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提起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無一例外會説是漢唐。漢唐王朝的自信、尚武讓這兩個王朝人才輩出、聲名遠揚。國祚四百年的漢朝讓我們民族有了漢族這個稱謂,而遍佈全球華人聚集區的唐人街昭示着唐王朝曾經的強大和巨大的影響力。無論是優秀成熟的政治制度、龐大的人口基數、經濟繁榮程度還是強大自信的軍事實力,都讓漢唐的威名傳頌至今。大的歷史週期的發展和小週期王朝歷史一樣都有其從興盛到衰敗的自然規律。如果剔除從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段動盪的幾百年的時間,其實兩漢和隋唐其實冥冥中是連續的。從唐朝以後中原王朝的自信、尚武的精神逐漸消失,封建王朝開始走向衰落。其中的原因是複雜的,下面我們做一下詳細闡述。
如果按照我國王朝歷史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夏商周三個奴隸制王朝。2、封建王朝大一統王朝從出現到逐漸成熟的階段,包含從秦漢到隋唐。3、封建王朝的衰落階段,包含從五代到清朝這段歷史時期。無論是政治制度、國際影響力還是強悍的軍事實力,都讓唐朝都成為封建王朝時代的巔峯。從唐朝以後封建王朝逐漸走向衰落,封建王朝時代曾經的盛唐一去不復返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讓盛唐成為傳奇
從秦始皇統一全國開始,中國進入了封建王朝時代。從秦朝到唐朝的一千多年裏,封建王朝的官員設置、人才選拔相關制度不斷進步。官員設置從三公九卿制發展到唐朝時代的三省六部制,官制原來越科學。唐朝時出現的三生六部製成為以後千年封建王朝的標準官制,可見中央官制在唐朝時期已經高度成熟。而作為代表王朝統治的各級官員的選拔制度也逐漸成熟和公平:從漢朝時期的察舉制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兩種制度更多是關照士族的利益;而隋唐時代的通過統一考試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則更加公平,大量處於底層的寒門學子才有可能通過科舉選拔為官。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生動的表現了這一制度的優越性,因此科舉制也成為唐朝以後所以封建王朝標配。
在從秦漢到隋唐這一千年當中,中原王朝的軍事力量也經過了波峯波谷的變動。秦漢時代國力強盛、威懾四夷,不但有蒙恬“北卻匈奴七百里”的強大也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自信。但是隨着西晉王朝的內鬥,中原王朝的力量逐漸衰落。西晉被前趙滅國,東晉對於十六國也只能被動防禦。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再也無法保持對於北方絕對的壓制。魏晉時代世家大族文人名士的清談之風與國無益,這種士大夫空談文化不能強國、救國。最終那個時代毀於戰火,風流名士風氣最終敗給了兇狠落後的草原部族。而北魏孝文帝的深入漢化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民族融合重新為已經文弱的中原文明注入久違的彪悍、尚武的活力。這也是唐朝崛起威懾天下的原因之一,陳寅恪曾經有過結論:
“李唐崛起,蓋取精悍尚武注入中原頹廢文化之軀。新機重啓,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唐王朝之所以成就強大,除了官制成熟、人才選拔機制先進以外就是其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度。在唐朝各族、各國人才都可以在大唐入籍、做官,優秀的人才不斷充實唐朝的官員系統中。高仙芝、阿史那杜爾、契苾何力都為大唐南征北戰做出了突出貢獻,唐朝開放的胸懷為王朝注入了新鮮活力。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巍巍大唐終於迎來盛世氣象。
多種因素疊加導致從唐朝以後中原王朝陷入衰落
在所有的封建王朝中,雖然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等指標中盛唐不是每項都拔尖但是絕對是總分最高的。比如宋朝文化發達,有“三千年造極與趙宋的説法”但是軍事力量太孱弱。元朝雖然武力強大,但是民族歧視嚴重;明清閉關鎖國,最終只能被動挨打。那麼為何唐朝以後國力迅速衰敗呢,下面我們詳細闡述。
第三、遊牧政權經過不斷學習和文明融合逐漸強大,不斷擠壓中原王朝的生存空間,也是中原王朝逐漸衰落的原因之一。遊牧政權控制範圍不斷南移,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的融合讓遊牧政權的實力不斷強大。遼、金、西夏等政權都已經是融合了農耕文明的複合文明。而西域和北方國土不斷喪失,包含戰馬等資源的喪失讓本來就以文馭武的宋明更加衰弱。
第四、封建制度逐漸沒落,資本主義逐漸登上了歷史舞台。明朝時期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如果不是明清閉關鎖國的政策也許早就提前終止了日漸衰落的封建制度。作為封建制度上的王朝自然也不會太興盛,所謂明朝的仁宣之治和清朝的康乾盛世盛唐時期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相比,成色明顯不足。在延續唐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的基礎上,明清王朝只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的修補。沒有制度的創新和外來新文明的交匯融合怎麼會產生活力,錯失海洋時代日漸僵化的封建王朝如何能再次煥發青春?
小結:
盛唐是我國封建王朝的巔峯時期,秦漢以來不斷對制度治國方面的摸索加上唐朝制海納百川的心胸成就了繁榮鼎盛的盛唐時代。後世王朝在以文馭武、制度僵化以及敵對政權逐漸強大的外力作用下顯得日趨保守,缺乏制度創新和外來文明的有效補充自然無法超越盛唐。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