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吐蕃放棄肥沃的印度次大陸,一直和東方大唐僵持,是為了什麼

眾所周知,吐蕃是唐朝建立後,迅速在古中國青藏高原地區建立的一個政權。據史書記載,公元629年,松贊干布平定了之前的部落叛亂,又參照唐朝政權樣式和經濟政策發展了吐蕃部落,將其建設得越發強盛,所以中國學者普遍認為是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政權。
但是現在來看,松贊干布之前的吐蕃歷史史料,少之又少,所以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來證明這點。但是不得不説的是,在松贊干布的改革下,吐蕃政權越發強大,甚至影響到了唐朝邊境安全。
於是吐蕃就此展開了與唐朝對立的拉鋸戰,多次侵犯唐朝邊境並搶佔西域,試圖吞併。但是在唐朝驍勇善戰的將士面前,吐蕃很快戰敗。那麼問題來了,那個時期的唐朝如此強悍,為何吐蕃還想不開要和唐朝較量呢?
古代吐蕃放棄肥沃的印度次大陸,一直和東方大唐僵持,是為了什麼

唐朝是一個讓無數中國人驕傲自豪的朝代,因為它的強盛與繁華是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
首先是人口,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在其他朝代中,不是朝廷徵税、徵壯丁,就是戰亂、政權更替,這極不利於勞動人民的休養生息,但是唐朝時期,人口卻呈現了一個迅速增長的現象。
部分學者還推算了唐朝人口數量大約在九千萬左右,雖然與現代中國人口數量相比九牛一毛,但在古代看來,這樣的人口數量卻是阿拉伯國的兩倍不止。
擁有了足夠的勞動力,唐朝農業也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在鼎盛時期,杜甫還留下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詩句,普通百姓也不用餓肚子了,人民基礎生活有了保障。
古代吐蕃放棄肥沃的印度次大陸,一直和東方大唐僵持,是為了什麼

當然除此之外,唐朝也成分發揮了絲綢之路的經濟作用,各國商人聚集在長安城中,長安城商鋪林立,外國人帶來了來自西方的香料、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遠銷海外,為中國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以至於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
而當時的唐朝對於吐蕃來説就是一塊嘴邊的肥肉,你吃或不吃就在嘴邊誘惑着你,所以尚武的吐蕃政權便接二連三地來威脅唐朝邊境安全,掠奪物資。
嚐到一絲甜頭的吐蕃掌權者還搶佔了西域地區,徹底與唐朝開戰,當然,唐朝也不甘示弱,作為強國,唐朝拿出魄力與吐蕃死磕,最終趕跑了吐蕃。
兩者持續了一段時間的戰爭狀態後,吐蕃首領松贊干布便向唐太宗求親,此後開始了兩個政權的友好交往。
所以説,最開始還是貪婪,導致了吐蕃對唐朝的進犯。
二、地勢原因,印度路途遙遠
古代吐蕃放棄肥沃的印度次大陸,一直和東方大唐僵持,是為了什麼

吐蕃政權建立在西藏的青藏高原之上,在鼎盛時期,向東南方向擴張,佔領了唐朝諸多領土,但是卻不能前往西面侵略印度,就因為吐蕃與印度之間橫了個喜馬拉雅山脈,面對着天險,吐蕃人還是很識趣的,所以他們並沒有往印度方向進犯。
而且對於山脈後面的世界,吐蕃也不甚瞭解。
但是唐朝不一樣,吐蕃見證着唐朝的繁華,所以才會敢於觸碰已知的世界,對未知止步。
三、吐蕃勢力強盛,面對唐朝也絲毫不怵
對於吐蕃,我們瞭解的更多的還是與唐朝公主和親的故事,其次就是它只是個維持時間較短的政權,沒能撼動中原政權的地位。實際上的吐蕃實力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一般,反而是強盛過的。
古代吐蕃放棄肥沃的印度次大陸,一直和東方大唐僵持,是為了什麼

吐蕃的輝煌史要從松贊干布開始説起。629年,這位年僅十三歲的首領繼位,在他的鐵腕政策下,西藏地區恢復了往日的和平安寧,統一成了一個政權領導的地域。
光有這些是不夠的,松贊干布深切的明白“要想富,先修路”(這裏的路指經濟發展之路)的道理,於是他開始了向唐朝學習的道路。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西藏竟漸漸繁榮起來,但是公元630 的西藏,人們還在靠畜牧業、打獵生活,而中原地區還在發展先進的農業工作。
於是吐蕃首領動了貪念,自信地認為唐朝天高皇帝遠,不會發現他的小動作,並大膽地覺得自己部落已經相當強盛了。
所以後期,吐蕃不斷地挑釁唐朝統治者的底線,尤其是安史之亂往後,還佔領了唐朝大片土地,那個時期安史之亂爆發,唐朝自顧不暇,於是對吐蕃的侵佔也是聽之任之。
直到最後吐蕃自己發生內亂,逐漸自取滅亡。
但是從吐蕃不斷挑戰唐朝軍隊,並能夠給唐朝造成壓力來看,當時吐蕃的勢力還是很強悍的。以上就是吐蕃一直和唐朝較勁,而不往印度方向打的幾點原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8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吐蕃放棄肥沃的印度次大陸,一直和東方大唐僵持,是為了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