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某一次,孩子考得很差,我本想狠狠地教訓一頓孩子,後來,我想了想,無論怎麼責怪孩子,孩子很難有長進,不如引導孩子,給孩子制定一個目標好了。
我和孩子説:“這次媽媽也不想説你什麼,我希望你把這次考試當成一次經驗,找出自己考差的原因,根據自己的短處制定一個計劃,每天按着計劃執行就好了。''
孩子聽了我的話,馬上回房間,寫了滿滿的一張紙。孩子寫完之後,把紙拿給我看,並且和我説了他的“偉大''目標。看到孩子一副熱血沸騰、信誓旦旦的模樣,我欣慰地點了點頭。
本以為孩子能夠在這次考試中脱穎而出,誰知道,這次孩子又考差了。而且,成績比上次還低。
我很奇怪,為什麼孩子明明已經制定了目標,怎麼還是考得那麼差。我又問了孩子,孩子説,他制定了目標之後,一開始還能夠執行一點,可是到了後面,他就忘了目標這回事了。
很多孩子定了目標之後,總是三分鐘熱血,結果,孩子也沒能夠完成目標。這是因為,在給孩子制定目標時,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目標感''。
沒有“目標感'',不管孩子制定了多少目標,孩子都很難完成。
“目標感''是孩子實現目標的照明燈
“目標感''是指能夠經常感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能夠以之為行動指引。
很多人都弄錯了重點,他們以為''目標感''的重心應該是''目標'',其實,''目標感''的重點應該是“感''。“目標''是外在的東西,而''感''是內在的東西。
這個“感''也指“慾望'',這個慾望是一種正面的情感,他能夠促使孩子主動去完成他的目標,孩子的慾望欲強烈,孩子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孩子沒有內在的驅動力,那麼無論孩子制定了多麼偉大的目標,到最後,目標都會不了了之。
判斷孩子有沒有“目標感'',可以從孩子以下兩個方面得出結論:
制定的目標不現實>孩子的目標必須要基於現實,而不是基於孩子的情感。基於現實的目標具有客觀意義,而基於情感的目標則是具有主觀意義。通常來説,客觀的目標更具有實現的可能性,而基於情感的目標實現可能性要低很多。
孩子考差了,父母讓孩子制定一個目標,孩子説:''我下一次一定要考第一名!''父母聽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便是:''我家孩子真有志氣!''其實,這只是孩子誇誇其談的一種表現。
沒有基於現實的目標都是誇誇其談,因為孩子的野心匹配不上他的能力。一旦孩子開始完成他的目標,孩子就會發現有多麼困難和不現實。孩子感覺到沮喪和消極,很快就會放棄。
沒有細緻的行動>制定了一個大的目標,孩子還應該將完成目標所需要的細緻行動寫到目標旁。
一個大的目標就像是一個終點,而那些細緻的行動就像一個個路牌,孩子根據這些路牌,才能夠堅定有力地抵達終點。
沒有細緻的行動,孩子就成為了“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沒有執行性,所謂目標,也只是紙上的一行文字,孩子心中的一個念想。
有''目標感''的人身上具有''三力''
沒有''目標感''的人,很難完成目標。而具有''目標感'' 的人,則能夠按部就班地完成目標。
通常來説,有''目標感''的人身上有''三力'':
行動力>有了目標,沒有''行動力''也是不行的,目標的實現必須基於行動力上。有
''目標感''的人,更容易具有行動力。產生行動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孩子能夠自覺抵禦一些誘惑,專注於做某一件事情。
完成目標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孩子正處於一個愛玩的年紀,這為目標的實現又多增加了一些困難。有行動力的孩子擁有很強的執行性,這樣的孩子學習效率也很高。
內在驅動力>有些孩子只是羨慕一些孩子能夠實現他們的目標,然而孩子也只是停留在羨慕這一層上面,他很難像那些優秀的人一樣去做,這就是由於這些孩子缺乏內在的驅動力。
有''目標感''的孩子具有強大的內在驅動力,這個驅動力也可以理解為一
種慾望,它能夠刺激着孩子去實現他的目標。內在驅動力就像一種內在的情感,一種對實現目標的渴望。
專注力>有''目標感''的孩子,一旦確立了目標,他們就必須把精力完全集中在那個
目標上面。孩子越能集中他的精力,那麼孩子離目標也就越來越近,完成目標的質量越高。
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擁有專注力也是非常難得的品質。專注度決定了孩子完成的質量,有些孩子在實現目標時,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分心,從好玩的事情中回過神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結果,孩子實現目標的時間也長了很多。
孩子“目標感''是可以培養的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變成一個有''目標感''的人,那麼孩子必須要從以下3步做起,一步一步地將自己變成一個有''目標感''的人。
瞭解內心的需求>制定一個目標之前,孩子首先要了解自己內心的深刻需求。這時,孩子需要與自己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孩子需要問自己,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自己的內在驅動力。
如果孩子不瞭解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是隨隨便便地給自己確定了一個目標,那麼孩子將很難沉下心、用心地去完成它。因為這個目標可能並不是孩子內心想要的,孩子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很容易對自己產生懷疑。
將目標細緻化>沒有''目標感''的一個表現就是,孩子沒有將目標細緻化。所以,若是孩子
想要成為一個有''目標感''的人,那麼孩子必須學會將目標細緻化。
目標細緻化的方法也不復雜,孩子只需要問自己:''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應該怎麼做?''然後孩子要用心地去思考這個問題,給出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再按照這個細緻的目標去做就好了。
有了細緻的目標,孩子就如同有了指明目標的燈。孩子按着小目標一步一步地執行,相信孩子肯定很快就能夠完成目標。
精力的分配很重要>培養''目標感''的路上,精力的分配也同樣重要。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這
就意味着孩子必須用他的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孩子必須要放棄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快地到達目標。
這個放棄不僅僅是指一些誘惑,還只一些對孩子來説同樣重要的、但是又沒有目標重要的東西。這個放棄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放棄,它更多指的應該是精力的側重點不同。
孩子還是可以去做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但是,孩子必須要將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實現自己的目標上面。
比制定''目標''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目標感'',有了''目標感'',孩子才能夠真正地實現目標。
我是刺蝟奶爸,也是3歲寶寶的奶爸,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