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明文學習方法與應試技巧

説明文學習方法

説明文是語文的三大實用文體之一,説明文的閲讀方法,是閲讀理解考查的重點。今天,為大家整理了説明文的學習方法以及相關應試技巧,一起來學習吧!

一、説明文的特點

説明文以説明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客觀地解説事物的外貌、構造、性質、特徵、範圍、類別、來源、成因、關係、功用等,來闡明事物的內容和形式、本質和規律。

它的特點是內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學性,結構上有清晰的條理性,語言上具有嚴密的準確性。

二、説明文的分類

説明文按説明對象,可分為事物性説明文和事理性説明文。事物性説明文是解説實體事物的形態、結構、性質、特徵等的説明文。如《松鼠》(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16課)介紹了松鼠的外貌、生活習性、經濟價值等。事理性説明文是闡釋抽象的事理、本質、規律等的説明文。如《向沙漠進軍》(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0課)闡釋沙漠對人類的危害和人類征服沙漠的方法。

説明文按寫作方法,可分為一般性説明文和文藝性説明文。一般性説明文以平實的筆法,客觀準確地介紹人物、事物和知識,説明事物變化和事理。這類文章的語言具有具體、科學和淺顯易懂的特點,所以又稱為平實説明文。文藝性説明文,即科學小品,它的特點是用文藝的筆調(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兼用描述等方式,以對話、故事等形式來加強説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動、活潑、有趣。

三、説明文閲讀的步驟

1.抓住説明對象的特徵,把握説明內容

閲讀説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説明的事物特徵,才能清楚地認識作者介紹的事物。

所謂“特徵”就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事物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構造(裏外)、形態(大小、長短等)、性質(冷、熱、硬、軟等)、變化(動、靜、快、慢等)、成因(簡單、複雜)、功用(用途)等。

2.弄清説明順序

事物的特徵和本質是通過合理的順序層次表現出來的。説明文都是由説明對象本身的特點出發來安排説明順序的,所以不同的説明對象運用的説明順序也不同。閲讀説明文,要懂得説明順序的一般規律。説明順序大體有三種:

(1)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依次進行説明。這種説明順序,一般用於説明相對靜止的事物和內部構造比較複雜的事物。如園林、建築物、工藝品等。如《故宮博物院》(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11課)用空間順序介紹故宮博物院的構造。

(2)時間順序。即以時間先後作為説明順序。這種説明順序一般用於説明事物的發展變化。

(3)邏輯順序,也稱事理順序。即按照事物的內部聯繫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説明順序。邏輯順序通常包括下面幾種情況:

從整體到局部,如《中國石拱橋》(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7課)中介紹趙州橋的特點時,就是從整體到局部地先介紹全橋,再介紹大拱、拱圈,橋上的石欄、石板。

從原因到結果,如《向沙漠進軍》先説明沙漠對人類的嚴重危害,揭示為什麼要向沙漠進軍,再説明怎樣向沙漠進軍,結果如何。

從特點到用途,如《向沙漠進軍》中説明如何利用沙漠時, 就先介紹沙漠日光照射強烈和日照時間長的特點,然後結合這些特點來説明其用途。

從主要到次要,如《蘇州園林》(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8課)中在具體説明蘇州園林的特徵時,就按亭台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由主到次地進行説明。

從概括到具體,如《統籌方法》(滬教版六年級下冊第24課)先概括説明什麼是統籌方法及應用範圍,再以泡茶為例,具體説明統籌方法的應用及價值。

從現象到本質,如《死海不死》(魯教版七年級上冊第23課)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特徵,再列舉海水中各種礦物質的含量來説明死海“鹹度很高”的本質特徵。

3. 掌握説明方法

常見的説明方法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引資料、列數字、作比較、作詮釋、畫圖表、摹狀貌等。主要掌握如下六種:

(1)下定義。就是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徵或概念作規定性的説明。下定義的説明方法能夠起到準確簡明地説明事物的本質特徵的作用。

(2)分類別。是根據形狀、性質、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照一定標準分成若干類別,然後逐一加以説明的方法。分類別的説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説明事物或事理,能夠使説明更有條理、更加清楚。

(3)舉例子。為了説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只從道理上講解,人們不易理解,這就需要列舉一些既通俗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進行説明。舉例説明時常有“如”“例如”等標誌語。舉例説明可以通過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實、有力地説明事物或事理。

(4)列數字。數字是從數量上説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具説服力的依據。數字有約數和確數,不管哪一類數字,都能起到更準確、更具體地説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數字。

(5)作比較。是選擇有外在或內在聯繫的事物進行比較的説明方法。作比較包括類比和對比,同類事物的類比是為了説明相同點;不同事物的對比,是為了突出不同之處。運用作比較的説明方法可以化深奧為淺顯,變複雜為簡單,可以更清晰、更鮮明地説明事物,增強説明效果。

(6)打比方。是藉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進行説明。其作用是增強説明的形象性、生動性,使抽象的事物變得更具體。

4.體會説明語言的準確性

同其他文體的文章相比,説明文更要求語言的準確,即一定要符合客觀實際,特別注意表修飾、限制的詞語的準確運用以及下定義的恰當性。

例如《向沙漠進軍》中説,經過治理,已有一部分沙丘長了草皮和灌木,對於這種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防止過度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來”。這裏,“過度”“任意”用得非常有分寸,不是不能砍伐,而是不能“過度”;不是不能放牧,而是不能“任意”。

説明事物要求在時間、空間、數字、範圍、程度等方面都要準確無誤。在準確的前提下,語言風格可以平實樸素,也可以生動活潑。

練 習 鞏 固

2019·江蘇鹽城中考卷

5G,連接美好未來

每年三四月份,草長鶯飛日,賞花正當時,玉淵潭公園都會迎來櫻花節。今年的櫻花節,遊客感到購票更方便,遊園體驗更舒適。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是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將5G網絡技術應用到景區,節省了遊客入園時間。

無論3G、4G還是5G,這其中的“G”代表“Generation(代)”的意思。5G指的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它是目前4G網絡下一代的升級版。

從理論上講,5G網絡速度將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峯值數據傳輸速率可達20Gbps,甚至能達到25Gbps。這將給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遊戲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機在線玩AR、VR遊戲還比較困難,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的4G網絡達不到AR、VR技術所需的網速。5G時代,人們的移動娛樂生活將更加豐富精彩。

5G能夠連接大量物聯網設備,具有低延遲的特點。從固定的用户終端,一直到時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車,5G保證未來用户的數據連接不會掉線,從而建立一個更智能、更聯通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國首例5G遠程心臟微創手術由廣州教授團隊“隔空”指導,高州醫院醫生主刀實施。相距400千米,手術畫面卻幾乎沒有延遲,身處廣州的醫學專家彷彿親臨現場。如果信號傳遞慢,網絡反應延遲,指令下達延後,就難以達到理想效果。5G技術為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給病患帶來福音。

未來,5G網絡信號無處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煩惱:乘坐地鐵時,剛好客户打來微信電話,還沒談幾句便因網絡信號不佳而被迫中斷。5G時代,這種情況將不會發生。5G基站是一種微基站,身量更小、分佈更多,可以發出比4G信號塔更高密度的信號,因此解決了地下空間等區域信號存在盲點的問題。對於普通用户來説,這就意味着將獲得更高質量的語音和視頻通話服務。

目前,中國的5G產業仍處於發展階段,有着巨大的商業潛能,前景廣闊。5G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後,會湧現出自動駕駛、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等大量新興業態。2019年的央視春晚,中國電信率先通過5G網絡實現4K高清直播和視頻回傳,畫面全程流暢無卡頓、無中斷。移動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發展難題需要不斷解決。中國邁入5G時代的鏗鏘步伐,正不斷激發着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盡想象。

(根據《人民日報》《科學大眾》等資料整理)

1.文章第段有什麼作用?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

(1)第段畫線句中的“幾乎”能否去掉?為什麼?

(2)第段畫線句中“湧現”的意思是什麼?有什麼表達效果?

3.第段畫線句運用了哪兩種説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4.聯繫全文概括5G網絡的特點。

説明文學習方法與應試技巧
答 案 解 析

1.通過寫5G網絡技術應用到景區後使遊客遊園體驗更舒適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説明對象5G網絡技術,增強文章趣味性,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

2.(1)不能刪去,“幾乎”是“接近於”的意思,説明手術畫面接近於沒有延遲,若刪去則變成手術畫面沒有延遲,説法與事實不符。“幾乎”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湧現”指的是人或事大量出現,寫出了5G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後,會出現大量新興業態,體現了5G產業巨大的商業潛能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3.做比較、列數字。列出了20Gbps、25Gbps等數字並將5G的網絡速度與4G的網絡速度進行比較,準確具體地突出了5G網絡速度快的特點。

4.網絡速度快;能夠連接大量物聯網設備,低延遲;信號無處不在;有巨大的商業潛能,前景廣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88 字。

轉載請註明: 説明文學習方法與應試技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