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西夏疆域东至黄河几字大湾的右侧,西控河西走廊,北临大漠,南接六盘山。
“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西夏书事》
西夏与宋曾有过多次战争,数场战争让宋损失惨重,几近全军覆没,惨烈异常。宋朝军事力量日益衰微,与辽金交战也常常败北,最终被蒙古一举歼灭,这与宋朝在西夏方面军事消耗过多有关。
西夏疆域图
西夏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西夏是个强悍的政权,是由游牧民族党项羌建立的政权。
党项羌是羌族的一支,最早生活在青海河曲一带,汉朝后在今青海、甘肃和四川三省边界的山谷间过着畜牧生活,中原汉人认为他们是放羊的人,羌人的羌字即与此有关。
部落成员只听从该部落首领号令,各个部落间平时互不来往,只在战事来临时,才联合起来共同御敌。
党项人
党项,其俗皆土著,居有栋宇,织毛罽以覆之。尚武,其人多寿,至百五十、六十岁,不事生业,好为盗贼。《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八党项传》
党项族能够迅速进步,最终建立起强大的封建帝国,主要有4个原因:
1、党项族第一次迁移,从川西到陇东
唐太宗时,党项各部落在吐蕃的不断挤压下纷纷归顺唐朝,唐朝在川西地区,也就是党项人居住区建立了羁縻制管理机构,各部落首领被封刺史,继续管理自己的部落,但受强大的唐王朝保护,类似于周朝的诸侯国,或今天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统治,却拥有独立自治的空间。
唐高宗时,吐蕃灭掉了吐谷浑,下一个兼并目标就是党项。
663年,唐王朝在陇右设置静边州,党项人开始了民族大迁移,从川西高原的高山河谷地带迁到黄土高原的陇东庆阳一带,这里不仅可以放牧,也适合农耕,党项人摆脱了吐蕃人的骚扰,开始安居乐业,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党项族得以繁衍壮大。
党项人迁移图
2、党项族第二次迁移,从陇东到河套
唐玄宗晚年,安史之乱爆发,吐蕃乘机攻打唐朝,并进兵党项族新的家园,胁迫部分党项部落与其一起骚扰唐朝边境,为了将党项人与吐蕃人隔离,也为了分散日益强大的党项,765年,唐政府要求党项族第二次迁移,大部分党项族被迁到黄河几字大湾附近的河套平原,还有部分仍在陇东黄土高原,陇东的党项部落称为
东山部
,河套平原的党项部落称为
平夏部
,衡山一带的党项人称为
衡山部
。
河套平原水草丰美,有黄河水灌溉,无旱涝之虞,不仅适宜放牧,还适宜稻麦的生产,自古以来都是有名的米粮川。
这两次迁移,党项人生活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成为宜居之地,这是党项族得以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原因。
党项迁移路线图
3、党项族的第三次迁移,夏州—灵州—兴州。
自唐朝中后期、五代到宋朝初年,党项族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帮助唐王朝平定黄巢起义,也听命臣服于此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帮助新建立的宋击退北汉。
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时,被赐皇家的李姓,封为定难军节度使,拥有统领党项各部落的权利,是党项族的首领。他之后,拓跋李氏共有9任定难军节度使,承袭了对党项族的领导权。
夏州是定难军治所,
第9任定难军节度使是李继捧,当时的宋朝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他也想学哥哥那样杯酒释兵权,把李继捧调到了汴京,且让其将五服之内李氏宗族迁都汴京,这是调虎离山。窝囊的李继捧同意了,大部分党项贵族都去了汴梁。
唯有李继捧的同姓族弟
李继迁
清醒地看到这是宋朝吞掉党项人的计谋。
李继迁
他和一百多名随从、亲眷逃过了宋兵严密的搜查。
他以祖先的名义,到党项各部落游说,让他们和他一起反抗宋朝,保住祖先的基业,留住党项人的血脉。
1002年,党项首领李继迁攻下北宋控制的灵州,次年迁都于此。
1004年,李继迁因战争负伤而死,年仅41岁,23岁的李德明继位,与父亲不同,他低调隐忍,韬光养晦,但他一直在计划着建立国家。
1020年,李继迁之子李德明把统治中心移到兴州(今宁夏银川)。
从夏州到灵州,再从灵州到兴州,党项族统治集团政权中心的迁移,是党项族建立西夏进程的关键转折。
元昊即位前李继迁的活动
二、励精图治发展经济,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李继迁自20岁起兵反宋,只有一百多人马,此后的二十多年,李继迁从未真正屈服过,他一直在战斗,为党项人开疆拓土,争取更多的资源。宋朝说他心狠手辣、残忍狡猾,没有这样的手段和魄力,怎能将一个濒临灭亡的民族托起?
李继迁自反宋起,他不得不和辽联合,还与辽朝和亲,与辽一起反抗宋朝。这期间他也与宋朝时而战争,时而议和,议和是为了喘息,为了从宋朝得到大量岁币、丝绸、茶叶等物产,为了将宁夏境内的青白盐销往宋朝,他需要经济援助和发展。
从李继捧等党项贵族被调往宋朝内地开始,李继迁一反祖先与中原王朝的良好关系,他从来没有真心臣服过,他知道要保存本民族,只有不断强大、独立。
李继捧
李继迁时代,西夏和宋不断发生小规模边境战争,德明继位后,调整了战略方针。
他要在父亲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党项民族的发展,与北部强大的辽帝国,南部经济实力雄厚的宋帝国相比,党项族太弱小了,李继迁只是控制了灵州一带,党项统治者才仅仅有个落脚点。
李德明与辽朝和谈,双方互不侵犯,辽封他为夏国王,他从辽国得到了一堆好处。
他也与宋和好,说咱不打了,但你得承认我对西北这一带的控制权,你还得给我钱,宋答应了。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宋夏签订合约,宋封德明为西平王,每年给西夏银万两、绢万匹、钱两万贯、茶叶2万斤,在保定军(今陕西延安境内)开设榷场互市,西夏与宋朝间的贸易十分繁荣。
1023年宋仁宗即位后,又在宋夏边境增设了几个榷场,榷场之外,民间贸易也很繁荣,出现了商贩如织的情景,这种和平友好的关系维持了近30年。
宋夏榷场的绢马贸易
稳定住了与宋、辽的关系,李德明乘机进行内部整顿。
宋真宗天禧4年(1020年),李德明把统治中心移到兴州(今宁夏银川)。兴州面临黄河,背靠贺兰山,有灌溉之利。德明还加强与辽,特别是与北宋的经济往来:
“朝贡之臣,每来如家。马牛驼羊之产,金银缯帛之货,不绝于道。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0范仲淹致元昊书》
三、江山是靠战争打出来的,党项族的民族独立斗争
李德明决不是个只知道伸手讨要的人,
他集中全力向西发展,攻取在吐蕃和回纥控制之下的河西走廊,
在充实军备和积蓄财力的基础上,李德明命其子李元昊出兵击败回纥,占领了甘州(甘肃张掖)和凉州(甘肃武威)等地。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德明死,元昊继位,继续向西用兵,又先后攻占
瓜州
(甘肃安西)、
沙洲
(甘肃敦煌)、
肃州
(甘肃酒泉)。西夏版图初见端倪。
党项族尚武的一面
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此前党项一直臣服于宋和辽,称帝意味着与宋辽拥有同样的地位,这势必引起宋辽的镇压。
公元1040年,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宋帝国决定掐死新生的西夏,宋朝君臣认为,依仗强大的国家实力,打败元昊易如反掌。
元昊也知道,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得到宋辽的承认,唯有靠战争说话,只有武力征服宋夏,才能让他们不得不承认。
大批宋军囤积宋夏边境,战争迫在眉睫。党项人毫无惧色,在李元昊的带领之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宋战争。
元昊主动进攻,偷袭了宋夏边境上的金明寨,在攻下金明寨之后,又乘胜包围延州,延州就是今天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市。延州守将范雍关起城门,等待援军,史书记载,元昊围困延州七日,适逢天降大雪,乃退兵。
铁鹞子
其实元昊是假装退兵,离开延州城下,元昊将大军埋伏在宋军援兵必经之地三川口,长途奔袭而来的宋军,等待他们的是以逸待劳的西夏大军。宋军几乎被全部被歼,死伤1万余人。
三川口之战是宋夏之间第1次大规模的战役。
元昊又抓住机会,接连攻占宋军边境上的数座防卫要塞。
第1次战役失利之后,宋调整了战略部署,在边境集结大量精锐部队,其中就有范仲淹、韩琦,他俩相当于战区司令,各守一面,范仲淹在延州驻守,他的战略是修筑城池,打持久战。韩琦守京原路,他主张速战速决。
大军压境,元昊还是选择主导出击。三川口战役后第2年,公元1041年,元昊又一次故伎重施,佯攻范仲淹的延州,10万主力直指
韩琦
负责的京原路。
面对元昊的进攻,韩琦赶紧调兵遣将,他带领主力部队准备迎战李元昊的进攻,然后派大约18,000人左右的一支队伍,迂回包抄到李元昊的后边,准备来个前后夹击。
宋夏战争
韩琦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大将任福,任福的队伍途经好水川时,顿觉不妙,山谷中的这条河道,是军事埋伏的绝佳之地。
任福的军队穿行在好水川,前面的士卒发现了一些密封的盒子,仔细探听里面还有动静。任福下令打开盒子,100多只带着哨子的鸽子腾空而起,原来那是西夏进军的信号,听到鸽哨,看到腾空而成的鸽子,就说明宋军已进了包围圈。
西夏的骑兵部队铁鹞子,踏入宋军步兵阵地,犹如隆隆的坦克碾压人群。西夏强弩兵射出的箭矢密集如麻,宋军受到践踏、砍杀,又怎能抵挡这突如其来的箭如雨下?
宋军奋力突围,向山坡上冲,想要占领战略高地,山间的沟壑中突然涌出了大批西夏特种部队步拔子,这些人由党项衡山部组成,他们在勾勾叉叉中长大,健步如飞,他们手执短兵器,凶猛地扑向溃不成军的宋兵。
步拔子
宋军将士顽强抵抗,但中原之地长大的士卒怎能抵挡住西夏的这三轮攻击?好水川之战,宋军一万多人马几乎全被歼灭,任福身中数箭仍在砍杀敌军,直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
今天的好水川,人马的遗骸依然可见,散落在田间和沟壑中,诉说着那场战争的惨烈。
西夏建立后,宋夏之间的前两次战争,大宋的惨败,却是西夏的辉煌。
战争的节奏很快,1040年,三川口之战,西夏歼灭宋军一万多人。
1041年,好水川之战,西夏歼灭宋军约两万人。
1042年的秋天,元昊第3次向宋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宋朝派出了一支部队,大概9000多兵力,也几乎全军覆没。
宋夏战争
而今回顾近千年前的三场战役,战争的惨景令人揪心阵痛。但西夏也的确打出了气势,宋不得不承认元昊是西夏国的帝王。
宋夏和解,引起辽朝不满,1044年,辽兴宗率兵10万,御驾亲征,讨伐西夏。元昊步步后退,辽兵步步追击,却被元昊引入不毛之地,没有粮草补给的辽军人困马乏,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卷起狂沙扑向辽军,埋伏已经的西夏军趁机杀出,10万辽兵溃不成军,辽兴宗只得仓惶逃走。不久,辽不得不承认元昊为西夏皇帝。
1、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上,党项学习唐、宋,首先在中央设置
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和监察
。
黑水城
在地方设立
州郡和蕃落
两套不同的行政机构,
州郡
本来是汉地,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吏进行治理,
蕃落
为原党项人聚居的广大地区,仍根据传统习惯进行松散的统治。这也是一国两制。
其次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元昊一方面继续保持
部落兵制
,但同时加强对部落兵的控制,在西夏境内设
十二监军司
,委任各部首领为长官。
“发兵以银牌召部长面受约束”。(《宋史·夏国传》)。
将部落兵置于王权的严密控制之下,西夏的骑兵很精锐,人数在30万人左右,统治着22洲的地区和党项、吐蕃、回纥、塔塔、汉等族人民。
结语:
有人说应该趁党项族立足未稳一举歼灭,宋朝的做法是养虎为患,养大一个白眼狼。
其实,宋朝初年,李继迁曾请求和谈,只要宋承认他对西北的统治就行,宋太宗拒不答应,他就是想一举歼灭党项。但从李继迁、李德明,一直到李元昊,宋夏数次战争,宋都以惨败收场,不得不说,党项是个伟大而顽强的民族。
党项人治理西北多年,实现了西北边境的相对统一与和平,使宋夏百姓过上了一段宁静安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