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專碩學制至3年,對學生是喜還是憂? | 媒體札記
近期,多所高校官宣延長專碩學制引人關注。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南京師範大學擬將國際商務、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新聞與傳播等專業的學制由之前的2年更改為3年。福建集美大學除學科教學(語文)外的所有全日制教育碩士領域、全日制機械專碩、全日制交通運輸專碩的培養學制更改為3年,全日制會計專碩培養學制更改為2.5年。此外,四川外國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也對專碩學制進行了延長。
一直以來,專碩學制2至2.5年、學碩學制3年,已成慣例。2009年3月,在《教育部關於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曾提出“創新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確保培養質量”,在“教學要求”部分,指出“學習年限一般2年,實行學分制。”不過,過去幾年,國內多所高校已經開始了對專碩學制的調整。此前,華中科技大學、河海大學、鄭州大學等多所“雙一流”高校,明確延長部分專碩培養年限。
碩士研究生教育有“學”與“專”之分,其中,學碩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探究能力,也涉及為博士生教育輸送優秀人才,培養學術後備梯隊;而專碩則側重培養實踐能力較強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我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以來,在學位制度、培養模式、人才輸出、支撐行業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績,但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還存在以下幾類問題:
比如,重學術學位、輕專業學位的觀念仍需扭轉,簡單套用學術學位發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結構與質量問題並存,類別設置仍不夠豐富,設置機制不夠靈活,個別類別發展緩慢,培養規模仍需擴大,培養模式仍需創新,培養質量亟待提高。此外,發展機制需要健全,在學科專業體系中的地位需要進一步凸顯,人才需求與就業狀況的動態反饋機制不夠完善,與職業資格的銜接需要深化,多元投入機制需要加強,產教融合育人機制需要健全,學校內部管理機制仍需創新。
對此,《新京報》發表評論指出,“討論是否延長專碩學制這一問題,首先必須明確專碩的人才培養定位,專碩的人才培養定位與學碩的人才培養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其次,要根據專碩的人才培養定位,形成與學碩不同的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包括要實行雙導師制,推進產教融合等。在此基礎上,就可以確定用多少時間實現培養目標了。”
《北京青年報》的評論則認為,確定專碩的學制,除了要注意學碩和專碩不同的培養定位,同時也要看到“各個學校不同專業的專碩培養定位和要求也不同。”文章寫道:“當延長專業碩士學制成為一個普遍趨勢,給人的感覺是,3年專碩比兩年專碩更有含金量。其實不然。專碩的培養質量關鍵要看師資力量、培養模式、過程管理與過程評價。”着眼於培養目標去延長學制,提升專碩培養質量,意味着學校要進行廣泛而科學的論證,梳理出目前專碩培養中存在的師資、課程、培養方案等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學制延長,也影響着學生對學業、就業等方面的考慮。據澎湃新聞報道:對於專碩的學制變化,有學生表示“喜憂參半”。“喜”的是延長學制帶來了找工作的一年緩衝期;“憂”的則是這多出來的一年同樣帶來了學費與就業的雙重壓力。近些年,隨着專碩擴招,一些學校既有的教學生活設施面臨一定的壓力。學制年限被拉長,對在校外租房的學生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因此,學校在調整專碩學制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利益訴求,既要充分論證學制年限拉長的必要性,也要考慮到其現實可行性,最終立足培養目標,做好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