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在自己所寫的《傷仲永》一文中給我們介紹了這樣一個孩子,他在小的時候表現得非常了不起,甚至被人稱為神童。但是在長大後,卻並未像人們想的那樣成為多麼了不起的人物,而是成了一個比普通人還普通的人。由此可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但有人覺得,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也就是説,這些人認為,只有小時候表現好了,長大了才有可能會有出息。那麼,情況真的如此嗎?別急,看看當年頗受爭議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長大後各自的發展情況就知道了,真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當年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一、因偶然同框而意外走紅的兩個人。

可能不少人還不知道,“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到底分別是誰。其實,他倆原本是同班同學。其中,“五道槓少年”名叫黃藝博,曾是個如王安石在《傷仲永》一文中提及的那個天才兒童一般的小學生。而且據説,在年僅兩歲的時候,黃藝博就已經開始關注《新聞聯播》了。待長到七歲,他甚至連《人民日報》都能看得懂了。加之上學後各方面表現都極為良好,是班裏極少數擁有“五道槓”的人物,故而很快便在“全國十佳少年”評選活動中脱穎而出,成為了備受媒體矚目的頭號對象。

當年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而“不屑弟”呢?名字叫做孫童,是個原本各方面表現遠不如黃藝博的小學生。本來沒什麼資本出名,但偏在媒體來採訪黃藝博時,被拍到在與黃藝博同框的鏡頭中對黃藝博表現出了一臉不屑的樣子。這讓人感覺太過真實,故而即便他想不出名,也照樣還是出了名。只不過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只看好黃藝博,邊將他誇的跟朵花兒似的,邊耳提面命自己的孩子要多向人家學習。而對像孫童這樣的無名小卒則嗤之以鼻,甚至認為他對黃藝博表現出來的不屑簡直就是小人之舉。

當年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二、兩個人的後續發展情況。

按理來説,隨着年齡的增長,黃藝博應該在學習方面有更長足的良好發展才對。但是實際上,黃藝博的後續發展情況實在讓人感到非常失望。因為要知道,他在考大學的時候,所得成績竟只夠上一所民辦大學。故而即便再怎麼不情願,他最後也只能去上一所民辦大學。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倒並非是像《傷仲永》一文中提及的那樣,是因為他的父母為了謀利而不肯讓他去學習。反倒是因為在上高中期間,他這個好學生逐漸出現了自我放棄學習的情況。於是別説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了,能考個民辦大學於他而言,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的結果了。

當年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那麼,原本表現那麼良好的“五道槓少年”黃藝博,到底在高中時期經歷了什麼?為何竟變得如此讓人感到失望呢?原來,在升入高中以後,黃藝博照樣受到了老師和校領導們的喜歡。正因為如此,班級和學校裏一有什麼活動要舉辦或者什麼事務要處理,老師和校領導們都會直接將這些事交給他去負責。結果時間久了,他發現即便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和校領導們也照樣還是會喜歡自己。於是,他開始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原本不該自己操心的事情上。且一直都即將要參加高考的時候,他才算是稍微收了收心,將心思都花在了學習上。

當年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只可惜那時再去努力,他之前沒學好的課程都已經沒辦法再找補回來了。於是,高考結束以後,只得了477分的他,註定與那些名牌大學無緣,而只能勉強去上一所民辦大學。至於日後還有沒有重新翻盤的機會,那就不得而知了。而反觀當年那個“不屑弟”孫童,後續的發展情況卻頗為良好。據説他後來考進了哈佛大學,還在畢業後找到了一份極為不錯的工作。這讓很多人都感到無法接受,甚至直呼兩人的後續發展情況讓自己開始懷疑人生。

當年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結語:

其實,若黃藝博在高中時期能分清輕重,或者兼顧好學習和學習以外的事情,那他的後續發展情況必然不可能會變得那麼糟糕。可惜他偏顧此失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所以會得到那樣的後續發展情況,也實在沒啥必要讓人感到好奇。而孫童呢?在該玩耍的年紀肆意玩耍,該努力學習的年紀“一心只讀聖賢書”,所以想不擁有良好的後續發展情況都難。由此可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還真的挺耐人尋味。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3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年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