一素兩個菜,衣服也不多,僅夠換洗即可。他在給家人的書信中這樣寫道:“能安居,有飯吃,有衣穿,就是幸福。” 張謇曾輯錄古人的七則誡子名言,精心編排成《家誡》,刻在石頭屏風上,放在庭院的醒目之處,希望家人時刻銘記。《家誡》中,節儉是他最重視的一個內容。
在父親的影響下,張孝若養成了勤奮、節儉、樸實的作風,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回國後,他除了幫助父親經營企業,還多次受政府委託出國考察工商業,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在張家良好的家風教育下,張孝若的兒孫們也都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古代名人流傳千年的家風故事,近現代革命英雄人物的家風故事,新時代楷模人物故事……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傾力打造“家風故事匯”,遴選彙集古今名人近200個優秀家風家教故事,反映他們在建設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傳承好家風方面的深遠影響。“家風故事匯”分為家範傳承、紅色家風、時代風範三部分,集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給人以温暖向上的精神力量。
家風故事匯
傳播好家風
【來源:湯原縣婦女聯合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