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得語文者得天下,學好語文的7大習慣,請家長儘早幫孩子養成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經典

文:文雨

對大多數孩子來説,語文是一門上手簡單、及格容易,卻很難考高分的學科。

原因很簡單,語文考試不僅考察課內知識,更檢驗同學們在課外的聽説讀寫。

為了攻克語文的提分“瓶頸”,同學們要儘早養成以下7個好習慣:

1. 課外閲讀

曾經,筆者打過一個比方:

課堂學習,幫孩子搭建起知識的骨架;而做好課外閲讀積累,則為骨架添上了血和肉。

同一道看圖寫作題,有的孩子運用擬人、排比等寫法,有的孩子只會寫大白話、流水賬;

同一道命題作文,有的孩子能引經據典、舉例説明,有的孩子只會東一句西一句湊字數。

一場考試下來,前一類孩子往往更可能得高分。

而產生上述區別、造成分數差距的原因,就在於孩子是否養成了課外閲讀的習慣。

2. 積累素材

曾經有家長來問,孩子看了不少書,可一到寫作文就詞窮犯難,該如何是好?

其實,很多孩子的課外閲讀只是圖個“新鮮感”,就像大人看肥皂劇,過一頁忘一頁。

在筆者看來,有的書(如科普類、圖畫冊等)可以囫圇吞棗地讀。

而有的書,尤其是必讀書目,則要求孩子做到“眼到、腦到、手到”:

在閲讀過程中,看到描寫優美的字詞句時,要有意識去標記和摘抄積累。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從閲讀中學到實實在在的內容。

3. 勤寫日記

閲讀要做好積累,積累則是為了運用。

孩子不僅要把好詞好句抄到本子上,更要在碎片時間、複習時多回看重温。

在運用方面,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嘗試使用修辭手法,在寫作中引用名人名言,學會用例子説明,對喜歡的文段進行仿寫或擴寫等等。

而讓孩子堅持寫日記,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不必硬性規定字數,有想法就多寫一些,甚至可以寫成連載小説,以此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和興趣。

4. 熟讀背誦

説起語文考試中的送分題,“默寫原文”絕對能排得上第一位:

只需記住並準確寫出課本中的必背內容,沒有什麼難度,不用費腦就能穩拿滿分。

可也因為如此,孩子們不怎麼重視背誦作業,甚至等到考前才匆忙記憶。

結果,孩子越背越慌,不僅錯漏百出,還將耽誤其他內容的複習。

不想在背誦題上丟分,孩子在平日學習時就要養成多朗讀、勤背誦的好習慣。

重複多次,考前着重複習易錯的字詞,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5. 規範書寫

期中考評講後,一名學生拿着兩張試卷來辦公室找我:

“為什麼答案是一樣的,**這道題比我多得了1分?”

我看了看卷面,這名學生的字寫得龍飛鳳舞,筆畫黏連難辨;

而被他用來對比的卷子,字跡清晰、書寫規範,完全不給改卷老師“誤判”的機會。

很多人覺得,學知識比抓書寫要重要,反正答案對了就能得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請記住,只有把字寫好寫規範,孩子才能思路暢順,才能得到更多的卷面分。

6. 説普通話

筆者親戚家的小孩,除了在課堂上説普通話,其餘時間都在講方言。

一開始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可後來大人們發現:

這個小孩的讀寫能力比同齡人要差很多,直到小學三年級還沒把拼音徹底學會。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課,要想把語文學好,就必須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所以,在孩子讀小學低年級時,家長們要多讓孩子練習普通話,多與他們用普通話交流。

方言學習可以往後等幾年,孩子語文的奠基可經不起拖延!

7. 查工具書

學習語文時,孩子們問得最多的問題莫過於:

“這個字怎麼讀?”“這個字要怎麼組詞?”“這個詞什麼意思?”“反義詞是什麼?”

有的家長一知半解,説出來反而誤導了孩子。

有的家長知道答案並直接告訴孩子,孩子機械地寫下來,過後腦袋還是一片空。

要想具備紮實的字詞基礎,家長必須讓孩子學會自己想、自己查。

具體做法包括,儘早教孩子如何查找字典,課餘時間和孩子一起開展“組詞”競賽等等。

學習如平地蓋樓房,習慣養好了,地基才能牢固。

讓我們幫孩子養成以上7個好習慣,助力孩子的語文學習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