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後無中國。
這句話在網上流傳甚廣,表達了對南宋之亡的哀嘆。
但今天的我們並非宋人,我們看待中國歷史不能僅從宋人的角度來看,否則便無以理解今日中國的形成。
崖山之戰,這一年是公元1279年,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年份,從此我國從一個“小中國”演變為了一個“大中國”。
1,元朝之前的中國
元朝之前的中國史,有兩個年份極為重要,即公元前221年和公元589年。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六王畢,四海一。從此,我國的農耕地區統一在了一個政權之下,諸侯林立、列國分治的局面結束了,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也在這一階段逐漸融入華夏。
從制度的角度來説,秦朝結束了我國“封邦建國”的封建時代,開啓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時代。
六國亡,是我國進入文明時代後第一個劃時代的年份。
公元589年,隋滅南陳南陳的滅亡,標誌着傳統華夏文明的結束,或者説是華夏古典文明時代的結束。
這一古典文明由周秦兩朝所奠定,事實上傳統的華夏文明也就是周秦文明。周朝制禮作樂,以分封制和宗法制開創了華夏的禮樂文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郡縣制開創了我國兩千年的帝制時代。
但這一傳統自東漢經歷兩晉,至宋齊梁陳而結束。
隋朝的建立,由拓跋鮮卑的北魏所奠基,經歷北魏~西魏~北周的演變,隨着鮮卑人與北方漢人的融合而最終一統天下。
隋唐與秦漢一方面,隋唐時期的中國不同於秦漢時期的中國,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融入華夏不僅有鮮卑人,還有匈奴、氐族、羌人等等。與秦漢時期相比,隋唐時期的華夏族是一個新華夏族。
另一方面,隋唐時期的中國與秦漢時期的中國又是相同的。
隋唐與秦漢一樣,其直接統治的地區均為長城以內的農耕地區,西域也好、大漠草原也罷,都是兵鋒所至和勢力範圍,是羈糜,而非郡縣直屬。
唐朝和漢朝一樣,極盛時期的版圖雖然很大,卻不代表華夏族(無論新與舊)想要真正佔據大漠草原,擊敗遊牧民族只是為了帝國安全。
在古代的生產力條件下,北上越過陰山後便只能通過遊牧來生存,而這是習慣了穩定的農耕生活的華夏族所不能忍受的。反之則不然,遊牧民族南下陰山,對穩定富庶的農耕社會則更容易適應。
遼金宋時期的大南北朝唐朝的滅亡,與漢朝的滅亡其實很相似,沙陀人、契丹人、党項人主導了唐亡之後的政局。
遼國,由契丹人所建;
宋朝的建立,出自李克用的沙陀集團;
西夏的建立,由党項人所建(李元昊的“李”便由唐朝所賜)
這又是一個三國之局。或者從遼宋對立來看是一個大南北朝時期,以燕云為界,而非此前漢唐之間的以江淮為界。
2,元朝之後的中國
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統一天下,在我國曆史上堪與秦滅六國相提並論。如果説秦朝統一的是農耕地區,那麼元朝統一的便是農牧兩區。
從此,女真人的金國、党項人的西夏、契丹人的西遼、藏族人的吐蕃、白族人的大理、漢民族的南宋全部被蒙古人統一在了一個政權之下。
元朝建立的意義,在於從此中國不再只是漢民族的“小中國”,從此中國開始變為一個多民族的“大中國”,這裏的“大”與“小”不單指的是版圖,還有王朝、國家的組成形式。
與西方不同,我國不是民族國家,而是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
元朝之後――明與清明朝以元朝為正統,“烏斯藏都司”、“奴兒干都司”等的建立表明明朝最初是想繼承元朝的版圖的,只不過明朝始終沒有徹底征服蒙古人,到中後期甚至走上了宋朝之路。
明末,滿族崛起於東北,其建立的清朝最終統一了明朝和蒙古三部,使唐末千年之後的我國再度進入西域,使漢滿蒙回藏重新回到了一個政權之下。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從元朝開始,我國便再無長時間的分裂局面,農耕地區和遊牧地區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成為可能。從此,我國對“中國”的認識不在侷限於“陰山以南”,不再只是“漢地”,而這也是清亡之後“五族共和”的由來。
因此,本文所謂“小中國”和“大中國”,並非單指版圖,也並非否認漢唐疆域的遼闊,而是指的王朝、國家的組成形式從此不再侷限於“漢地”。
數千年來,我國的歷史、文明都是發展變化的,從今日中國的形成來看,六國亡~南陳亡~南宋亡~南明亡是中國歷史最重要的節點,福禍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