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是不是越來越大?

  談國家之前,先簡單説一下全世界的人類個體之間的貧富差距。根據聯合國官網上的資料,人類歷史上各個時代最富有的人們的絕對財富放在今天也就是個一般富的富人。擁有一百萬美金現金淨值的人,在 2005 年全球就已經有七百五十萬人了。但是,如今的窮人跟歷史上的窮人卻一樣缺衣少食。所以人和人的差距在全世界是在不斷擴大的。


 

  國家和國家間的經濟差距,則是一個更加複雜的問題。

  根據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國家和國家間的差距應該在不斷減小。

  原因有三:

  首先,假設創造財富需要的兩個條件是勞動力和資本,那在勞動力豐富而資本少的地方(窮國),資本的回報率就會高。簡單説,就是發達國家把帶着機器和錢去發展中國家開廠,發展中國家因此就會開始快速發展。這是我的一位諾貝爾獎學者校友(語氣一定要謙虛好似芮成鋼,畢竟無形裝逼,才最為致命)威廉劉易斯提出的二元論。這一點很好理解,日本,韓國,台灣和我們自己都是沿着這條路追趕歐美的。

  第二,技術進步的擴散性。雖然有些專利技術不能被共享,但是後發國家仍然可以接觸到很多最新的科技。一些老錢國家的舊機器還能用就懶得換新的,但後發國家一啓動就能用現在最新的機器,所以可以縮小差距。

  第三,全球化。其實資本的轉移和技術的轉移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但是全球化還包括產品的國際出口等等。各個國家間的“比較優勢”在國際貿易中也在縮小各國差距。另一方面,全球化也使得發達國家的邊際收益相對遞減。

  以上三種“追趕型增長”(catch-up phenomenon) 説的好有道理,似乎整個世界的生命大和諧已經指日可待了。

  然而現實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拉美的許多國家,經濟都凋敝不堪,不但沒有在快速增長,甚至連維持下去都很艱難了。

  發生這種事大家都不想的。但是窮困對人和對國家來説,都是一個難以逃離的陷阱。在糟糕的經濟條件之下,國家很難完成初始的儲蓄,有一點產出或者外來援助第二天就都吃掉了,如何能夠發展?沒有基礎的教育和基礎的現代化建設,資本是不會有興趣進入的,就算勞動力不要錢,可是風險太大了。一直窮的結果就是法紀鬆弛,政府腐敗,越發失去發展的可能。

  更慘的是,收斂現象和追趕型增長的假設是基於國家之間的資源相似。然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有些國家天生就資源匱乏,文化缺失,那就更沒機會了。正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總結起來,你可以試着在腦中描繪這樣一個畫面。國家間的經濟情況是: 第一梯隊的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隨着全球化的發展在縮小。第二梯隊一批高速發展的國家利用各自的優勢奮起追趕,這一整個團體離老錢國家越來越近,而他們各自之間的差距也在減小。第三梯隊的一批窮國,陷入了貧困陷進,無法完成原始積累,沒有資源,沒有好的制度,原地踏步甚至在開歷史的倒車。

  這就是現在所謂的“收斂俱樂部”理論,國家與國家正抱團收斂,同時也分層分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1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是不是越來越大? - 楠木軒