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不知道的科舉冷知識,狀元相當於什麼學歷,院試又是什麼級別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經典

在中國,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世界上最後一屆科舉考試結束於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我國的科舉制度一直是選拔人才的重要辦法,也是打破階層固化的手段,充分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那麼關於科舉你知道多少呢?

古人考試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各個級別的考試,今天我們有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等等,那麼古代又有哪些級別呢?在古代是這樣的,童生:凡應考生員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儒童,習慣上稱為童生。然後是院試:由省學政主持,童生參加,考中的稱秀才,也叫生員,一般可稱相公。此二者只是預選形式,鄉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鄉試(大比)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參考者為秀才,考中的為舉人,可稱老爺。

金榜題名
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二至十名稱亞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稱“秋闈”。然後就是會試:會試是在鄉試的基礎上進行的,時間是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地點在京城禮部官衙,舉人蔘加,考中後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最後就是最高等級了,殿試:會試合格後即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或欽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試。合格的統稱進士,貢士才有參考資格。殿試分三甲(三等)錄取,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説到這裏,你們肯定就已經知道了一些了古時候的科舉制度了。

考生入場
那麼古代狀元又相當於今天什麼級別呢?其實古代是成千上萬的人最後只取第一名,稱為狀元,今天的高考制度,是各個地方的優秀科目的得主,要是真的要給這些名稱排號的話,那大致應該就是這樣了,狀元:便是各個區域範圍總成績第一的人。舉人:高中時參加全省高中會考全部通過、取得高中畢業資格、有資格去高考的,就是舉人了;秀才:高中生、至少初中畢業生才可以算秀才;進士:高考通過,成了大學生的,都是進士。但是古代的考試可沒有這樣的簡單,大部分只取幾個人,所以古代的科舉制度雖然先進,但是依然還是有不足之處。

最高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