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導語:

西夏疆域東至黃河幾字大灣的右側,西控河西走廊,北臨大漠,南接六盤山。

“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倚賀蘭山以為固。”《西夏書事》

西夏與宋曾有過多次戰爭,數場戰爭讓宋損失慘重,幾近全軍覆沒,慘烈異常。宋朝軍事力量日益衰微,與遼金交戰也常常敗北,最終被蒙古一舉殲滅,這與宋朝在西夏方面軍事消耗過多有關。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西夏疆域圖

西夏是個什麼樣的國家?西夏是個強悍的政權,是由遊牧民族党項羌建立的政權。

党項羌是羌族的一支,最早生活在青海河曲一帶,漢朝後在今青海、甘肅和四川三省邊界的山谷間過着畜牧生活,中原漢人認為他們是放羊的人,羌人的羌字即與此有關。

部落成員只聽從該部落首領號令,各個部落間平時互不來往,只在戰事來臨時,才聯合起來共同禦敵。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党項人

党項,其俗皆土著,居有棟宇,織毛罽以覆之。尚武,其人多壽,至百五十、六十歲,不事生業,好為盜賊。《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八党項傳》

党項族能夠迅速進步,最終建立起強大的封建帝國,主要有4個原因:

1、党項族第一次遷移,從川西到隴東

唐太宗時,党項各部落在吐蕃的不斷擠壓下紛紛歸順唐朝,唐朝在川西地區,也就是党項人居住區建立了羈縻制管理機構,各部落首領被封刺史,繼續管理自己的部落,但受強大的唐王朝保護,類似於周朝的諸侯國,或今天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受中央統治,卻擁有獨立自治的空間。

唐高宗時,吐蕃滅掉了吐谷渾,下一個兼併目標就是党項。

663年,唐王朝在隴右設置靜邊州,党項人開始了民族大遷移,從川西高原的高山河谷地帶遷到黃土高原的隴東慶陽一帶,這裏不僅可以放牧,也適合農耕,党項人擺脱了吐蕃人的騷擾,開始安居樂業,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党項族得以繁衍壯大。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党項人遷移圖

2、党項族第二次遷移,從隴東到河套

唐玄宗晚年,安史之亂爆發,吐蕃乘機攻打唐朝,並進兵党項族新的家園,脅迫部分黨項部落與其一起騷擾唐朝邊境,為了將党項人與吐蕃人隔離,也為了分散日益強大的党項,765年,唐政府要求党項族第二次遷移,大部分黨項族被遷到黃河幾字大灣附近的河套平原,還有部分仍在隴東黃土高原,隴東的党項部落稱為

東山部

,河套平原的党項部落稱為

平夏部

,衡山一帶的党項人稱為

衡山部

河套平原水草豐美,有黃河水灌溉,無旱澇之虞,不僅適宜放牧,還適宜稻麥的生產,自古以來都是有名的米糧川。

這兩次遷移,党項人生活的自然環境越來越成為宜居之地,這是党項族得以發展壯大最根本的原因。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党項遷移路線圖

3、党項族的第三次遷移,夏州—靈州—興州。

自唐朝中後期、五代到宋朝初年,党項族一直與中原王朝保持着良好的關係。幫助唐王朝平定黃巢起義,也聽命臣服於此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幫助新建立的宋擊退北漢。

党項首領拓跋思恭幫助唐朝鎮壓黃巢起義時,被賜皇家的李姓,封為定難軍節度使,擁有統領党項各部落的權利,是党項族的首領。他之後,拓跋李氏共有9任定難軍節度使,承襲了對党項族的領導權。

夏州是定難軍治所,

第9任定難軍節度使是李繼捧,當時的宋朝皇帝是宋太宗趙光義,他也想學哥哥那樣杯酒釋兵權,把李繼捧調到了汴京,且讓其將五服之內李氏宗族遷都汴京,這是調虎離山。窩囊的李繼捧同意了,大部分黨項貴族都去了汴梁。

唯有李繼捧的同姓族弟

李繼遷

清醒地看到這是宋朝吞掉党項人的計謀。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李繼遷

他和一百多名隨從、親眷逃過了宋兵嚴密的搜查。

他以祖先的名義,到党項各部落遊説,讓他們和他一起反抗宋朝,保住祖先的基業,留住党項人的血脈。

1002年,党項首領李繼遷攻下北宋控制的靈州,次年遷都於此。

1004年,李繼遷因戰爭負傷而死,年僅41歲,23歲的李德明繼位,與父親不同,他低調隱忍,韜光養晦,但他一直在計劃着建立國家。

1020年,李繼遷之子李德明把統治中心移到興州(今寧夏銀川)。

從夏州到靈州,再從靈州到興州,党項族統治集團政權中心的遷移,是党項族建立西夏進程的關鍵轉折。


元昊即位前李繼遷的活動

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韜光養晦積蓄力量

李繼遷自20歲起兵反宋,只有一百多人馬,此後的二十多年,李繼遷從未真正屈服過,他一直在戰鬥,為党項人開疆拓土,爭取更多的資源。宋朝説他心狠手辣、殘忍狡猾,沒有這樣的手段和魄力,怎能將一個瀕臨滅亡的民族托起?

李繼遷自反宋起,他不得不和遼聯合,還與遼朝和親,與遼一起反抗宋朝。這期間他也與宋朝時而戰爭,時而議和,議和是為了喘息,為了從宋朝得到大量歲幣、絲綢、茶葉等物產,為了將寧夏境內的青白鹽銷往宋朝,他需要經濟援助和發展。

從李繼捧等党項貴族被調往宋朝內地開始,李繼遷一反祖先與中原王朝的良好關係,他從來沒有真心臣服過,他知道要保存本民族,只有不斷強大、獨立。


李繼捧

李繼遷時代,西夏和宋不斷髮生小規模邊境戰爭,德明繼位後,調整了戰略方針。

他要在父親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党項民族的發展,與北部強大的遼帝國,南部經濟實力雄厚的宋帝國相比,党項族太弱小了,李繼遷只是控制了靈州一帶,党項統治者才僅僅有個落腳點。

李德明與遼朝和談,雙方互不侵犯,遼封他為夏國王,他從遼國得到了一堆好處。

他也與宋和好,説咱不打了,但你得承認我對西北這一帶的控制權,你還得給我錢,宋答應了。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宋夏簽訂合約,宋封德明為西平王,每年給西夏銀萬兩、絹萬匹、錢兩萬貫、茶葉2萬斤,在保定軍(今陝西延安境內)開設榷場互市,西夏與宋朝間的貿易十分繁榮。

1023年宋仁宗即位後,又在宋夏邊境增設了幾個榷場,榷場之外,民間貿易也很繁榮,出現了商販如織的情景,這種和平友好的關係維持了近30年。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宋夏榷場的絹馬貿易

穩定住了與宋、遼的關係,李德明乘機進行內部整頓。

宋真宗天禧4年(1020年),李德明把統治中心移到興州(今寧夏銀川)。興州面臨黃河,背靠賀蘭山,有灌溉之利。德明還加強與遼,特別是與北宋的經濟往來:

“朝貢之臣,每來如家。馬牛駝羊之產,金銀繒帛之貨,不絕於道。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無戰,禾黍雲合,甲冑塵委。”《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30范仲淹致元昊書》

三、江山是靠戰爭打出來的,党項族的民族獨立鬥爭

李德明決不是個只知道伸手討要的人,

他集中全力向西發展,攻取在吐蕃和回紇控制之下的河西走廊,

在充實軍備和積蓄財力的基礎上,李德明命其子李元昊出兵擊敗回紇,佔領了甘州(甘肅張掖)和涼州(甘肅武威)等地。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德明死,元昊繼位,繼續向西用兵,又先後攻佔

瓜州

(甘肅安西)、

沙洲

(甘肅敦煌)、

肅州

(甘肅酒泉)。西夏版圖初見端倪。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党項族尚武的一面

公元1038年,元昊稱帝,此前党項一直臣服於宋和遼,稱帝意味着與宋遼擁有同樣的地位,這勢必引起宋遼的鎮壓。

公元1040年,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宋帝國決定掐死新生的西夏,宋朝君臣認為,依仗強大的國家實力,打敗元昊易如反掌。

元昊也知道,要想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得到宋遼的承認,唯有靠戰爭説話,只有武力征服宋夏,才能讓他們不得不承認。

大批宋軍囤積宋夏邊境,戰爭迫在眉睫。党項人毫無懼色,在李元昊的帶領之下,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反宋戰爭。

元昊主動進攻,偷襲了宋夏邊境上的金明寨,在攻下金明寨之後,又乘勝包圍延州,延州就是今天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市。延州守將範雍關起城門,等待援軍,史書記載,元昊圍困延州七日,適逢天降大雪,乃退兵。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鐵鷂子

其實元昊是假裝退兵,離開延州城下,元昊將大軍埋伏在宋軍援兵必經之地三川口,長途奔襲而來的宋軍,等待他們的是以逸待勞的西夏大軍。宋軍幾乎被全部被殲,死傷1萬餘人。

三川口之戰是宋夏之間第1次大規模的戰役。

元昊又抓住機會,接連攻佔宋軍邊境上的數座防衞要塞。

第1次戰役失利之後,宋調整了戰略部署,在邊境集結大量精鋭部隊,其中就有范仲淹、韓琦,他倆相當於戰區司令,各守一面,范仲淹在延州駐守,他的戰略是修築城池,打持久戰。韓琦守京原路,他主張速戰速決。

大軍壓境,元昊還是選擇主導出擊。三川口戰役後第2年,公元1041年,元昊又一次故伎重施,佯攻范仲淹的延州,10萬主力直指

韓琦

負責的京原路。

面對元昊的進攻,韓琦趕緊調兵遣將,他帶領主力部隊準備迎戰李元昊的進攻,然後派大約18,000人左右的一支隊伍,迂迴包抄到李元昊的後邊,準備來個前後夾擊。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宋夏戰爭

韓琦將這一任務交給了大將任福,任福的隊伍途經好水川時,頓覺不妙,山谷中的這條河道,是軍事埋伏的絕佳之地。

任福的軍隊穿行在好水川,前面的士卒發現了一些密封的盒子,仔細探聽裏面還有動靜。任福下令打開盒子,100多隻帶着哨子的鴿子騰空而起,原來那是西夏進軍的信號,聽到鴿哨,看到騰空而成的鴿子,就説明宋軍已進了包圍圈。

西夏的騎兵部隊鐵鷂子,踏入宋軍步兵陣地,猶如隆隆的坦克碾壓人羣。西夏強弩兵射出的箭矢密集如麻,宋軍受到踐踏、砍殺,又怎能抵擋這突如其來的箭如雨下?

宋軍奮力突圍,向山坡上衝,想要佔領戰略高地,山間的溝壑中突然湧出了大批西夏特種部隊步拔子,這些人由党項衡山部組成,他們在勾勾叉叉中長大,健步如飛,他們手執短兵器,兇猛地撲向潰不成軍的宋兵。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步拔子

宋軍將士頑強抵抗,但中原之地長大的士卒怎能抵擋住西夏的這三輪攻擊?好水川之戰,宋軍一萬多人馬幾乎全被殲滅,任福身中數箭仍在砍殺敵軍,直到用盡最後一絲力氣。

今天的好水川,人馬的遺骸依然可見,散落在田間和溝壑中,訴説着那場戰爭的慘烈。

西夏建立後,宋夏之間的前兩次戰爭,大宋的慘敗,卻是西夏的輝煌。

戰爭的節奏很快,1040年,三川口之戰,西夏殲滅宋軍一萬多人。

1041年,好水川之戰,西夏殲滅宋軍約兩萬人。

1042年的秋天,元昊第3次向宋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宋朝派出了一支部隊,大概9000多兵力,也幾乎全軍覆沒。


宋夏戰爭

而今回顧近千年前的三場戰役,戰爭的慘景令人揪心陣痛。但西夏也的確打出了氣勢,宋不得不承認元昊是西夏國的帝王。

宋夏和解,引起遼朝不滿,1044年,遼興宗率兵10萬,御駕親征,討伐西夏。元昊步步後退,遼兵步步追擊,卻被元昊引入不毛之地,沒有糧草補給的遼軍人困馬乏,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捲起狂沙撲向遼軍,埋伏已經的西夏軍趁機殺出,10萬遼兵潰不成軍,遼興宗只得倉惶逃走。不久,遼不得不承認元昊為西夏皇帝。

1、制度建設

在制度建設上,党項學習唐、宋,首先在中央設置

中書省、樞密院、三司使和御史台,分掌行政、軍事、財政和監察


黑水城

在地方設立

州郡和蕃落

兩套不同的行政機構,

州郡

本來是漢地,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吏進行治理,

蕃落

為原党項人聚居的廣大地區,仍根據傳統習慣進行鬆散的統治。這也是一國兩制。

其次對軍事制度進行改革,元昊一方面繼續保持

部落兵制

,但同時加強對部落兵的控制,在西夏境內設

十二監軍司

,委任各部首領為長官。

“發兵以銀牌召部長面受約束”。(《宋史·夏國傳》)。

將部落兵置於王權的嚴密控制之下,西夏的騎兵很精鋭,人數在30萬人左右,統治着22洲的地區和党項、吐蕃、回紇、塔塔、漢等族人民。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結語:

有人説應該趁党項族立足未穩一舉殲滅,宋朝的做法是養虎為患,養大一個白眼狼。

其實,宋朝初年,李繼遷曾請求和談,只要宋承認他對西北的統治就行,宋太宗拒不答應,他就是想一舉殲滅党項。但從李繼遷、李德明,一直到李元昊,宋夏數次戰爭,宋都以慘敗收場,不得不説,党項是個偉大而頑強的民族。

党項人治理西北多年,實現了西北邊境的相對統一與和平,使宋夏百姓過上了一段寧靜安穩的日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66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帝國,党項族是如何做到的從4個方面分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