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除了教育,在這幾個方面上,條件再差也不能虧待孩子,否則難出息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經典

現在不少家庭都開始強調“窮養”,認為孩子只有窮養,才會體諒父母的不容易,也才會更加努力地去讀書。

於是為了達到窮養的效果,在各個方面都十分節儉,甚至都在教育方面下手。

案例

我的一位堂妹就是這種情況,其實她家的家庭條件還不錯,但是一直以來她都覺得,要告訴孩子家裏條件不好,孩子才會懂事一點。

不得不説,還是確實會相對懂事一點,因為覺得自己家庭條件不好,所以要努力一些。

但是堂妹自從發現這一方法有效之後,對孩子“哭窮”越來越過分,甚至在孩子的生活各方面都越來越節儉。

平時孩子的衣服全都靠朋友送,都是朋友的孩子剩下的舊衣服,也從來不給孩子零用錢,零食就更不用奢想了。

現在孩子已經上了大學了,後來堂妹也慢慢放開了,告訴女兒其實家裏條件還不錯,結果呢,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就開始大手筆花錢,尤其是在買衣服這一方面,就算已經有了一整衣櫃的新衣服,有的甚至都還沒穿,但是還是經常買衣服。

這一情況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補償心理”,簡單來説就是孩子小時候受到的刺激太大,在某一方面有較大的缺失感,導致長大以後對這一需求會變得極度強烈,從而導致行為失去控制。

因此,很多心理學家都不建議家長們對孩子實行“哭窮式教育”,就怕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代償”或“補償”心理。

在這幾個方面,條件再差也不能虧待孩子,否則孩子難有出息

1、 教育方面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除了在課堂上接受教育之外,沒有必要再去補習,認為去機構培訓補習都是在浪費錢,很多機構都是為了賺錢而賺錢。

家長們還認為,只要孩子願意讀,自己在家讀書也是一樣的。實際上,現在孩子的學習準確來説不僅僅是拼努力,更是拼“資源”。

在前些年,在一個新聞採訪中,一個高二的孩子,班級排名前幾,當時他就説道,現在的教育就是拼教育資源的時代,班級名列前茅的那些同學基本都有較好的教育資源。

可見在教育資源上功夫,對於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是極為重要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確實存在一些機構只為盈利而不顧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這就需要家長們仔細為孩子尋找好的“教育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提升學習成績。

2、 陪伴孩子方面

還有一部分孩子,為了生活而選擇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論是家庭條件較好的,亦或者較差的,都在為了生活而奔波,認為孩子就算不陪伴,也沒有多大關係。

實際上,家長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説是極為重要的,在這一方面是行虧待孩子,讓孩子吃“缺乏陪伴”的苦,那麼孩子會變得極度缺乏安全感,伴隨的還會是不自信、孤獨、自卑等等。

還有一部分孩子也會因此走上極端,變得十分叛逆,不服從家長的管教,這部分孩子大多都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父母對他們的關注。

久而久之,孩子們的前程也就因此被耽誤了,錯過最應該努力的階段,很難再有出息。

3、 讓孩子在精神上吃苦

還有一部分家長通過對孩子實行“打擊教育”,認為這種方式也能夠促使孩子更加努力學習。

但實際上,比起“打擊教育”,孩子們更能夠接受“鼓勵式教育”。家長們長期對孩子説“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你都做不好!”、“人家讀的那麼好,你怎麼就不行!”

諸如此類的話語,會讓孩子們的心理、精神倍受打擊。這種“反激勵”的效果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受刺激,從而產生反抗、叛逆心理,亦或者是轉而變得消沉、不願再努力。

孩子説到底還只是個孩子,用愛去滋養、鼓勵孩子才是當下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反其道而行”,這隻會更加刺激孩子,讓孩子變得難有出息。

更為讓人心疼的是,明明是父母種下的“因”,但是父母在看到孩子越發沒有出息時,就會覺得是孩子自身的問題,於是對孩子的態度更加,越發嚴厲地對待孩子,由此進入一個“死循環”。

作為這樣的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去改變孩子,而是先改變自己,正印證了那句話,“育兒先修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