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晚年天天沉淪於張氏兄弟,只因為張氏兄弟的妙處無可替代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説起武則天,很多人往往會帶着一種複雜的心情看這位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説起她的晚年,很多人更是嗤之以鼻,覺得當真是荒淫無道(尤其是站在男性視角下時),只知道每天與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花天酒地。

武則天晚年天天沉淪於張氏兄弟,只因為張氏兄弟的妙處無可替代

那一年,武則天76歲,上陽宮裏她得到了年輕貌美的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他們三人天天吟詩作對、花天酒地,倒是快活賽過活神仙。

然而,很多人都覺得武則天只是垂涎於張氏兄弟的美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實際上張氏兄弟的妙處卻不止於相貌,而是另有他用。

武則天並非是昏庸之人,她要確保自己死後家族的富貴

武則天作為一代巾幗英雄,能在當時的夫權社會下榮登大典,自然不是個昏庸之輩。雖説食色性也,武則天也不例外,但武則天晚年其實最在意的事情就是自己歸西后的家族富貴問題。

這其實就是個皇位傳承問題。武則天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在兒子李顯和侄子武三思之間猶豫不決。

但狄仁傑的一番話可謂一言驚醒夢中人,那就是侄子與兒子誰更親的問題:

傳位給兒子,兒子的千秋萬代依然尊你為祖先,配享太廟無窮盡;傳位給侄子,這代倒是親了,以後呢?更別提古往至今從未聽過侄子祭祀姑姑的。

武則天晚年天天沉淪於張氏兄弟,只因為張氏兄弟的妙處無可替代

狄仁傑的一番話讓武則天打消了傳位給侄子的念頭,但武則天能有自己的所求,那就是死後如何確保武家不被迫害。

大概是武則天自己也認識到自己從李氏奪位得罪了一大幫李氏宗親,若自己大限已至,那麼勢力武氏會被反攻倒算。

那如果傳位給武氏呢?武則天又心知武氏定然不會相信李氏,當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也不是沒努力過,但承諾不過是一張紙

武則天晚年時,極力想促進李氏與武氏的聯合:

為了穩住李氏,武則天再次立李顯為皇太子,然後開始了眼花繚亂的聯姻模式,比如讓太平公主嫁給了

武攸暨,李顯之女安樂公主嫁給武延秀等。

武則天晚年天天沉淪於張氏兄弟,只因為張氏兄弟的妙處無可替代

有意思的是,深諳權謀之道的武則天這次居然還“天真”了一把,居然讓太子李顯、相王李睿、太平公主、武攸暨等人在明堂中向上天立誓,起誓不互相謀害。

至於效果呢?想必武則天自己也知道,承諾只有在勢均力敵才有用。

張氏兄弟:既可讓武則天享受愉悦,又剛好解決了武則天的難題

就在武則天也感到棘手之時,當真是瞌睡來枕頭,太平公主將自己的男寵張昌宗介紹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看到張昌宗那潘安之貌(又或者有野史中所提到的部分能力),果真是喜歡的不行,十分寵信張昌宗。張昌宗恩寵日盛,於是又找了個時機將自己的兄長張易之推薦給了武則天。三人每日當真是神仙眷侶,每天就是擺宴設席、擲骰取樂。武則天歡愉之下,自然賞賜了不少的錢財給張氏兄弟。

武則天晚年天天沉淪於張氏兄弟,只因為張氏兄弟的妙處無可替代

不過錢財之外,武則天開始挖掘這兩位男寵的妙處了。她開始了自己政治家的風範,強力支持張氏兄弟,將朝廷權力從李氏和武氏中奪了過來,全盤交給了張氏兄弟,並在朝廷上借用張氏兄弟維持自己的統治。

在武則天的刻意為之下,本來敵對的李氏和武氏開始摒棄了嫌隙,開始尋求合作。

這其實就體現出武則天的政治手腕了,要將兩個本來敵對的勢力聯合起來,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給他們塑造出一個共同的敵人。

由於張氏兄弟仗着武則天的寵信,加上畢竟男寵身份被當時世人所鄙視,使得越來越多的朝臣們選擇先放棄站隊,共同對抗男寵集團。這就是男寵身份所天然具有的“拉仇恨”。

就算武則天退位了,但事情進展卻還是如她所料

後來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公元705年,李顯在張柬之等人的幫助下發動了神龍政變,逼迫了武則天退位。

對於武則天是否是被迫退位,儘管史書記載卻有此事。但我想,武則天也許對退位這天早有預料。

畢竟無論如何,她給自己孃家所安排的後路最終還是按照了她的計劃發展下去。

在大唐政權重歸李氏後,儘管有興復之功的張柬之等人暗示朝廷中還有“呂氏後人”,但李顯卻不為所動,反而對武氏宗族予以重任。

武則天晚年天天沉淪於張氏兄弟,只因為張氏兄弟的妙處無可替代

可以説,武則天雖然後來駕鶴西去,但至少她安排的政治格局還是維持了幾十年。

至於兩個男寵,武則天可謂完全利用了他們的價值,既滿足了自己的個人私慾,又完成了自己的政治安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5 字。

轉載請註明: 武則天晚年天天沉淪於張氏兄弟,只因為張氏兄弟的妙處無可替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